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098182
1702098183
[85]《孟子·梁惠王下》“为巨室”章、《公孙丑上》“以力假仁者”章和“仁则荣”章。
1702098184
1702098185
[86]《孟子·滕文公》首章、《离娄下》“储子曰”章和《告子下》“曹交问曰”章。
1702098186
1702098187
[87]《孟子·梁惠王下》首章,《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离娄下》“大人者”章、“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章和《尽心下》“尧舜性者也”章。
1702098188
1702098189
[88]《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
1702098190
1702098191
[89]《孟子·尽心上》。
1702098192
1702098193
[90]洛兰·克里尔,第72—74页。意味深长的是,尽管《孟子》的字数是《论语》的两倍,但“学”字的出现,《论语》却是《孟子》的两倍。
1702098194
1702098195
[91]《论语·为政第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1702098196
1702098197
[92]《孟子·离娄上》:“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1702098198
1702098199
[93]《孟子·离娄上》:“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1702098200
1702098201
[94]《孟子·离娄上》:“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1702098202
1702098203
[95]《孟子·告子下》“白圭”章。
1702098204
1702098205
[96]冯,第108页。
1702098206
1702098207
[97]比如,在《孟子》中我们没有看到孔子讲说数字,即“三”、“九”之类的说法,而在《论语》的后来部分中,孔子的话语中却大量地使用了数字。关于《论语》的这些后来部分的具体情况,见本书“附录”的讨论。
1702098208
1702098209
[98]《孟子·公孙丑上》;《万章上》“万章问人有言”章和《万章下》首章。
1702098210
1702098211
[99]《孟子·万章上》“咸丘蒙问”章和“万章问曰或谓孔子”章。
1702098212
1702098213
[100]《孟子·滕文公下》“周霄问”章,《告子下》:“孔子为鲁司寇。”
1702098214
1702098215
[101]尽管《墨子·非儒》说孔子是鲁国司寇,但是,《非儒》篇中的这种记述,至少是这一篇中的这部分,可能是晚于《孟子》的。见本书注。
1702098216
1702098217
[102]《孟子·万章下》“北宫锜问”章。
1702098218
1702098219
[103]《孟子·尽心上》:“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702098220
1702098221
[104]《孟子·尽心上》:“王者之民,皋皋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1702098222
1702098223
[105]例如,比较《老子》80章等。事实上,这并非不可能是道家的东西插入到了《孟子》之中。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引三章均在《尽心上》,而其他地方都不是以这种方式和提及“天地”的。
1702098224
1702098225
[106]见韦利(3),第49—50页。
1702098226
1702098227
[107]有关这种争论的结果可谓卷帙浩繁。崔述反对《老子》成书年代很早的观点;见崔,卷一。在有鉴赏力的学者之中,胡适为传统的观点作辩护,认为此书成书很早;见胡(5),第103—104页。韦利大胆地提出了最确定的日期,他说,这本书是被“一位匿名的无为主义者”“在大约公元前240年”写成的(韦利[3],第86页)。
1702098228
1702098229
洛兰·克里尔(第27—35页)指出,《老子》攻击了某种孔子之前尚未出现的学说,而且它反复使用的一些言辞并未出现在早于《墨子》和《孟子》的文献中。
1702098230
1702098231
[108]《庄子》,卷一,第197页。
[
上一页 ]
[ :1.7020981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