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632344
1702632345
“这就是我想说的重点,你现在去帮我找一些可以证明这一点的统计数据来。”
1702632346
1702632347
数据伦理的基本标准
1702632348
1702632349
研究机构必须设立机构审查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负责事先审查所有的研究计划,以保护实验对象免受伤害。
1702632350
1702632351
在搜集资料前,每一个实验对象都必须在知情且同意(informed consent)的情况下参与研究。
1702632352
1702632353
实验对象的任何个人资料都必须保密,只有整体的统计结果可以公开。
1702632354
1702632355
美国的法律规定,任何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都必须遵守这些原则。可无论是法律还是取得共识的专家,都不清楚其全部的执行细节。
1702632356
1702632357
机构审查委员会
1702632358
1702632359
设置机构审查委员会的目的,不是要判断某个研究计划能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计划是否周全。委员会的真正目的,套用某大学委员会的话,“是要保护实验对象(包括病人)的权利和福利”。委员会审查研究计划,可以要求其做出一些改变;委员会也审查同意书,以确定实验对象被告知研究的性质与可能存在的风险。研究正式开始后,委员会每年将至少审查一次进展情况。
1702632360
1702632361
审查委员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他们的工作量过大,致使他们保护实验对象的效率降低。1999年,当美国政府出于对实验对象保护不够的理由而暂停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以人为实验对象的研究时,该校共有超过2000个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中。因此,审查工作的任务很重。一些实验对象只需承受很少风险的研究计划,比如大部分的抽样调查,可以采用步骤较少的审查程序。但是,当委员会的工作量过大的时候,他们免不了想把更多的研究计划归入低风险类别,以加快审查速度。
1702632362
1702632363
知情且同意原则
1702632364
1702632365
在“知情且同意”这个表述当中,“知情”和“同意”同样重要,也同样具有争议性。实验对象必须事前被告知该研究的性质,以及任何可能受到的伤害。如果是抽样调查,当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实验对象应被告知,调查人员会问他们哪类问题以及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回答。实验人员则必须告诉实验对象研究的本质与目的,并描述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取得实验对象的书面同意。
1702632366
1702632367
例2 谁有同意的能力?
1702632368
1702632369
是否有些实验对象没有办法自主地“知情且同意”呢?举例来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新疫苗临床试验常常以监狱囚犯为实验对象,囚犯如果同意,就可以得到行为优良的记录作为回报。但现在我们担心,囚犯无法出于自由意志去拒绝,因此,法律已禁止在监狱中做医药的临床试验。
1702632370
1702632371
儿童也没有能力做到完全知情且同意,所以一般的程序是先征求他们父母的意见。有一项针对新阅读方法的研究即将在本地小学展开,实验人员把同意书寄给小学生的家长。不过很多家长都没有把同意书寄回来,因为家长没回复“不同意”,所以他们的孩子是不是可以参与这项研究?还是应该只让那些家长寄回同意书并且表示同意的孩子参加?
1702632372
1702632373
对于精神病患者,新疗法的临床试验应该怎么办?救治急症病人的新疗法研究又要怎么办?这些病人中有的陷入昏迷,有的中风了,而且在大多数时候,连征求家属同意都来不及。“知情且同意”的原则是不是阻断了对昏迷病人实施新治疗方法的机会?
1702632374
1702632375
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意见,知情且同意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1702632376
1702632377
即使对有自主行为能力的实验对象来说,“知情且同意”的困难仍然存在。有些实验人员,特别是在医学临床试验中,认为取得同意是让病人参与研究的障碍。一方面,他们也许不会说明所有的风险,也不会说明有比这种疗法更好的疗法,即使同意书上有所有真实的细节,他们和病人讲述时也可能表现得过于乐观。另一方面来看,说明每一项可能的风险,会使同意书又烦冗又长。有个律师说:“同意书就像租车合同一样。”有些实验对象看到5页或6页的同意书,根本就不会去读它。还有一些实验对象被那么多可能发生(其实概率很小)的风险吓坏了,结果临阵脱逃。当然,概率很小的灾难有时还是会发生。一旦发生,官司免不了,然后同意书也会变得更长、更烦冗了。
1702632378
1702632379
练习
1702632380
1702632381
7.1 知情且同意?一位72岁的男性患者被诊断患有多种硬化症,医生认为他可能需要借助喂食软管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他早上征求了患者的意见,患者表示同意。可是到了晚上(安插喂食软管之前),病人却反悔了,不明白自己为何需要使用喂食软管。他告诉医生他不想用喂食软管。医生第二天早上又问患者是否同意使用喂食软管,患者当时是清醒的,却不记得自己前一天晚上的决定,并再次同意了医生的治疗方案。你认为这名患者是否对治疗方案是知情且同意的?
1702632382
1702632383
保密原则
1702632384
1702632385
研究计划由机构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获得实验对象同意,而且取得关于实验对象的数据之后,伦理问题并没有就此消失。保护实验对象的隐私很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个人数据保密。民意调查的报告可以公布,在1500个回应者中,有多少比例的人认为美国的合法移民人数应该减少,但不可以公布“你”对这个话题或其他话题的意见。
1702632386
1702632387
保密和匿名(anonymity)不一样。匿名的意思是实验对象以匿名身份参加调查或实验,就连实验人员都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匿名在统计研究中很少见,因为匿名有无法推进后续工作以增加回应率,以及无法将调查结果通知回应者的坏处。
1702632388
1702632389
任何违背保密原则的行为,都严重违反了数据伦理。最好的做法是,一开始就把实验对象的身份资料和其他资料分开。比如,在抽样调查中,身份资料只用于检查哪些人没有回应。然而,在当今这个高科技时代,光是确保每一组资料都保护了个人隐私权还不够。比如,美国政府拥有大量的公民资料,分别存储在许多不同的数据库中,普查结果、所得税申报书、社会保险资料,以及当前人口调查等调查资料。其中许多数据库的内容可通过电脑取得,以供统计研究使用。即使你的名字和身份信息已从可供搜索的资料中剔除了,只要用高超的搜索技术来搜索多个数据库,再把这些信息结合起来,仍有可能识别出你的身份,以及许多你的个人信息。在这个计算机时代,保护个人隐私权在统计学家之间已成为热议的话题。
1702632390
1702632391
1702632392
1702632393
[
上一页 ]
[ :1.7026323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