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05169
【译】 斋戒,一定有浴衣,布做的。
1702105170
1702105171
斋戒,一定改变饮食,改变住房。
1702105172
1702105173
【注】 《杨注》:迁坐,等于说改变卧室。……斋戒之时则居于“外寝”(也叫“正寝”),和妻室不同房。唐朝的法律还规定着举行大祭在斋戒之时官吏不宿于正寝的,每一晚打五十竹板。这或者犹是古代风俗的残余。
1702105174
1702105175
【记】 斋戒时一定要洗澡,所以有浴衣。之所以必须是布做的,以及吃素、不性交,等等,都是为了节制自己的享受和快乐,以表示忠诚、崇敬和畏惧。此乃古代巫术仪式的残存。儒家的“敬”、“畏”一直保存这种宗教性的禁欲特征,发展为宋明理学的“灭人欲,存天理”的著名理论。
1702105176
1702105177
10.6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702105178
1702105179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1702105180
1702105181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1702105182
1702105183
唯酒无量,不及乱。
1702105184
1702105185
沽酒市脯,不食。
1702105186
1702105187
不撤姜食,不多食。
1702105188
170210518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1702105190
1702105191
食不语,寝不言。
1702105192
1702105193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1702105194
1702105195
席不正,不坐。
1702105196
1702105197
【译】 饭食不嫌精,鱼肉不嫌切得细。
1702105198
1702105199
饭菜馊了,鱼肉腐烂了,不吃。变了颜色,不吃。发臭,不吃。没煮熟,不吃。季节未到,不吃。杀牲不对路,不吃。没有合式的调料,不吃。
1702105200
1702105201
肉虽然多,不超过饭菜。
1702105202
1702105203
酒虽然不限量,但不喝醉。
1702105204
1702105205
过夜的酒,街上卖的肉,不吃。
1702105206
1702105207
不离开吃姜,但不多吃。
1702105208
1702105209
参加公家的祭祀,祭肉不留到第二天。自家的祭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1702105210
1702105211
吃饭时不交谈,入睡时不讲话。
1702105212
1702105213
虽然是用粗饭蔬汤瓜果祭祀,也一定进行斋戒。
1702105214
1702105215
坐席摆得不正确,不坐。
1702105216
1702105217
【注】 《正义》:过三日,则肉不堪食。王氏鎏《正义》引任启运曰:当食时,心在于食,自不他及,日常如此,故记之。若礼食相会,岂无应对辞让之文?孔曰:斋,严敬貌。三物虽薄,祭之必敬。《曲礼》云: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可知凡坐时,皆有正席之礼。
1702105218
[
上一页 ]
[ :1.7021051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