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53964e+09
1702753964
1702753965 这项记录,说明到了晚宋,仍然有不少的“越诉”的案子。臣僚们的建议是:凡是直接到皇帝前告御状的,除非是因为台省办事迟慢,才行下有关衙门催办,否则一律不予处理。
1702753966
1702753967 宋朝的刑事审判,除了“翻异别勘”外,断决以前,还有上级衙门的“驳正”,断决以后,尚有监司衙门的“按发”。[59]所以上诉的实例,在宋朝文献中,实不多见。
1702753968
1702753969 1972年6月草于西雅图之望湖山庄
1702753970
1702753971 [1]《东方杂志》复刊第六卷第二期,1972年8月。
1702753972
1702753973 [2]拙著《鞫谳分司考》,载《东方杂志》复刊第五卷第五期(1971年十一月),40~45页。
1702753974
1702753975 [3]主要参考资料:《宋会要辑稿》(上海,大东书局,1936年影印本);《宋刑统》(台北,文海书局,1964年影印1918年法制局刊本);《庆元条法事类》(日本古典研究会,1968年影印本)。
1702753976
1702753977 [4]商务本,四册,85页。
1702753978
1702753979 [5]《刑统》二九,17页(总1022页)。
1702753980
1702753981 [6]《刑统》二九,18页(1024页)。
1702753982
1702753983 [7]《守山阁丛书本》卷二,1页。
1702753984
1702753985 [8]《文献通考》六十三,《职官》十七,“司理”条(商务印书馆,1936年本,572页)。
1702753986
1702753987 [9]《宋史》(1345)一六七,《职官》七,24页(艺文本,1930页)。钱大昕(1728—1804)说,“州院之名,不见于宋史”(潜研堂文集十八,7页:讬建炎官印条),未免忽略。
1702753988
1702753989 [10]《宋会要·刑法》四,冤狱,93页a。
1702753990
1702753991 [11]“录问”可能也叫做“聚录”。《文献通考》一六七,刑六:
1702753992
1702753993 [孝宗乾道四年(1168)]五月,臣僚言:民命莫重于大辟:方锻炼时,何可尽察。独在聚录之际。官吏聚于一堂,引囚而读示之。死生之分,决于顷刻。而狱吏惮于平反,摘纸疾读,离绝其文,嘈囋其语,故为不可晓解之音,造次而异。呼囚书字,茫然引去,指日听刑。人命所干,轻忽若此。臣窃照聚录之法,有曰:“人吏依句宣读,无得隐瞒。令囚自通重情,以合其款。”此法意盖不止于只读成案而已。臣谓当稽参“自通重情,以合其款”之文,于聚录时,委长贰点无干碍吏人,先附囚口,责状一通。覆视狱案,果无差殊。然后亦点无干碍吏人,依句宣读,务要详明。令囚通流,庶几伏辜者无憾,冤枉者获伸。从之。(商务本,1455页)又洪迈:《夷坚志》卷二十七,有“叶通判录囚”一条如下:
1702753994
1702753995 淳熙(1174)初,衡州有公吏三人,坐枉法罪。至司宪司檄衡山丞贵溪叶璟录问,皆承伏遂受诛,叶回县,便得心疾,遂以寻医解官归乡,自是朝夕呫嗫,若与人辨对。遇饮食杯酒,必令家人办具四方,迨宿卧亦设四榻,否则被棰系索命债,叶或稍醒则责之曰,汝辈皆称冤枉,当我录问时,何不翻异,况自有勘官,何预我事,虽不能答,然终不舍去,如是二年,一家不胜愁苦,一日颇苏,呼妻子告之曰,三囚已寻着元勘官,知道无预我事,要辞去,只觅盘缠三十贯,可使烧与之,妻子即如戒,仍备酒肉发遣,叶豁然无恙。后参选改京秩。知清江县,继通判郢州,绍熙二年初故。(新兴书局本,3~88页)。
1702753996
1702753997 这是有关“录问”制度的一页难得的资料。
1702753998
1702753999 [12]《宋会要·刑法》三,勘狱,孝宗隆兴二年(1166)二月八日条:“……在法,诸录囚有翻异者,听别推然后移推”(84页b)。
1702754000
1702754001 [13]参拙著《宋朝的县级司法》,《东方杂志》五卷九期(1972年三月),20~21页。
1702754002
1702754003 [14]参宫崎市定:《宋元时代の法制之裁判机构》,《东方学报》,二十四(1954)138页。
1702754004
1702754005 [15]参《宋史》(1345)一六七,职官七,24页(艺文本,1930页)。
1702754006
1702754007 [16]如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84)的王元吉案(见下文),和孝宗淳熙五年(1178)的赵主簿妾案(洪迈:《夷坚志》十,315页)。
1702754008
1702754009 [17]如神宗熙宁五年(1072)杭州的夏沉香案[张邦基,墨庄漫录(ca.1200)卷八第三条]和孝宗淳熙四年(1177)的宁六冤狱(洪迈:《夷坚志》卷三游节妇条288页)。
1702754010
1702754011 [18]前注所引夏沉香案,其移推的次序,是录事参军,司户参军,和司理参军三个衙门。哲宗绍圣二年(1095)八月十三日试大理卿路昌衡言,欲令本寺丞据这数员分左右推左移右推右移左推,亦如开封府三院邻变为事,改道剔说,(〇〇《职官》等,大理条12页a)。
1702754012
1702754013 [19]如光宗绍熙二年(1191)陈长三的案子(洪迈:《夷坚志》卷十五,340页)。
[ 上一页 ]  [ :1.7027539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