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098768e+09
1702098768
1702098769 [347]——译按:顾氏在此处对于《孔子世家》的批评确实很有道理,但有时也未免言之失苛。如“席不正,不坐”之类,虽然不能说是孔学的精华,但也并不是不合史实的。
1702098770
1702098771 [348]钱穆,第37—38、42页。
1702098772
1702098773 [349]戴闻达(3),第333页。关于整个《史记》被插入的问题,见杰戈尔。
1702098774
1702098775 [350]崔,卷一;参看卷四。
1702098776
1702098777 [351]《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之要旨”。
1702098778
1702098779 [352]德效骞(他对《汉书》的翻译使他对这一时期相当熟悉)断定司马迁是道家人物(《汉书》(2)卷二,第346页)。沙畹尽管反对这种看法,却引用了支持这种看法的一些早先的观点。他用来反对这种看法的唯一事实是,司马迁对孔子进行了公开的赞誉(《史记》卷一,xlix-1)。可是,沙畹在后面的两页中说道,司马迁写了“一部讽刺作品”。
1702098780
1702098781 [353]正如沙畹所坚持的,即使这篇传记的最后一段(对孔子的公开赞誉)是司马迁所写(《史记》卷一,1和注[1]),也不能证明这篇传记之中的一大部分不可能由他父亲写成。
1702098782
1702098783 [354]《史记》卷五,第299—301和第299页注[4];《庄子》卷一,第338—340、357—358页;《庄子》卷二,第46—49、63—66页。对这次内含其他用意的会谈的批判,见崔,卷一;钱穆,第4—8页;达布斯(3),第216页。
1702098784
1702098785 [355]《史记·儒林列传》。
1702098786
1702098787 [356]《史记》卷三,第558—559页。
1702098788
1702098789 ——译按:《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公孙弘以汉相,布被,食不重味,为天下先。然无益于俗,稍骛于功利矣。”
1702098790
1702098791 [357]《史记》卷一,Ⅲ。
1702098792
1702098793 [358]《史记》,Ⅶ-1。
1702098794
1702098795 [359]《史记》,Ⅲ。
1702098796
1702098797 [360]《史记》卷五,第434—435页注[1]。
1702098798
1702098799 ——译按:当指《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702098800
1702098801 [361]见《盐铁论》书中各处;《汉书·公孙弘传》。班固在概括汉武帝的成就时,也用冷淡的称赞表示了贬责。见《汉书·武帝纪》。
1702098802
1702098803 [362]《汉书·夏侯胜传》:“亡德泽于民。”
1702098804
1702098805 [363]《盐铁论·褒贤》:“庶几成汤、文、武之功,为百姓除残去贼。”《论语·阳货十七》:“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1702098806
1702098807 [364]《钦定春秋》,皇帝之序,第16—46页。
1702098808
1702098809 [365]《钦定春秋》,26.21b—22a、27.30a。
1702098810
1702098811 [366]威特福格尔,27—28页;克拉克,第121页。
1702098812
1702098813 [367]威特福格尔,27—28页;克拉克,第121页。
1702098814
1702098815 [368]朱,第295页。
1702098816
1702098817 [369]麦考利,第333—334页。
[ 上一页 ]  [ :1.7020987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