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07036e+09
1702107036
1702107037 【注】  《朱注》:盖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1702107038
1702107039 《集释》《淮南子·主术训》: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1702107040
1702107041 【记】  即人各有材,优劣同在,故不能求全责备。“小人”也有一技之长,“君子”也有各种弱点和缺失。
1702107042
1702107043 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702107044
1702107045 【译】  孔子说:“老百姓对于‘仁’,比水、火还重要。我看见走入水火而死的人,却没见过实践‘仁’而死的。”
1702107046
1702107047 【注】  《朱注》李氏曰:此夫子勉人为仁之语。下章仿此。
1702107048
1702107049 【记】  此章疑有错漏,勉强译之而已。
1702107050
1702107051 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702107052
1702107053 【译】  孔子说:“如果追求‘仁’,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1702107054
1702107055 【注】  《正义》:此章是夫子示门人语。
1702107056
1702107057 《康注》:当,田相值也。礼尚辞让,独至于为仁之事,则宜以为己任,勇往当之,无所辞让。即至于师,亦不必让;师不为,则己为之,不必避长者也。……虽过于师,可也。
1702107058
1702107059 【记】  “当仁”亦可译作“面对仁”,如杀身成仁,便可青出于蓝,优先上路。可惜如今是“当名,不让于师”,总以为天下第一,举世无双,老师更不在眼里了。
1702107060
1702107061 15.37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1702107062
1702107063 【译】  孔子说:“君子坚持正义而不固守小信。”
1702107064
1702107065 【注】  《朱注》:贞,正而固也。谅,则不择是非而必于信。
1702107066
1702107067 【记】  朱注甚妥。此所以不同“言必信,行必果”(13.20章)。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同此。但这也有问题,即灵活性太大,而失去遵守之客观标准。这就是少宗教信仰之实用理性的流弊所在,没有由上帝立法因而绝对不可违背的教义传统。正因为是此实用理性,也才发生“五四”以来彻底反传统的巨大思潮。
1702107068
1702107069 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702107070
1702107071 【译】  孔子说:“侍奉国君,认真工作,再领薪资。”
1702107072
1702107073 【注】  《集释》《群经平议》:敬其事者,急其事也。《集解》孔曰:先尽力而后食禄。
1702107074
1702107075 【记】  可见,如前所说,君臣之间此时尚有条件,先把工作做好才拿薪水,从而不拿薪水也就可以不必做事,还我一个自由人?!虽然孔子并无此意,可能只是针对当时只拿薪水而不认真做事的人而发。
1702107076
1702107077 15.39 子曰:“有教无类。”
1702107078
1702107079 【译】  孔子说:“教学生不要分类别。”
1702107080
1702107081 【注】  《正义》《皇疏》云:人乃有贵贱,同宜资教,不可以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
1702107082
1702107083 【记】  已成为成语。此“类”何指?指部族、等级、身份抑天资禀赋,均可。《尚书·尧典》孔注云:类,族也。古代即原始之亲族、部族(kin,clan,tribe),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族类。孔子打破此种族类界限乃重大进步。
1702107084
1702107085 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上一页 ]  [ :1.7021070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