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06610
1702106611
【译】 孔子说:“千里马不是称呼它的气力,而是称呼它的品质。”
1702106612
1702106613
【注】 《正义》郑曰:德者,调良之谓。……骥马调良,能有其德,故为善马。
1702106614
1702106615
【记】 何谓“调良”?是否指训练呢?千里马也须调教训练,并非全凭自然气质。
1702106616
1702106617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702106618
1702106619
【译】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仇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如何回报恩德?该用公正来回报怨恨,用恩德回报恩德。”
1702106620
1702106621
【注】 《康注》:孔子之道不远人,因人情之至,顺人理之公,令人人可行而已……孔子非不能为高言也,藉有高深,亦不过一二人能行之,而非人能共行,亦必不能为大道,孔子即不言之矣。耶氏过仁,亦以德报怨,或以此尊之,然实不能行。
1702106622
1702106623
【记】 这是重要的孔门思想,是儒学不同于那种“报怨以德”(老子)、“舍身饲虎”(佛经)、“爱敌如友”、“右脸被打,送上左脸”(《圣经》)等教义所在。也正是实用理性的充分表现。既不滥施感情,泛说博爱(这很难做到),也不否认人情,一切以利害为准则(如法家),而是理性渗入情感中,情感以理性为原则。 在这里,儒家的社会性公德(正义、公平)与宗教性私德(济世救人)又是合在一起的。
1702106624
1702106625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 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1702106626
1702106627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1702106628
1702106629
【译】 孔子说:“没有人会理解我了!”子贡说:“为什么会没人理解你?”
1702106630
1702106631
孔子说:“不埋怨老天,不怪罪别人,下学人事而上达真理。知道我的,只有天了。”
1702106632
1702106633
【注】 《集释》《皇疏》: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朱柏庐《毋欺录》:下学而上达,上达即在下学中,所以圣贤立教,只就下学说,才以上达立教,便误后学,便是害道病根。
1702106634
1702106635
【记】 孔子也有不知道(即不使用)自己的埋怨,与前面所讲岂不矛盾?这正好描述出一个真实的孔子面目。怀才不遇而抑郁感叹,乃人之常情,虽孔子亦何能免。孔子虽然没有怨天尤人,但也确乎满腹牢骚,在《论语》中可以多次看到。足见孔子乃普通人一个,并非宋明理学家所描绘的那种超凡入圣、修养“到家”的“至圣”傀儡。
1702106636
1702106637
14.36 公伯寮 愬子路 于季孙 。子服景伯 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1702106638
1702106639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 其如命何!”
1702106640
1702106641
【译】 公伯寮向季孙毁谤子路。子服景伯告诉说:“季孙他老人家已被公伯寮迷惑了,但我还有力量把这个坏蛋干掉。”
1702106642
1702106643
孔子说:“道义能够实现,是命运;不能实现,也是命运。公伯寮又能把命运怎么样?”
1702106644
1702106645
【注】 《朱注》:肆,陈尸也,言欲诛寮。
1702106646
1702106647
《集释》《蒿庵闲话》:贫富、贵贱、得失、死生之有所制而不可强也,君子与小人一也。命不可知,……小人智力争命,故其心多怨。众人之于命,亦有安之矣,大约皆知其无可奈何而后安之者也。圣人之于命,安之矣,实不以命为准也,而以义为准。
1702106648
1702106649
【记】 具体的历史情节已经完全不清楚了,因此只能凭字面含义来了解孔子所采取的“无为”态度:反对用暴力去清除反对自己的人。但“命也”是个大问题。今天许多人仍然信“命”,认为另有主宰在支配自己的生活和前途,于是求神问卜,希求福佑。但本读已再三说明,“命”不过是偶然性罢了,要重视、尊重甚至崇敬这偶然,但不必去膜拜、屈从于它。相反,要努力从种种偶然中去“建立”起必然,这就是“立命”,即主宰命运。因为整个人生均偶然,如不由自己作主去立志、立命,一切归于“天意”、“运气”,无所作为,完全失去主体性,就毫无出息了,这常是弱者的选择。
1702106650
1702106651
14.37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1702106652
1702106653
子曰:“作者七人矣。”
1702106654
1702106655
【译】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避开社会,其次避开地方,再次避开不好的脸色,再次,避开不好的言语。”
1702106656
1702106657
孔子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1702106658
1702106659
【注】 《朱注》程子曰:四者虽以大小次第言之,然非有优劣也,所遇不同耳。
[
上一页 ]
[ :1.702106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