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39722
1702139723
【评析】
1702139724
1702139725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本章里孔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的。
1702139726
1702139727
【原文】
1702139728
1702139729
13·14
1702139730
1702139731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1702139732
1702139733
【译文】
1702139734
1702139735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只是一般的事务吧?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
1702139736
1702139737
【原文】
1702139738
1702139739
13·15
1702139740
1702139741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1702139742
1702139743
【译文】
1702139744
1702139745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1702139746
1702139747
【评析】
1702139748
1702139749
对于鲁定公的提问,孔子实际上作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于违抗而感到高兴,这是值得注意的。作为在上位的统治者,一个念头、一句话如果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亡国丧天下的结局。
1702139750
1702139751
【原文】
1702139752
1702139753
13·16
1702139754
1702139755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1702139756
1702139757
【译文】
1702139758
1702139759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1702139760
1702139761
【原文】
1702139762
1702139763
13·17
1702139764
1702139765
子夏为莒父(1)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702139766
1702139767
【注释】
1702139768
1702139769
(1)莒父:莒,音jǔ。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1702139770
1702139771
【译文】
[
上一页 ]
[ :1.7021397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