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354e+09
1702135400
1702135401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1702135402
1702135403 【评析】
1702135404
1702135405 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
1702135406
1702135407 【原文】
1702135408
1702135409 5·23
1702135410
1702135411 子曰:“伯夷叔齐(1)不念旧恶(2),怨是用希(3)。”
1702135412
1702135413 【注释】
1702135414
1702135415 (1)伯夷、叔齐: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二人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起兵伐纣,他们认为这是以臣弑君,是不忠不孝的行为,曾加以拦阻。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进深山中以野草充饥,饿死在首阳山中。
1702135416
1702135417 (2)恶:仇恨。
1702135418
1702135419 (3)希:同稀。
1702135420
1702135421 【译文】
1702135422
1702135423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1702135424
1702135425 【评析】
1702135426
1702135427 这一章里,孔子主要称赞的是伯夷叔齐的“不念旧恶”。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既反对周武王,又反对殷纣王,但为了维护君臣之礼,他还是阻拦武王伐纣,最后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则从伯夷、叔齐不记别人旧怨的角度,对他们加以称赞,因此别人也就不记他们的旧怨了。孔子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1702135428
1702135429 【原文】
1702135430
1702135431 5·24
1702135432
1702135433 子曰:“孰谓微生高(1)直?或乞醯(2)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1702135434
1702135435 【注释】
1702135436
1702135437 (1)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当时人认为他为直率。
1702135438
1702135439 (2)醯:音xī,即醋。
1702135440
1702135441 【译文】
1702135442
1702135443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1702135444
1702135445 【评析】
1702135446
1702135447 微生高从邻居家讨醋给来讨醋的人,并不直说自己没有,对此,孔子认为他并不直率。但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却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而且加以提倡,这在他看来,就不是什么“不直”了。对于这种“不直”,孔子只能用父慈子孝来加以解释了。
1702135448
1702135449 【原文】
[ 上一页 ]  [ :1.70213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