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35104e+09
1702135104
1702135105 (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
1702135106
1702135107 (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
1702135108
1702135109 (4)宰:家臣、总管。
1702135110
1702135111 (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1702135112
1702135113 (6)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
1702135114
1702135115 (7)宾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1702135116
1702135117 【译文】
1702135118
1702135119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1702135120
1702135121 【评析】
1702135122
1702135123 在这段文字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就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在孔子看来,,他们虽然各有自己的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实际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1702135124
1702135125 【原文】
1702135126
1702135127 5·9
1702135128
170213512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以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也。”
1702135130
1702135131 【注释】
1702135132
1702135133 (1)愈:胜过、超过。
1702135134
1702135135 (2)十:指数的全体,旧注云:“一,数之数;十,数之终。”
1702135136
1702135137 (3)二:旧注云:“二者,一之对也。”
1702135138
1702135139 (4)与:赞同、同意。
1702135140
1702135141 【译文】
1702135142
1702135143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1702135144
1702135145 【评析】
1702135146
1702135147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1702135148
1702135149 【原文】
1702135150
1702135151 5·10
1702135152
1702135153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1)之墙不可杇(2)也,于予与何诛(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4)改是。”
[ 上一页 ]  [ :1.7021351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