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756105e+09
1702756105
1702756106 (3)私有甲弩 见《唐律·名例》,犯罪未发自首条,答案是“首矟之罪得免,甲弩之罪合科”。
1702756107
1702756108 (4)缧系于路 见《史记》六二,管晏列传。丁指晏婴,癸指越石父。
1702756109
1702756110 (5)隔水将战 见《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甲指宋襄公,乙指楚人。
1702756111
1702756112 (6)应收复除 见《唐律》户婚,应复除不给条。答案:徒二年,小徭役,咎五十。
1702756113
1702756114 (7)用牛衅钟 见《孟子·梁惠王上》。甲指梁惠王,乙指牵牛人,“或”即孟子。
1702756115
1702756116 (8)官物有印封 见《唐律·厩库》,官物有印封条。答案:杖六十。
1702756117
1702756118 (9)复乡饮酒 不知见何书。
1702756119
1702756120 (10)死罪囚家无周亲 见《唐律·名例》,犯死罪非十恶条。答案:“律无不免之例,即是会赦合原”。原题第九条第二条的出处,尚乞海内高明指示。
1702756121
1702756122 1972年9月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1702756123
1702756124 [1]《大学杂志》六十一期,1973年1月。
1702756125
1702756126 [2]《知不足斋本》卷二,6页。
1702756127
1702756128 [3]《宋会要·选举》十之三。
1702756129
1702756130 [4]《宋会要·选举》十之三。
1702756131
1702756132 [5]见《宋史·东坡本传》。
1702756133
1702756134 [6]日本影印本,244页。
1702756135
1702756136
1702756137
1702756138
1702756139 徐道隣法政文集 [:1702749913]
1702756140 徐道隣法政文集 法学家苏东坡[1]
1702756141
1702756142 一、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二、乞医疗病囚状三、与朱鄂州书四、缴李定词头奏状五、论每事降诏约束状六、上吕相公书七、奏为法外刺配罪人待罪状八、论仓法札子九、乞改居丧婚娶条状
1702756143
1702756144 作诗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积习。但是只要是诗,就难免有被人断章取义,以讹传讹,因致被人完全误解的危险。
1702756145
1702756146 苏东坡有一句诗,是“让书万卷不读律”。在最近四十年来,在中国,在日本,在西洋,到处被人引用,作为中国士大夫反对研究法律的证据。事实上和东坡所要说的话,其相佐正不知有几千万里。
1702756147
1702756148 不错,东坡是作过这么一句诗的。但是请看这首诗的题目和诗的全文。[2]
1702756149
1702756150 戏子由
1702756151
1702756152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傍人羞,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眼前勃磎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盐齑甘似蜜,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小风骚骚,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1702756153
1702756154 这首诗是东坡在神宗熙宁五年(1072)上半年里作的。[3](东坡时年三十七岁,子由三十四岁。)他这时才到杭州通判的任上不久,美丽的湖山,旖旎的风光,使他在心情愉快之下,忽然想起了他的老弟来。子由这时在陈州作学官,已经三年,很不得意。他于是顺笔作诗一首,用开玩笑的口吻,寄给他一点温情的安慰。子由是一个身体高大的人,偏偏在陈州的宿舍却是特别的低矮。所以东坡笑他“忽然欠伸屋打头”。子由是一向反对念法律的,偏偏碰上了一位决心用法律来改良政治的神宗皇帝,自然不会得到重用,而无以发展抱负。所以东坡说他“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完全是针对子由当时个人的情形而言,既不是说明他自己的学术立场,也不是叙述他对世人的一般观察。子由当时曾有和诗一首,颇流露出他倦游的情绪。诗是这样的:[4]
[ 上一页 ]  [ :1.7027561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