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13722e+09
1702137220
1702137221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都不是好的道德品质,孔子对此十分反感。这是因为,这几种品质不符合中庸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儒家一贯倡导的“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的要求。所以孔子说:我真不知道有人会这样。
1702137222
1702137223 【原文】
1702137224
1702137225 8·17
1702137226
170213722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02137228
1702137229 【译文】
1702137230
1702137231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1702137232
1702137233 【评析】
1702137234
1702137235 本章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
1702137236
1702137237 【原文】
1702137238
1702137239 8·18
1702137240
1702137241 子曰:“巍巍(1)乎,舜禹(2)之有天下也而不与(3)焉!”
1702137242
1702137243 【注释】
1702137244
1702137245 (1)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
1702137246
1702137247 (2)舜禹:舜是传说中的圣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传说古时代,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
1702137248
1702137249 (3)与:参与、相关的意思。
1702137250
1702137251 【译文】
1702137252
1702137253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1702137254
1702137255 【评析】
1702137256
1702137257 这里孔子所讲的话,应该有所指。当时社会混乱,政局动荡,弑君、纂位者屡见不鲜。孔子赞颂传说时代的“舜、禹”,表明对古时禅让制的认同,他借称颂舜禹,抨击现实中的这些问题。
1702137258
1702137259 【原文】
1702137260
1702137261 8·19
1702137262
1702137263 子曰:“大哉尧(1)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2)之。荡荡(3)乎,民无能名(4)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5)乎其有文章!”
1702137264
1702137265 【注释】
1702137266
1702137267 (1)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1702137268
1702137269 (2)则:效法、为准。
[ 上一页 ]  [ :1.702137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