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689030
1702689031
我们文官不得不受到这种歧视对待。(特别是军人的威势日益暴戾,极尽军人式的随心所欲。原注:括号内原文被划除。)只是靠恩赐,也许因此还会受到某种妒忌,然而在任何场合都一样,我们实际被当作累赘。
1702689032
1702689033
但对法务部的“歧视”还不仅仅是出于战争环境下武人对文官常有的蔑视,故意的歧视更是因为法务部的功能与日军败坏的军风纪确有冲突。
1702689034
1702689035
小川日记12月8日记:“塚本部长万事消极,万事不为。”塚本就是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上海派遣军法务部长塚本浩次,“不为”和“消极”的原因,小川日记说是听说“内部欠融和”。但就当时的日军状况言,仅仅因人际关系便“万事不为”,实难想象。之所以“不为”,应该和法务部工作难以展开有关。东京审判时不少日本军人提到各部队对法务部的抗议,理由是法务部处罚太严,其中便有塚本浩次。他说:“对于上海派遣军法务部处罚的严厉,对于细微之罪也纠明的态度,各部队都进行了非难。”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饭沼守也说到,因为“军纪极其严正(依文意应指过严——引者),便有第十六师团向法务部提出抗议那样的事。”所谓“严厉”,从日志所载大量重罪轻罚或不罚的判例看完全是妄说,但即便法务部已十分宽纵,法务部的性质仍决定了它不可能为日军官兵所接受。
1702689036
1702689037
塚本部长所说的“非难”,从小川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到。小川1938年1月赴方面军,他感到方面军与军的明显不同在于没有直辖部队,因而不必考虑“人情”:
1702689038
1702689039
(在军时)须考虑军对于部下的罪行有直接责任问题,也有对部下人情方面的相当意见,因此,我们对长官条陈意见时不能不战战兢兢的深加思考。
1702689040
1702689041
所谓“相当意见”,当就是塚本浩次所说的“各部队”的“非难”。当时职业法务官的无力处境,小川女儿少时曾有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体验。长森(小川)光代说,她读小学时,因父亲法务官的领章和军帽帽圈的颜色特别(白色,当时陆军是红色,海军是黑色,骑兵是绿色,航空兵是蓝色等),数量稀少,让人侧目,她的同学甚至问:“你父亲是支那兵么?”为此少女光代十分苦恼,想:“要是父亲是普通的军人多好,多神气,我觉得自己很可怜。”
1702689042
1702689043
塚本浩次的“万事消极,万事不为”,事出迫不得已,已如上述。第十军情况虽较上海派遣军为轻,但法务部处境仍可谓左右为难。所以许多案件到了法务部都只能不了了之。因此引起了执法宪兵的不满。12月25日小川记:
1702689044
1702689045
上砂中佐来部商量事务。中佐曰:近期的强奸事件多不起诉,宪兵费力的检举,到头来努力白费。本人答说:或许如此。但本人以为,战争中的情状、犯人当时的心理、支那妇人的贞操观念、迄今的犯罪次数(原注:实际数字莫大)、未检举而终者与偶尔被检举者之数的比较等,不能不加考虑。另外,纯粹从理论上说,奸淫,在当时的情势下,并不能断言全部都是刑法一七八条所谓乘不能抗拒者,不能不考虑也有容易接受要求者。由此而言,如有奸淫的事实立即断为强奸,未免草率。应对犯罪当时的情况深加参酌,再决定处理。故没有立即答应同中佐的要求。
1702689046
1702689047
又,同中佐忧虑今后战斗休止,[强奸]增加,会影响宣抚工作。本人以为或如此。但另一方面,慰安设施若能建立,应可防止增加。再则,人在战争中抛掷生命,接触妇女犹如直面一大冲动线的最后一项,所以休战而会增加的忧虑是不必的。
1702689048
1702689049
上砂胜七宪兵队长曾在《宪兵三十一年》中说到第十军军风纪的败坏,日本有些老兵一直不以为然,以为是谎言,如第十军参谋吉永朴少佐说:“上砂氏这样的论述让人遗憾之至”。上引有关上砂本人的记载,最可见否认上砂回忆者的诬妄。
1702689050
1702689051
当时因不起诉而引起宪兵不满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上砂至法务部次日(26日),松冈宪兵大尉又对某少佐不起诉表示不满:
1702689052
1702689053
不追究干部,不公平,如果队长不加以适当处置,自己今后对士兵的事件将不检举。
1702689054
1702689055
小川对法务部被冷落心中不忿,日记屡有记载,在第三节中我们也已援日记证明小川确知强奸,但面对宪兵的不满,小川却又强作解人。不论小川是否真心以为有些强奸也许是“奸淫”,在当时情况下,这是他能取的唯一态度。早在12月3日的日记中,已可见他在这方面的两难:
1702689056
1702689057
自己的工作,如事件少空闲的话,其他人会认为法务部无用而轻视其存在。而如果事件多,忙碌的话,至少会使相关方面不悦。毋宁说过于认真的话不能不受到批判。
1702689058
1702689059
而在上砂对强奸不起诉表示不满之前两日,日记还留下了一条不见于日志的重要“方针”(23日):
1702689060
1702689061
对强奸事件,采取只对迄今最恶性案件提起公诉的方针,处分取消极立场。如同类事件继续频繁发生,则多少不能不再考虑。
1702689062
1702689063
这一方针是出自长官的决定,还是由小川或法务部“审时度势”的自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日军军法系统对暴行确曾有过明确的放任方针。
1702689064
1702689065
小结
1702689066
170268906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下一个总结论,松井石根、小川关治郎——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饭沼守等其他许多证人亦如此——在东京审判所作证词的不实不是偶尔的记忆误差,而是目的明确的作伪。日本东京审判否定派所说辩方的证词是“符合事实”的“合理证词”,完全经不起事实的检验。
1702689068
1702689069
参考文献:
1702689070
1702689071
1. 上砂胜七著:《宪兵三十一年》,ライフ社,1955年。
1702689072
1702689073
2. 臼井勝美等解説:《現代史資料》9《日中戦争》2,みすず書房,1964年。
1702689074
1702689075
3. 新田滿夫編集:《極東國際軍事裁判速記錄》5、7,雄松堂書店,1968年。
1702689076
1702689077
4. 洞富雄編:《日中戦争史資料》8“南京事件”Ⅰ,河出書房,1973年。
1702689078
1702689079
5.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戦史叢書·中國方面海軍作戦〈1〉昭和十三年三月まで》,東京,朝雲新聞社,1974年。
[
上一页 ]
[ :1.702689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