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2818852e+09
1702818852
1702818853 提示与问题
1702818854
1702818855 1.在这些事例中,什么是法律?谁是制定者?
1702818856
1702818857 2.部落权威的运用与夏安人的公众情感之间的关系怎样?
1702818858
1702818859 3.先例制度在这里起作用吗?
1702818860
1702818861 4.这些事例中,什么价值观危若累卵?
1702818862
1702818863 5.不断变动的地位或利益是如何被描述、认可和保障的?
1702818864
1702818865 6.街上普通人的“夏安对等物”,对纠纷的处理方式或者达成的结果有什么可抱怨的吗?
1702818866
1702818867 ♣务卢埃林得出结论:夏安人在他们的个人信仰与部落权威的运用之间找到了一种和谐,但是,许多现代的美国人可能时常感觉自己与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制度缺乏一致。今天,“制度”和“法律”就在“那里”——有潜在威胁的、遥远冷漠的存在物。虽然林肯惬意地说政府是“民有、民治、民享的”,但今天的美国人可能认为——有时具备绝佳的理由——政府是为某个人所有、所治、所享的。不过,像卡夫卡笔下的平民一样,他们还倾向于将纷乱归咎于“个人问题”而不是制度结构的失败。如果不是这样思考和行动,他们就会采取自己不愿采取的政治立场。这样的立场之一就是无政府主义,公开赞同这种主义的人千不足一。
1702818868
1702818869 但是,什么是无政府主义?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它仅仅代表混乱,或者在破坏秩序——宁愿使用暴力——的过程中寻找一种特殊的乐趣。那些轻易否定无政府主义的人,没有意识到它自古以来深厚的学术根基,也没有意识到无政府主义者是尊重秩序的——如果秩序是以正确方式产生和维护,即,如果秩序是民有、民治、民享的话。不仅如此,无政府主义者中有许多和平主义者。
1702818870
1702818871 另一种对无政府主义的误解,缘于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相混淆,这种混淆忽视了无政府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持续了一百多年的相互反感。1917年俄国革命后,布尔什维克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肃清无政府主义者的革命!
1702818872
1702818873 迈克尔·巴枯宁(Michael Bakunin),一位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是这样评说卡尔·马克思的——一个他想喜欢而实在无法喜欢的人:
1702818874
1702818875 马克思和我在那些日子里(19世纪40年代)是非常友好的。我们经常见面,因为我非常敬仰他的科学和他对无产阶级事业的热忱和一丝不苟的奉献——当然也掺杂了一定的个人虚荣,并且,我如饥似渴地寻求他的教导和睿智的谈话。然而,我们之间没有亲密的关系。我们的禀性各异,他称我为温情脉脉的理想主义者
1702818876
1702818877 ——他是对的;而我认为他虚荣自负、背信弃义而又玩弄权术
1702818878
1702818879 ——我也是对的。[152]
1702818880
1702818881 1846年,约瑟夫·蒲鲁东(Joseph Proudhon)在致马克思的一封信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区别,这些区别最终导致了两者持续至今的分裂。如果说,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在权力和财富的不当分配问题上是一致的,那么,他们的显著分歧在于,一旦他们成功地颠覆了这种不当的分配以后,下一步该做什么:
1702818882
1702818883 看在上帝分上,在摧毁了所有先验的教条主义之后,不要让我们反过来向人民灌输某种教义;不要让我们反过来沦为你们的同胞马丁·路德的反面……让我们持续开展一种善意忠诚的论辩;让我们给世界树立有学识、有远见的宽容的榜样,但不要让我们摆出一副新宗教的使徒的样子,即使这是一种逻辑的宗教、理性的宗教。让我们兼收并蓄,鼓励各种抗议,让我们唾弃各种专断和神秘主义;让我们永远不要将某个问题视为穷尽了真理,当我们已经使用了最后的论点,如果有必要,就让我们以雄辩和冷嘲重新开始。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我才加入你们的组织,否则,不。[153]
1702818884
1702818885 对于无政府主义者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令人不快的。无政府主义者相信,不可能有什么未来的“蓝图”。如果竭力强加一幅“蓝图”,无论设计者认为自己多么具有远见卓识,都会复活那先前促成革命的独裁与暴政。如果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一个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则无政府主义者就鼓吹根本不要国家。
1702818886
1702818887 正是在国家作用问题上的分歧,在两大左派哲学之间制造了鸿沟。无政府主义者比马克思主义者更积极地主张将权力赋予人民,尽管两种主义都赞同将权力从有权者转向无权者。马克思主义者期望权力回归国家,以巩固革命的成果;而无政府主义者则希望人民最大限度地直接行动。如果这听起来像是当前流行的政客的花言巧语,那是因为两大政党的政治家们频繁地发掘美国人厌恶政府的情绪。乞灵于类似无政府主义的口号,通常是可以迷惑人的,因为国防预算、国债和其他温和主义者的举措都不可避免地导致政府的加强而不是削弱。
1702818888
1702818889 在两种左派哲学里,法律秩序作为一般性的制度,都不受尊重。在它们看来,法律秩序是一种统治和支配的政体,而不是保护普通民众的资源。为了更清晰地阐明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独特风貌,我们选取了现代最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彼得·克鲁泡特金(1841-1921)的文章。
1702818890
1702818891 第二节 法律与权威[154]
1702818892
1702818893 彼得·克鲁泡特金
1702818894
1702818895
1702818896
1702818897 我们被这样一种教育引入歧途:它从摇篮时期开始,就想要扼杀我们的反抗精神,并且培养我们对权威的服从;我们被法律禁锢之下的生存方式败坏了,这种生存方式调整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出生、教育、成长、爱情、友谊——以至于只要这些事态持续下去,我们将丧失所有的主动性和自我思考的习性。我们的社会似乎不再理解,即使不在法律统治之下,我们也同样能够生存;法律的统治由代议制政府精心制造,由一小撮统治者操控左右。即使社会好不容易从这些桎梏中解放出来,它首先关心的就是立即重建法律的统治。“自由之首岁”(The Year I of Liberty)持续的时间从来都不超过一天,因为就在宣布它的次日,人们便将自己置于法律和权威的枷锁之下。
1702818898
1702818899 的确,几千年来,那些统治我们的人没做什么别的,只是花言巧语地进行了“尊敬法律,服从权威”的说教。家长正是在这样的道德氛围中抚育孩子的,而学校也仅服务于让孩子们加深这种印象。巧妙拼凑的伪科学的碎片被灌输给孩子们,以证明法律的必要性;对法律的服从被造就为一种宗教;道德上的善与老爷们的法律融为唯一的神圣。历朝历代讲堂教室里的英雄都是服从法律抵制反抗的人。
1702818900
1702818901 以后,当我们进人公共生活,社会和文学每日每时滴水穿石般继续向我们灌输着同样的偏见。历史、政治学和社会经济的书籍充斥着这种对法律的尊敬。即使物理学也被迫为此服务,它把借自神学和专权的人工表达模式引入纯粹观察所得的知识中去,由此成功地使我们的智慧如堕五里雾中,永葆对于法律的尊敬。报纸也做着同样的事情,上面的文章无一不是做着尊敬法律的说教,即使第三版上的内容每天都证明了法律的无能,并显示着它如何被手握权柄的人拖人污泥浊水之中。在法律面前俯首帖耳已成为一种美德,因此我怀疑是否会有这样一位革命家,他的年轻时代不是从法律的捍卫者开始的,尽管他所反对的、一般称为“陋弊”的东西,正是法律本身无可避免的后果……
[ 上一页 ]  [ :1.7028188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