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29867e+09
1702029867
1702029868 (31) 周公在儒学中的地位奠定于孔子,孔子盛赞“周公之才之美”(《论语·泰伯》),又以不梦周公为凶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加之“吾从周”(《论语·八佾》)的宣言,使后世常常以“周孔”并称。在这个“周孔”并称的过程中,荀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702029869
1702029870 (32) “近其人”或者“好其人”的诠释态度,可以让我们想到陈寅恪先生比较早提到的“了解之同情”或者“同情的了解”的方法。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并不把处理的对象看作完全外在的东西,或者与己无关之物,而是承认阅读者或者研究者与对象之间能够取得某种精神或者心灵的默契。陈说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702029871
1702029872 (33) 荀子以“法后王”著称,同时也在某些情形下主张“法先王”,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在我看来,后王不过是先王中的后王。从广义上说,后王也属于先王,是先王中时间较晚近者。
1702029873
1702029874 (34) 我们仍然可以把这里的说法和《易传》进行一个比较,在那里,天道、地道和人道是一贯的,但是对于荀子来说,他们是割裂的。郭店竹简《性自命出》“所为道者四,惟人道为可道也”的说法,在字面上与荀子有接近之处。
1702029875
1702029876 (35) 廖名春:《中国学术史新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12页。
1702029877
1702029878 (36) 《孔子诗论》释文参见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李零:《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702029879
1702029880 (37) 《左传·僖公十五年》记韩简云:“龟,象也;筮,数也。”其中龟指龟卜,筮指占筮。龟卜的基础在于象(即兆);占筮的基础在于数,因为象由数来确定。
1702029881
1702029882 (38) 《荀卿子通论》出自汪中《述学》补遗,此处转引自王先谦《荀子集解》。
1702029883
1702029884
1702029885
1702029886
1702029887 中国儒学史 [:1702022288]
1702029888 中国儒学史 中国儒学史
1702029889
1702029890 两汉卷
1702029891
1702029892 许抗生 聂保平 聂 清 著
1702029893
1702029894
1702029895
1702029896
1702029897
1702029898
1702029899
1702029900 中国儒学史 [:1702022289]
1702029901 中国儒学史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1702029902
1702029903 中国儒学史.两汉卷/许抗生,聂保平,聂清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
1702029904
1702029905 ISBN 978-7-301-18926-9
1702029906
1702029907 Ⅰ.①中… Ⅱ.①许… ②聂… ③聂… Ⅲ.①儒家—思想史—研究—中国—汉代 Ⅳ.①B222.05
1702029908
170202990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93054号
1702029910
1702029911 书  名:中国儒学史·两汉卷
1702029912
1702029913 著作责任者:许抗生 聂保平 聂清 著
1702029914
1702029915 责任编辑:武 芳
1702029916
[ 上一页 ]  [ :1.7020298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