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385315
1702385316
那条狗很有耐心,又老实。当它的主人在说话时它就安静地望着他,好像是它很久没有听到自己的主人说话了似的。考夫曼说得有点激动:
1702385317
1702385318
“银行家们可不在乎粮食价格稳定有怎样的意义。他们在乎的是如果粮食价格不停波动的话,他们就可以一直赚钱,因为对粮食的需求永远都不会消失,而且还会不断增大。所以他们只想着怎样去把大量的资本引入到粮食市场来,而且还要保证这些资本一直被投入这一市场之中,他们花了很多钱去做这件事,而那也正是他们想要的:钱。他们不在乎市场,不在乎粮食,只在乎钱而已。为此他们着手去改变粮食市场,而在此之前的一整个世纪所有人都在努力维持着粮食价格的稳定,维持着买卖双方的安全。他们创造出了一台制造粮食价格波动的机器,有波动就有钱赚。他们还创立了高盛商品指数,来吸引众多大投资者的资本,他们再利用这些资本去操纵市场,主要是提高粮食的价格。粮食价格在短短几年内翻了3倍,是的,3倍。恭喜他们,数百万人因为他们饿死了。很多观察家说粮食价格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还要再翻倍,如果这变成现实,贫穷国家的居民们就不得不把他们收入的70%或80%用来买粮食,类似阿拉伯之春的事件在那些国家可能会成为常态。有些人认为这种变化不会影响到我们,所以这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离世贸大厦遗址很近,那次事件使我们觉察到实际上世界上有很多人恨我们,他们将做出对我们有很大影响的事情。”
1702385319
1702385320
考夫曼继续激动地说着,他的狗很担心地看着他。
1702385321
1702385322
但是此时此刻,在芝加哥最负盛名的大楼里,莱斯利还在试图给我解释运作机制问题。我很难理解他说的东西,我费了很大功夫才相信自己理解了一点:
1702385323
1702385324
我们假设我想搞贸易。实际上我这辈子从来没见过人们种大豆,但是我现在可以决定以现在的市场价在2014年9月1日(这个日子在我写这段话时还没到来)卖出一吨大豆。我们就假设价格是500美元吧。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期待着市场出现波动,期待着到八月底的时候一吨大豆的价格跌到450美元。因为哪怕从来没见过那一吨大豆的影子,我也可以在那时出手买下一吨大豆,再把它卖出去,这样我就赚了50美元。我甚至可以把我手中的期货合同卖出去,让别人去做这些事情,只不过这样做的话我大概只能赚49美元。更有甚者,我急着用钱装饰我的洗手间或是要专心搞我的绘画事业,那么我可以在现在到9月1日之间的任何时候把我的期货合同卖出去。我明天就可以这么干,只要能赚钱就行。
1702385325
1702385326
但是莱斯利对我说,也有可能到了2014年9月1日,那些大豆的价格变成了600美元,那样的话我们就损失了100美元。他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更狡猾一点,不去签一份期货合同,而是去购买一个期权合同。所谓的期权合同是这样运作的:它规定我可以在九月份以500美元的价格卖出一吨大豆,但不规定我必须这样做。为此我要先付给承诺以那个价格买我大豆的人一笔钱,例如20美元。如果到了时间大豆价格降到了450美元,那么我就可以赚30美元,因为和我签署期权合同的人必须以500美元买走我用450美元买进来的大豆,当然50美元的收益里要减去我提前支付的20美元。我也可以以30或29美元的价格卖出我的期权合同,这样我不用操心就能赚到那笔钱。而那个买走我合同的人赌的就是一个礼拜后大豆价格跌到445美元,这样一周之内他就能赚5美元,以此类推。如果大豆价格最后涨到了600美元的话我可以选择不履行合同,这样我就仅仅会损失提前支付的那20美元,然后交易就结束了。
1702385327
1702385328
“唔……”
1702385329
1702385330
这些都是纯理论的东西,可实际情况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实际上,期权的买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没有一刻停止:如今,大豆在2014年9月1日的价格也好,在后天的价格也好,在下个月的价格也好,都变成了一个需要你去精准预估的数字,押对了注就能赚钱。在以前,哪怕再大的灾害也很难影响到几百万人的生活,而如今在这里,粮食价格变成了资本家们的游戏,在这以外的地方,则关系到上亿人有没有饭吃。
1702385331
1702385332
在这里,商人们试图从市价每一分每一秒的变化中获取收益,虽然价格的差异有时候很小,但如果商品数量很大的话,造成的不同就显而易见了。这些人要感谢粮食价格的“不正常”,但实际上为了满足这些投资者,粮食价格已经越来越经常性地“不正常”了。
1702385333
1702385334
有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些为市场工作的人、靠市场而活的人却努力想使市场“不正常”。这些人桌子上摆着威士忌,没有一个人在《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里或是在他们主讲的经济学课堂上明着说他们想要的恰恰正是市场“不正常”。
1702385335
1702385336
可是市场的这种“不正常”却是他们进行贸易活动的基础。如果市场正常的话,那么你在今天或是2014年9月1日出售大豆的价格就都会是500美元,那么你赚什么钱呢?这个领域里没人说实话。他们唱着赞歌,混淆视听,他们会对你说市场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1702385337
1702385338
他们靠谎话活着。
1702385339
1702385340
3
1702385341
1702385342
