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05469e+09
1702105469 【注】  《朱注》尹氏曰:子路刚强……其后子路卒死于卫孔悝之难。
1702105470
1702105471 【记】  根据《皇疏》等,别立一章。子路后来果然被杀死,孔子深深哀痛之。
1702105472
1702105473 11.14 鲁 人为长府。闵子骞 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702105474
1702105475 【译】  鲁国人修建财库。闵子骞说:“老样子,又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说:“这个人不讲话,一讲话就中肯。”
1702105476
1702105477 【注】  《朱注》:长府,藏名,藏货财曰府。为,盖改作之。仍,因也。贯,事也。王氏曰:改作劳民伤财。
1702105478
1702105479 【记】  是对具体问题所作的评议,后人以之为节俭的普遍原则,未必正确。
1702105480
1702105481 11.15 子曰:“由 之瑟奚为于丘 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 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702105482
1702105483 【译】  孔子说:“子路的琴为什么到我这里来弹?”学生们于是不尊敬子路。孔子说:“子路已经走进厅堂了,只是还没走进室内罢了。”
1702105484
1702105485 【注】  《朱注》《家语》云: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盖其气质刚勇而不足于中和,故其发声者如此。
1702105486
1702105487 《集释》《皇疏》:子路性刚,其鼓瑟亦有壮气。孔子知其必不得寿终,故每抑之。
1702105488
1702105489 【记】  “升堂入室”,已是成语,说明孔子批评后又加以鼓励,即是说很有水平了,但须进一步提高。
1702105490
1702105491 11.16 子贡 问:“师 与商 也孰贤?”子曰:“师 也过,商 也不及。”曰:“然则师 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702105492
1702105493 【译】  子贡问:“子张和子夏,哪个强?”孔子说:“子张过头了,子夏没达到。”“那么子张更强一些了?”孔子说:“过了头等于没达到。”
1702105494
1702105495 【注】  《朱注》: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过中。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尹氏曰:……夫过与不及,均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故圣人之教,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于中道而已。
1702105496
1702105497 《集释》《皇疏》:过,谓子张性繁冗,为事好在避过而不止也。子夏性疏阔,行事好不及而止也。
1702105498
1702105499 【记】  “过犹不及”,也是成语,至今广泛应用,以告诫过分、过头的人和事,即鼓励“度”的掌握。
1702105500
1702105501 11.17 季氏 富于周公 ,而求 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702105502
1702105503 【译】  季氏比周公还阔,冉有替他搜刮,增加财富。孔子说:“不是我学生!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去反对嘛。”
1702105504
1702105505 【注】  《杨注》:事实可参阅《左传·哀公》十一年和十二年文。季氏要用田赋制度,增加赋税,使冉求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则主张“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结果冉求仍旧听从季氏,实行田赋制度。聚敛,《礼记·大学》说:“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1702105506
1702105507 【记】  这与当时改田赋制度有关,可参阅《左传》哀公十一年和十二年有关材料。孔子是反对对贵族有利、对百姓有害的新财政制度的,所以才大发脾气。
1702105508
1702105509 反对强征暴敛,主张藏富于民(“庶之富之”),一直是儒家政治思想传统之一。它对政府过头的财政搜刮、苛征重赋,有时可起某种缓冲、制衡的作用。汉代盐铁会议上的争论(见《盐铁论》),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儒家)与代表当政的御史大夫(法家)的激烈辩难,典型地说明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儒法互用的重要性能。儒家这种“仁政”思想永远处在看来次要实却主宰的重要调节位置。尽管“百代皆沿秦政制”(毛泽东),政制和政策基本上是中央集权的绝对专制的皇权体系,以强制性的剥削、压迫为特征;但原氏族遗风的儒学的温情脉脉,强调“爱民如子”、“宽徭薄赋”等等,总作为这一体系的必要的补充、制衡、解毒而起着某种平衡作用,特别是呈现在思想、文化和观念、理想上。这构成儒家理想(“复三代之盛”)与法家规则的现实政治之间的tension(紧张)。
1702105510
1702105511 11.18 柴 也愚,参 也鲁,师 也辟,由 也喭。
1702105512
1702105513 子曰:“回 也其庶乎,屡空。赐 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1702105514
1702105515 【译】  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浮夸,子路卤莽。
1702105516
1702105517 孔子说:“只有颜回差不多,可又经常穷得丁当响。子贡呢,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大做生意,却屡次都被他算中。”
1702105518
[ 上一页 ]  [ :1.7021054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