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139772
1702139773
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702139774
1702139775
【评析】
1702139776
1702139777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1702139778
1702139779
【原文】
1702139780
1702139781
13·18
1702139782
1702139783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1)有直躬者(2),其父攘羊(3),而子证(4)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702139784
1702139785
【注释】
1702139786
1702139787
(1)党:乡党,古代以五百户为一党。
1702139788
1702139789
(2)直躬者:正直的人。
1702139790
1702139791
(3)攘羊:偷羊。
1702139792
1702139793
(4)证:告发。
1702139794
1702139795
【译文】
1702139796
1702139797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1702139798
1702139799
【评析】
1702139800
1702139801
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具有了“直”的品格。看来,他把正直的道德纳入“孝”与“慈”的范畴之中了,一切都要服从“礼”的规定。这在今天当然应予扬弃。
1702139802
1702139803
【原文】
1702139804
1702139805
13·19
1702139806
1702139807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702139808
1702139809
【译文】
1702139810
1702139811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1702139812
1702139813
【评析】
1702139814
1702139815
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1702139816
1702139817
【原文】
1702139818
1702139819
13·20
1702139820
1702139821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1)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
上一页 ]
[ :1.7021397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