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33223e+09
1702733223
1702733224
1702733225 立给垦字人海丰庄业主林,有界内沙埔壹所,坐落在本庄外溪仔底,东至林汀园,西至林高园,南至郑存老园,北至陈国老园,四至明白为界。今因佃人郑鸟秋乏园耕代,向业主议定,将埔底付他开垦,自备种子牛只,用力开垦,逐年完纳大租银四钱正,帮贴正供之费,不敢少欠分文。保此园系鸟秋自垦之业,与别房叔兄弟侄无干,别佃亦不得争执。口恐无托,立给垦字壹纸,付执为炤。
1702733226
1702733227 道光陆年正月 日立给垦单人业主林(印)[10]
1702733228
1702733229 四为田主(自耕农)单独出卖田面,“据田自佃,恐一过户,业主不令耕种”[11],成为田底主兼现耕佃户,即名义上的土地所有权人(具有法律效力,承担粮差义务),事实上的佃户。
1702733230
1702733231 以上四种原因形成的田主层次权利分割状态虽然相同,但由于产生的渠道和条件不同,其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1702733232
1702733233 2.
1702733234
1702733235
1702733236
1702733237
1702733238 这一田主层次权利分割的状态和上述恰恰相反,新分割出去的是田底权,而原田主保留的是田面权。
1702733239
1702733240 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一为买卖,如明代后期的漳州府:“惟是漳民受田者,往往惮输赋税,而潜割本户米,配租若干石,以贱售之。其买者亦利以贱得之,当大造年,辄收米入户,一切粮差,皆其出办。于是得田者坐食租税,于粮差概无所与,曰小税主。其得租者,但有租无田,曰大租主(民间买田契券,大率计田若干亩,岁带某户大租谷若干石而已)。民间仿效成习,久之租与税遂分为二。”[12]原田主为逃避粮差,以贱售和配租若干石为代价,把土地所有权转移给买主(得租者),保留土地占有权、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收取小税即小租)。由于土地已事过割推收,得租者(大租主)是法律上的土地所有权人,实际上只有田底权;得田者(小税主)名义上丧失了土地所有权,实际上保留了田面权。这时,该土地不是活卖,而是形式上的绝卖,国家层次权利和乡族层次权利随田底的移转而附着于得租者(大租主)即新产生的田底主。
1702733241
1702733242 二为“诡寄”,即田主自愿或被迫将土地所有权“诡寄”于他人,以分割部分租谷为代价,使受寄人代纳粮差,而保留土地占有权、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如南靖:“其他豪得田者,惮于立户当差,则又飞诡其田米。每米一斗,割租谷或数斗或一石,以与诡寄之家,使之代纳粮差,名为配米大租。”[13]漳浦:“又有单寒小姓买田,无户可归,辄寄势豪户内,岁还其租。”[14]龙岩:“有私以实粮悬带别户,名曰诡寄者。”[15]受寄人所得租谷,便是田底权的经济实现。
1702733243
1702733244 三为“授产”,即田主将土地所有权和缴纳粮差的租额一起“赠送”于人,而保留田面权。受赠人在法律上是土地所有权人,实际上只有田底权。如龙岩的“授产田”:“富家田多,则赋必重,乃授田于人,项戴苗米,计其租,仅足以供其赋。”[16]便属此类。
1702733245
1702733246 3.
1702733247
1702733248
1702733249
1702733250
1702733251 原田主的土地所有权分割为田底权和田面权,分别为不同的权利人所有。这时,原田主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完全丧失了土地所有权,失去了田主的资格。
1702733252
1702733253 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一为买卖,即原田主将土地所有权分割为田底和田面,同时分别出卖给不同的买主。买进田底者收取大租,办纳粮差,是法律上的土地所有权人,事实上的田底主(大租主、租主);买进田面者,收取小租,不供粮差,在法律上不是土地所有权人,但事实上是业主即田面主(小租主、税主)。明代后期,这种分割状态在漳州府最为典型,如龙溪:
1702733254
1702733255 柳江以西,一田二主。其得业带米收租者,谓之大租田;以业主之田,私相贸易,无米而录小税者,谓之粪土田。粪土之价,视大租田十倍,以无粮差故也。[17]
1702733256
1702733257 田名粪土税子,谓之无米租;名大租,谓之纳米租。无米租皆富家巨室蹯踞,纳米租则有力者攘取。[18]
1702733258
1702733259 如南靖:
1702733260
1702733261 同此田也,买主只收税谷不供粮差,其名曰业主。粮差割寄他户,抽田中租配之,受业而得租者,名曰大租主。[19]
1702733262
1702733263 如漳浦:
1702733264
1702733265 一曰大租主,共此一田,少出银买租,办纳粮差。一曰小税主,多出银买税,纳租于租主办粮。[20]
1702733266
1702733267 清代,则在许多地区形成田底、田面分割买卖的习惯。《闽杂记》卷八云:
1702733268
1702733269
1702733270
1702733271 闽俗,田有皮、骨之分。买卖皮田者,契上书字,田字去左一直,读若爿。买卖骨田者,契上书字,田字去右一直,读若棱。皆俗制字,词状中尝有之,他处人不识也。
1702733272
[ 上一页 ]  [ :1.7027332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