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05019
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1702105020
1702105021
【译】 孔子说:“可以在一起学习,未必可以走同一条路;可以同走一条路,未必可以坚持同样的原则性;可以坚持同样的原则性,未必能有同样的灵活性。”
1702105022
1702105023
【注】 《朱注》洪氏曰:易九卦,终于巽以权。权者,圣人之大用。未能立而言权,犹人未能立而欲行,鲜不仆矣。
1702105024
1702105025
【记】 “经”与“权”是孔学一大问题,我以为译为“原则性”与“灵活性”最贴切,前章已谈。如何掌握此二者,就是所谓“领导的艺术”、“做人的艺术”,亦即根据具体情况掌握适当的“度”,这才是真正的“道”。“立”即树立、建立。如“立于礼”即关于原则立场,即“经”也。程颐却说“权只是经”,否认“权”(灵活性)的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宋明理学家多空谈性理原则,不识生活权变,死守教条,不知灵活,迂腐无能,不足成事者,多矣。而阴谋家、政治家却又只重权变,讲灵活,只问利害,不顾原则,以至无所不为,但常常操胜算,建事业,功垂后世。这正是伦理主义与历史主义矛盾的又一种显现。如何掌握“经”与“权”的关系,其中又有“经”与“权”矣。
1702105026
1702105027
“权”与个体性相关,它是个体的自由性、自主性的实践和显现。因即是灵活性,即非可普遍搬用之教条,“权者,反经而善者也”(《孟子赵岐注》)。“常谓之经,变谓之权,怀其常经而挟其变权,乃得为贤”(《韩诗外传》)。此个体掌握运用之灵活性如何“反”而不“反”(经),即“度”的合适,掌握很难,这便是艺术。儒家不强调一成不变的绝对律令、形式规则,而重视“常”与“变”、“经”与“权”的结合。并以“权”比“经”更近于“道”,因“道”必须因“权”才能实现,仍重在实践和实行,此即“实用理性”。今日似更应注意此种重视个体性、灵活性亦即主动性的儒学方面,而与仅强调“经”(原则性的伦理规范)的宋明理学相区别。
1702105028
1702105029
9.31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1702105030
1702105031
【译】 “蔷薇花啊!摇来摆去;难道不想你?是住得太远了呀。”孔子说:“没有真想呀,远什么呢?”
1702105032
1702105033
【注】 《集释》《四书辨疑》:自汉魏以来,解《论语》者多矣,此章之说,皆莫能明。
1702105034
1702105035
【记】 这章素称难解,不如根据字面译出。前面四句是古诗,后面是孔子借诗发挥,摇来摆去,并未真正执着;否则“我欲仁,斯仁至矣”,又何必怕遥远呢?
1702105036
1702105037
1702105038
1702105039
1702105041
论语今读(最新增订版+《论语》索引) 乡党第十
1702105042
1702105043
共十六章
1702105044
1702105045
10.1 孔子 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1702105046
1702105047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1702105048
1702105049
【译】 孔子在老乡中间,恭顺谦逊,好像不会说话。他在宗庙和朝廷中,讲话雄辩,但很谨慎。
1702105050
1702105051
在朝廷中,他与同级说话,直率畅快;与上级说话,温和恭顺;国君在的时候,敬畏不安,态度严肃。
1702105052
1702105053
【注】 《朱注》:恂恂,信实之貌。似不能言者,谦卑逊顺,不以贤知先人也。乡党,父兄宗族之所在。侃侃,刚直也。訚訚,和悦而诤也。……踧踖,恭敬不宁之貌。与与,戚仪中适之貌。……此一节,记孔子为君傧相之容。
1702105054
1702105055
《正义》:夫子仕鲁为小司空、小司寇,是下大夫。
1702105056
1702105057
《康注》:以视人之骄于乡里而讷于朝廷,何相反也。此记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言貌之不同。
1702105058
1702105059
【记】 这篇都是记述孔子的公私生活、饮食起居,就是没记性生活。希腊古代有各种性交图样,中国也有彭祖御女术,但儒家不传这些,看来是一大缺点。因为如果儒学能传讲这个方面,由于实用理性的制约,既可免去荒诞不经,又可排除后世的理学禁欲。之所以不传,是因为关于性技术等方面没有礼制的规定。本篇所记均孔子行为举止、态度容貌对礼的践履。其中字句涉及多种仪文制度,历代考据甚多,今日已无意义,均不讨论。
1702105060
1702105061
本章则记录孔子在不同人们中间的言语、态度。看来似可笑,为什么对不同等级的人讲话姿态都不同呢?这是因为它们均由各种巫术仪式演变而来,均ritual、taboo之类的理性化遗迹。其实虽今日对“老板”讲话和对同僚讲话,毕竟仍不大一样。只是在古代由巫术演化为规范化的礼制而孔子忠实履行之而已。今日官僚之谄上慢下,与康注同。叹之。
1702105062
1702105063
10.2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1702105064
1702105065
【译】 国君命他迎接外宾,面色马上变得庄重,起步快速。向站着的人们作揖行礼,或左或右,他的衣服前后飘动,都很整齐。很快地行走,像鸟展开翅膀一样。宾客走后,一定回来报告说:“客人已经不回头了。”
1702105066
1702105067
【注】 《正义》郑曰:君召使摈者,有宾客使迎之。
1702105068
[
上一页 ]
[ :1.7021050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