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9679e+09
1702096790 [513]郭沫若(2),133a。
1702096791
1702096792 [514]《论语·雍也第六》“子谓仲弓”章。据说“子谓仲弓”应该被理解为“对仲弓说”,但《子罕第九》的“子谓颜渊”却说明,合适的理解应该是“评说颜渊”。
1702096793
1702096794 ——译按:依《论语》体例,“谓……曰”是说“对……说”;而“谓……”则是“评说……”。
1702096795
1702096796 [515]《论语·雍也第六》“雍也可使南面”章。
1702096797
1702096798 [516]威尔逊,第106页;雅各布森,第213页;欧文,第338—341页。
1702096799
1702096800 [517]韦伯,第293页。如果我们能够说韦伯对孔子和儒学的评论都是公平的洞察的话,那将是很令人高兴的,但不幸的是,这不是实情。不过,韦伯确实作了一些敏锐的观察,就他所能用到的译本和第二手材料而言,这已经是相当惊人的了。
1702096801
1702096802 [518]《论语·八佾第三》:“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亦见《礼记》,卷二,第272、311页。
1702096803
1702096804 ——译按:《礼记·礼运》:“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仲尼燕居》:“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1702096805
1702096806 上述孔子所说“之于天下”,只是说“对于天下人而言”,似乎并没有顾氏所说那么复杂的含义,即没有宗教或哲学含义。
1702096807
1702096808 [519]被认为是孔子所说的只有两章,即《论语·为政第二》的“五十而知天命”和《季氏十六》的“畏天命”。极常见的形式是前一种说法,但它的绝对自满自足的口气,让人觉得靠不住。后者的说法也是可疑的,因为这一章使用了数字“三”,并且其所表现的思想具有独断性的倾向。
1702096809
1702096810 [520]《墨子》(2),第202、234页。
1702096811
1702096812 ——译按:详见《墨子·非命》。
1702096813
1702096814 [521]《论语·雍也第六》“哀公问”章和《先进十一》“季康子问”章的“短命”。
1702096815
1702096816 [522]《论语·宪问十四》“子路问成人”章之“见危授命”。
1702096817
1702096818 [523]《论语·宪问》:“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1702096819
1702096820 [524]《论语·雍也第六》“冉求曰”章和《子罕第九》“譬如为山”章。
1702096821
1702096822 [525]《论语·颜渊十二》:“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是断章引文,但我相信并不是一种破坏原意的做法。
1702096823
1702096824 ——译按:子夏所引述的说法事实上是当时流行的俗语,所以才出现在当时其他一些思想家的言论中。尽管这种说法与孔子的有关观点基本一致,但那确实不是孔子的说法。如果真是孔子所言,依照《论语》的体例,应该采用“闻诸夫子”之类的提法。
1702096825
1702096826 [526]《论语·卫灵公十五》:“君子忧道不忧贫。”
1702096827
1702096828 [527]此字未列入孙海波的《甲骨文编》中;而董作宾告诉我说,在他20多年的甲骨文研究中,从未遇到过这个汉字(1947年11月18日的口头交谈)。
1702096829
1702096830 [528]容庚(2.23)列举了出现的4个“道”字的金文;郭沫若(2),59b,129a,186a,198b;亦见郭沫若(2),140b。
1702096831
1702096832 [529]“道”字的“道路”或“渠道”之意:《易》,第9页;《诗》,第52、55、151、155、156、160(三次)、196(两次)、197、206、218(两次)、247、261、331、332、336、349、353、418、424、441、546、617页。“行为”的意思:《书》,第99、102、113、119页。“说道”或“陈述”的意思:《书》,第338、558页;《诗》,第74页(两次)。“行动路线”的意思:《易》,第76、93、108页;《书》,第477、567页;《诗》,第469页。
1702096833
1702096834 ——译按:“道”还应该有“导向”的意义,因为繁体字的“导(導)”与“道”在字形和语音方面都有联系,成为通假字。
1702096835
1702096836 [530]《论语·子罕第九》“不忮不求”章和《卫灵公十五》“道不同”章。
1702096837
1702096838 [531]《论语·先进十一》:“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1702096839
[ 上一页 ]  [ :1.702096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