粮食变成一种投资品距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但是看上去在2008年之前没有太多人留意到这一点。那一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了,这场风暴席卷了股市、抵押财产和国际贸易领域,货币开始贬值,人们无处可逃。在一段时间的迷茫之后,许多资本流入了他们认为最可靠的地方:芝加哥商品交易所。2003年,用于食品商品的投资额大约是130亿美元,而在2008年则达到了3170亿美元,几乎增长了二十五倍。价格自然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可掌控。
1702385343
1702385344
左翼的经济分析专家们通过计算认为那笔钱已经达到了世界农业市场规模的十五倍:粮食变成了纯粹而又艰难的交易。而美国政府还把上千亿美元的钱用在了银行身上来“拯救商业体系”,其中大部分资金却都被用在了对食品的投资上。
1702385345
1702385346
如今每年在芝加哥交易所小麦的交易量是世界小麦年产量的五十倍。换句话说,世界上每一粒粮食都在这里被反复交易了五十次。操纵粮食交易的钱要远远超过人们实际生产出的粮食的总价值。
1702385347
1702385348
在市场形成如此巨大投资的原因是投资者并不是真正拥有粮食的人。这很奇怪不是吗,人们在卖着自己没有的东西。他们买卖的是承诺,使用的买卖工具是电脑屏幕上的一串串数字。在这场奇特的游戏中,会玩的人就能赚到钱。
1702385349
1702385350
就算是不会玩的人也会花钱雇人来进行买卖操作。如今在发达国家,股市中超过半数的资金都投入了高频交易(HFT)这种计算机化交易之中。这种交易的速度非常快,利用高速计算机,人们能在几秒钟或者几毫秒中进行上百万次交易。买卖买卖买卖买卖买卖买卖买卖买卖买卖买卖买卖买卖,利用最微小的变动进行不停地买卖,不管是多么小的交易,当交易量大了之后就是很大一笔钱。高频计算机的交易速度要比人类快无数倍,我实在很难想象竟然有人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来给电脑进行交易,要知道那些电脑可能随时会出现问题:他们对技术如此信任,他们又是如此贪婪。
1702385351
1702385352
高频交易是最纯粹的交易:机器不停地运转,目的只是用钱来赚更多的钱。没有人为高速计算机做的交易签署合同,因为它们在几秒钟内就会完成大量对无形商品的交易,这是一个完完全全虚拟的市场。用钱来生钱,用火来点火,这是一种最有真实效益的虚幻。
1702385353
1702385354
机器在高速运转着。那一天,2008年4月6日,一吨小麦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440美元,简直不可思议。要知道三年前一吨小麦的价格连这个价格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只有大约125美元。谷物的价格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的波动并不是很大,甚至有时候还有所下降,但在2006年却突然开始攀升,在2007年的最初几个月里它的涨幅已经大到难以控制了:5月份时,每吨小麦的价格超过了200美元,8月份超过了300美元,次年1月份就超过400美元了。其他谷物的情况也类似。
1702385355
1702385356
就像那些商人所言,粮食市场的弹性是很低的。其实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是,不管价格变化成什么样,需求的变化是很小的:就算食品价格涨得很厉害,人们也只不过会稍微延迟一下购买汽车或是鞋子的时间罢了,因为和那些比起来,恐怕没有人愿意推迟自己买午饭的时间吧。也就是说,尽管价格上涨了,但能买得起粮食的人还是会去买,那些本来就买不起的人就听天由命吧。
1702385357
1702385358
没有什么东西的价格上涨的诱因是唯一的。粮食价格上涨的另一个诱因可能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在那年4月,石油价格已经上涨到了惊人的130美元每桶,比一年前的价格上涨了一倍。石油对于农牧业生产十分重要,英国评论家约翰·N.格雷在不久前甚至说“农业就是从石油里提炼粮食”。他说这话的原因是根据计算,每生产一卡路里热量的食物就要消耗7卡路里热量的燃料。
1702385359
1702385360
石油价格以多种方式影响着粮食价格。实际上石油价格还影响着其他很多东西的价格,因为先进社会要运转起来是离不开能源的,很久之前有位大资本家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可以说能源价格就是所有东西的价格。我们在计算生产粮食成本时不可避免地要计算所消耗的燃料的价格,不仅仅是农业机器所消耗的燃料,就算是大部分的肥料和杀虫剂中实际上也包含着石油的某些成分,还要计算在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同时石油价格的上升也给了知名的农业生物质燃料发展的空间。
1702385361
1702385362
一开始人们管那种新型燃料叫生物燃料,但是近来有很多专家评论说“生物”这个前缀并不是很恰当,不如叫作农业生物质燃料。因为“生物”听上去又是心血来潮的生态主义者的惯用词汇,“农业”要比“生物”更接地气一点。有人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2000年全世界生产了170亿升乙醇,这一数字在2013年翻了五倍:850亿升。10升乙醇中有9升是被美国和巴西消耗掉的。
1702385363
1702385364
乙醇是目前最常用的新型燃料,但同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东西,它在一万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人类用来灌醉自己的工具。20世纪30年代,虽然巴西还拥有石油资源,但已经开始从甘蔗里提炼乙醇并使用它了,他们把乙醇和汽油混合起来给汽车充当燃料。随着二战的结束,石油价格降到了新低,那时几乎没人会想起乙醇。7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危机爆发后,巴西又重新拾起了乙醇开发计划,不久,在厌倦了被自己的敌人(或者更糟,被自己的朋友)以石油资源进行威胁之后,美国也决定效仿巴西开发乙醇。
[
上一页 ]
[ :1.7023853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