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3707e+09
1702137070
1702137071 8·8
1702137072
1702137073 子曰:“兴(1)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702137074
1702137075 【注释】
1702137076
1702137077 (1)兴:开始。
1702137078
1702137079 【译文】
1702137080
1702137081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1702137082
1702137083 【评析】
1702137084
1702137085 本章里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1702137086
1702137087 【原文】
1702137088
1702137089 8·9
1702137090
1702137091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02137092
1702137093 【译文】
1702137094
1702137095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1702137096
1702137097 【评析】
1702137098
1702137099 孔子思想上有“爱民”的内容,但这有前提。他爱的是“顺民”,不是“乱民”。本章里他提出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观点,就表明了他的“愚民”思想,当然,愚民与爱民并不是互相矛盾的。另有人认为,对此句应作如下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百姓认可,就让他们照着去做;百姓不认可,就给他们说明道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是孔子倡行朴素民主政治的尝试。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样断句,不符合古汉语的语法;这样理解,拔高了孔子的思想水平,使古人现代化了,也与《论语》一书所反映的孔子思想不符。
1702137100
1702137101 【原文】
1702137102
1702137103 8·10
1702137104
1702137105 子曰:“好勇疾(1)贫,乱也。人而不仁(2),疾之已甚(3),乱也。”
1702137106
1702137107 【注释】
1702137108
1702137109 (1)疾:恨、憎恨。
1702137110
1702137111 (2)不仁: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
1702137112
1702137113 (3)已甚:已,太。已甚,即太过份。
1702137114
1702137115 【译文】
1702137116
1702137117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1702137118
1702137119 【评析】
[ 上一页 ]  [ :1.702137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