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3462e+09
1702134620
1702134621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702134622
1702134623 【原文】
1702134624
1702134625 4·8
1702134626
1702134627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702134628
1702134629 【译文】
1702134630
1702134631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702134632
1702134633 【评析】
1702134634
1702134635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1702134636
1702134637 【原文】
1702134638
1702134639 4·9
1702134640
1702134641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02134642
1702134643 【译文】
1702134644
1702134645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702134646
1702134647 【评析】
1702134648
1702134649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1702134650
1702134651 【原文】
1702134652
1702134653 4·10
1702134654
1702134655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1702134656
1702134657 【注释】
1702134658
1702134659 (1)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1702134660
1702134661 (2)莫:疏远、冷淡。
1702134662
1702134663 (3)义:适宜、妥当。
1702134664
1702134665 (4)比:亲近、相近、靠近。
1702134666
1702134667 【译文】
1702134668
1702134669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 上一页 ]  [ :1.702134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