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34520
1702134521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702134522
1702134523
【评析】
1702134524
1702134525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1702134526
1702134527
【原文】
1702134528
1702134529
4·2
1702134530
170213453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1702134532
1702134533
【注释】
1702134534
1702134535
(1)约:穷困、困窘。
1702134536
1702134537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1702134538
1702134539
【译文】
1702134540
1702134541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1702134542
1702134543
【评析】
1702134544
1702134545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1702134546
1702134547
【原文】
1702134548
1702134549
4·3
1702134550
1702134551
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1702134552
1702134553
【注释】
1702134554
1702134555
(1)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作动词。
1702134556
1702134557
(2)恶:音wù,憎恶、讨厌。作动词。
1702134558
1702134559
【译文】
1702134560
1702134561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1702134562
1702134563
【评析】
1702134564
1702134565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1702134566
1702134567
【原文】
1702134568
1702134569
4·4
[
上一页 ]
[ :1.702134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