打字猴:1.702015771e+09
1702015771 易顺鼎说:“王本作‘美之与恶,相去何若’,正与傅奕本同。注云:‘唯阿美恶,相去何若。’是其证也。今本非王本之旧。”(《读老子札记》)
1702015772
1702015773 高亨说:“易说是也。二章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亦‘美’、‘恶’对言,此‘善’当作‘美’之证。”(《老子正诂》)
1702015774
1702015775 张舜徽说:“此言唯与阿,美与恶,皆对立事物,究竟相去不甚远,以明世俗之所谓顺逆、美恶,未必皆可为准式也。”
1702015776
1702015777 ④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帛书本作“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1702015778
1702015779 刘殿爵说:“今本作:‘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帛书本作:‘人之所畏,(甲本以上二字残缺)亦不可以不畏人。’(甲本‘可’字以下残缺)下句句首多‘亦’字,‘可’下又多‘以’字,而‘畏’下多‘人’字。今本的意思是,别人所畏惧的,自己也不可不畏惧。而帛书本的意思却是,为人所畏惧的——就是人君——亦应该畏惧怕他的人。两者意义很不同,前者是一般的道理,后者则是对人君者所说有关治术的道理。”(〈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初探〉,一九八二年九月号《明报月刊》)
1702015780
1702015781 张舜徽说:“各本作‘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语意不明,显有缺夺,今据帛书乙本补正。此言人君为众人之所畏,人君亦不可不畏众人也。”
1702015782
1702015783 ⑤荒兮,其未央哉:精神包含广远而没有边际。“荒兮”,广漠的样子。“未央”,即无尽的意思。
1702015784
1702015785 吴澄说:“‘荒’,犹广也。‘央’,犹尽也。”
1702015786
1702015787 高亨说:“荒兮其未央,犹云茫茫其无极耳。”
1702015788
1702015789 王弼注:“叹与俗相反之远也。”
1702015790
1702015791 ⑥熙熙:纵情奔欲,兴高采烈的样子。
1702015792
1702015793 河上公注:“熙熙,淫放多情欲也。”
1702015794
1702015795 王弼注:“众人迷于美进,惑于荣利,欲进心竞。”
1702015796
1702015797 ⑦如春登台:好像春天登台眺望。
1702015798
1702015799 王弼本“如春登台”,河上公本作“如登春台”。
1702015800
1702015801 高亨说:“‘如登春台’是也,与‘如享太牢’句法相同。”高说有理,然当从毕沅与俞樾之说。
1702015802
1702015803 毕沅说:“‘如春登台’,王弼、顾欢并同。明皇、易州石刻亦同。明正统十年道藏所刊明皇本始误作‘登春台’,陆希声、王真诸本并误,今流俗本皆然矣。”
1702015804
1702015805 俞樾说:“按‘如春登台’与十五章‘若冬涉川’一律,河上公本作‘如登春台’,非是。然其注曰:‘春阴阳交通,万物感动,登台观之,意志淫淫然。’是亦未尝以‘登春台’连文,其所据,亦必作‘春登台’,今传写误倒耳。”按俞樾根据河上注文,说明河上本原作“如春登台”,证之帛书甲、乙两本正作“春登台”。
1702015806
1702015807 ⑧我:这里老子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他的心境和精神意境。
1702015808
1702015809 福永光司说:“老子的‘我’是跟‘道’对话的‘我’,不是跟世俗对话的‘我’。老子便以这个‘我’做主词,盘坐在中国历史的山谷间,以自语着人的忧愁与欢喜。他的自语,正像山谷间的松涛,格调高越,也像夜海的荡音,清澈如诗。”
1702015810
1702015811 ⑨泊:淡泊,恬静。
1702015812
1702015813 ⑩未兆:没有迹象,形容不炫耀自己。“兆”,朕兆,迹象。
1702015814
1702015815 ⑪孩:与“咳”同。《说文》:“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咳,从子。”“孩”、“咳”古字相同,即婴儿的笑。
1702015816
1702015817 傅奕本,范应元本“孩”作“咳”。
1702015818
1702015819 ⑫儽儽兮:儽儽即磥磥、磊磊、硌硌、落落,皆双声近义词。“磊磊兮”,谓落落不群,无所依傍。
1702015820
[ 上一页 ]  [ :1.7020157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