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06269
【译】 子路问道:“怎么样便可以叫作知识分子?”孔子说:“相互督促帮助,和睦愉快相处,可以叫知识分子了。朋友之间要督促,兄弟之间重和睦。”
1702106270
1702106271
【注】 《朱注》胡氏曰:切切,恳到也。偲偲,详勉也。怡怡,和悦也。……兄弟有贼恩之祸,朋友有善柔之损,故又别而言之。
1702106272
1702106273
【记】 “士”如何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伦理关系中。为何只提兄弟、朋友两伦?可能因为其他三伦(君臣、父子、夫妇)为所有人所应遵守,而“兄弟”、“朋友”二伦中,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强,可能才更显示“士”之不同于常人所在。朋友之所以更重批评督促,因为朋友经常是由于气味相投而成交,便容易或言不及义,或阿私偏袒,或纯酒肉交;兄弟之所以更重和睦,因为自然血缘,关系亲密,言行直率,反易因细小事故而吵架成仇。均经验谈。可见孔门讲述人伦秩序,不只重外在的社会关系或生活位置,更重与责任感相关联的内在情感—心理的形成。朋友与兄弟,便有彼此不可替代的不同的情感关系或情理结构。
1702106274
1702106275
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1702106276
1702106277
【译】 孔子说:“好人教导老百姓七年,也就可以去应付战争了。”
1702106278
1702106279
【注】 《正义》包曰:即,就也。戎,兵也。
1702106280
1702106281
13.30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1702106282
1702106283
【译】 孔子说:“不对人民进行军事训练,叫作抛弃他们。”
1702106284
1702106285
【注】 《正义》马曰:言用不习之民,使之攻战,必破败,是谓弃之。
1702106286
1702106287
【记】 上注解作“用未经训练的人民去作战”,不从。总之,这两章都讲练兵习武之必要。孔夫子并非书呆子,只讲修养、文化之类,大不同于后世腐儒。
1702106288
1702106289
1702106290
1702106291
1702106293
论语今读(最新增订版+《论语》索引) 宪问第十四
1702106294
1702106295
共四十四章
1702106296
1702106297
14.1 宪 问耻。子曰:“邦有道,穀;邦无道,穀,耻也。”
1702106298
1702106299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1702106300
1702106301
【译】 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政治清明,领薪水;政治不清明,领薪水,这就是耻辱。”
1702106302
1702106303
“好胜、自夸、怨恨、贪欲没有了,可以是‘仁’吧?”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若说是‘仁’,那我不知道。”
1702106304
1702106305
【注】 《集释》《集解》马(融)曰:克,好胜人。伐,自伐其功。怨,忌小怨。欲,贪欲也。阮元《论仁篇》:此但能无损于人,不能有益于人,未能立人达人,所以孔子不许为仁。《反身录》:昔罗近溪先生见颜山农,自述遘危病,生死得失能不动心。颜不许,曰:是制欲,非体仁也。先生曰:非制欲,安能体仁?颜曰:子不观孟子之论四端乎?知皆扩而充之,如火之始燃,泉之始达,如此体仁,何等直截!
1702106306
1702106307
【记】 这章应分两节。第一节为今日犹然的“不倒翁”或“政治娼妓”写照:左右逢源,看风使舵,永远居高官、食厚禄,真可谓恬不知耻者矣,又何其多也。第二节仍然是将“仁”与任何其他的美德、善行区别开来,显示了“仁”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情感方面,不只是克制、化解消极面而已。
1702106308
1702106309
14.2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1702106310
1702106311
【译】 孔子说:“知识分子留恋安逸的生活,那也就不配是知识分子了。”
1702106312
1702106313
【注】 《集释》《反身录》:士若在身心上打点,世道上留心,自不屑区区耽怀于居处。一有系恋,则心为所累。
1702106314
1702106315
【记】 所谓“以天下为己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虽出自武夫之口)等等,亦即萨特(Sartre)所谓知识分子非仅有知识之谓,前面已说。这即是儒家的宗教性道德,而在当时却是社会性道德。
1702106316
1702106317
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702106318
[
上一页 ]
[ :1.7021062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