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36970
1702136971
(4)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1702136972
1702136973
【译文】
1702136974
1702136975
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1702136976
1702136977
【评析】
1702136978
1702136979
曾子借用《诗经》里的三句,来说明自己一生谨慎小心,避免损伤身体,能够对父母尽孝。据《孝经》记载,孔子曾对曾参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一个孝子,应当极其爱护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包括头发和皮肤都不能有所损伤,这就是孝的开始。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孝道的。可见,孝在儒家的道德规范当中是多么重要。
1702136980
1702136981
【原文】
1702136982
1702136983
8·4
1702136984
1702136985
曾子有疾,孟敬子(1)问(2)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3),斯远暴慢(4)矣;正颜色(5),斯近信矣;出辞气(6),斯远鄙倍(7)矣。笾豆之事(8),则有司(9)存。”
1702136986
1702136987
【注释】
1702136988
1702136989
(1)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
1702136990
1702136991
(2)问:探望、探视。
1702136992
1702136993
(3)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
1702136994
1702136995
(4)暴慢:粗暴、放肆。
1702136996
1702136997
(5)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1702136998
1702136999
(6)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
1702137000
1702137001
(7)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1702137002
1702137003
(8)笾豆之事:笾(音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
1702137004
1702137005
(9)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1702137006
1702137007
【译文】
1702137008
1702137009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1702137010
1702137011
【评析】
1702137012
1702137013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所以他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方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这些道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1702137014
1702137015
【原文】
1702137016
1702137017
8·5
1702137018
1702137019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为校(1)——昔者吾友(2)尝从事于斯矣。”
[
上一页 ]
[ :1.702136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