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06892
1702106893
【译】 孔子说:“君子以正义为本质,通过礼制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表达它,守住信任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1702106894
1702106895
【注】 《朱注》: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干。而行之必有节文,出之必以退逊,成之必在诚实。
1702106896
1702106897
【记】 此似可作社会性公德及制度方向解,固不同于一己修养之宗教性私德。今日之政制体系应本诸现代经济发展,诸如契约关系、个体自由、公平竞争、社会正义等等原则,莫不如是,均今日生活之公共社会法规,而不必一定求其源自传统。各文化传统大有差异,但同此走向、趋势,固因物质生活、衣食住行之无可避免之现代化也。因此尽管传统各有不同,而社会之公共法规却日趋一致,所谓可求共识(共同同意)的相互重叠(Overlape Consensus)之部分[参考罗尔斯(J.Rawls)的Political Liberalism ]。从而各传统文化只起某种范导原则(regulative principle)之作用,而使社会性公德和政制规则在共同中又略有差异。孔学儒家之教义同此。如尽量使现代生活中更具人情味,更重协调、和解、合作、互助精神等等;而决非“由内圣开外王”,由个体一己修养开出今日之民主自由。我始终认为,今日之民主自由建立在现代化生活基础上(以现代经济为基础),并非源自文化传统。这点似应明确。本读之所以强调区分社会性公德与宗教性私德,亦此之故,前者当有助于今日社会体制,后者则仅与个体修养有关。“信以成之”,本属宗教性私德,即来源于巫术礼仪的“诚”(言而成功),如今改为信守契约、诺言,则社会性公德矣。但原典儒学的宗教性私德又仍对今日社会性公德可起范导作用。另一方面,今日社会性道德又将逐渐影响、改变传统儒学的宗教性私德。两者处在一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中。
1702106898
1702106899
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702106900
1702106901
【译】 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缺少能力,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
1702106902
1702106903
【注】 《正义》《宪问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义同。
1702106904
1702106905
【记】 同1.16,4.14,14.30章,都是说不要怕别人不知道不重视自己,亦见此乃知识分子之古今通病,工农大众似无此问题。“知”亦可释为“举”,即不担心不被荐举做官。《论语》首章“人不知而不愠”,即不被荐举为官也不抱怨也。
1702106906
1702106907
15.20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702106908
1702106909
【译】 孔子说:“君子憎恶这个黑暗世界,名称不符合实际。”
1702106910
1702106911
【注】 《集释》王阳明《传习录》:“称”字当去声读。《群经平议》:此章言谥法也……细行而受大名,名不称矣。
1702106912
1702106913
【记】 许多注疏翻译都解为:“君子”恨在这个黑暗时代里,自己得不到名声。这似乎与上章直接矛盾,有点不像孔子所标榜的“君子”。于是异解纷纭。有的说,“君子”也好名,“荣名以为宝”。康有为特别强调好“身后之名”,否则便与“草木同朽”,“名在,则其人如在……居游为之慨慕,辑其年谱考其起居……”(《论语注》),并进而攻击宋儒“惑于道家之攻名,至使天下以名为不肖,人乃不好名而好利,于是风俗大坏”(同上),但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论比康的自然人性论,在理论上毕竟要高出一筹。
1702106914
1702106915
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702106916
1702106917
【译】 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1702106918
1702106919
【注】 《正义》:君子责己,小人责人。……求训责,亦引申之义。
1702106920
1702106921
【记】 仍是“严以责己,宽以待人”。生活格言,亦德行修养。“求”亦可作“依靠”解,可译作“君子依靠自己努力,小人依靠他人扶助”。
1702106922
1702106923
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702106924
1702106925
【译】 孔子说:“君子严正而不争夺,合群而不偏袒。”
1702106926
1702106927
【注】 《朱注》: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1702106928
1702106929
《正义》:矜易于争,群易于党,故君子绝之。
1702106930
1702106931
【记】 一次毛泽东接待民主人士,问及一无党派者时笑说,“君子群而不党”。又说过,自己和共产党是“结党营私”。中国成语中“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等等,都是坏的意思。但现代社会便是靠多党各营其“私”而相制衡,以成社会之大公。
1702106932
1702106933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702106934
1702106935
【译】 孔子说:“君子不根据会讲话而推举人,也不因为人不好而否定他讲的话。”
1702106936
1702106937
【注】 《集释》《反身录》:不以言举人,则徒言者不得幸进;不以人废言,庶言路不至壅塞,此致治之机也。
1702106938
1702106939
【记】 今日中国则常反其道而行之,损失不小。唯近世以还,操守缺而学问显,人品残而声名著者,盖亦多有,岂亦“不以人废言”之谓乎?固历史与伦理二律背反之又呈现也。然秦桧、严嵩字,阮大铖、汪精卫诗卒不流传。伦理命令至高无上,可不惧哉。 学者盍三思焉。
1702106940
1702106941
15.24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上一页 ]
[ :1.7021068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