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8249
【注释】(1)瞑眩:指用药后产生的头晕目眩的强烈反应。(2)厥疾弗瘳:厥,其。瘳,病愈。(3)切言:直言,恳切之言。(4)跣:赤脚,光着脚。(5)用:因而,因此。(6)暨乃:暨,与,和。乃,你的。(7)僚:朋辈,同官。(8)匡乃辟:匡,辅佐,辅助。辟,君王。(9)并官:共同为官,犹同事、同僚。(10)倡率:率先从事,引导。
1703048250
1703048251
【译文】“譬如药效不猛烈,疾病就不会痊愈(开你之心以润我怀,如生病吃药,必至头晕目眩后,方可除病。说这话是希望对方能直陈忠谏,以起到警醒自己的作用);若赤脚行走而不察看地面,脚就会受伤(赤脚行走必得看清地面,脚才不至于受到伤害。这是希望对方能像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一样为己所用啊)。希望你及你的同僚,无不同心合力,以匡正你们的国君(与同僚们在一起,你要做出榜样,带头倡导,令大家都能同心同德,来辅助你们的国君啊)。”
1703048252
1703048253
【原文】说复(1)于王曰:“惟木从绳(2)则正,后从谏(3)则圣。言木以绳直,君以谏明也。后克(4)圣,臣弗命(5)其承(6)。君能受谏,则臣不待命,其承意而谏也。谁敢弗祗(7)若(8)王之休命(9)?”言如此,谁敢不敬顺王之美命而谏也。
1703048254
1703048255
【注释】(1)复:答覆。(2)从绳:依照绳墨取直。(3)后从谏:后,君主。从谏,听从谏言。(4)克:能。(5)弗命:此指不用命令。(6)承:接受。(7)祗:敬。(8)若:顺,顺从。(9)休命: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
1703048256
1703048257
【译文】傅说回答高宗说:“木板按绳墨锯解,则会平直;君主听从臣下规劝,则会圣明(谓木因绳而直,君因谏而明)。君主能够圣明,臣下不等令下就会主动进言(君王能诚心接受劝谏,做臣子的不用吩咐,就会主动秉承君王的意愿直陈谏言),谁敢不敬从君主美好的命令呢(谓君王能有这样的胸襟,谁还会不敬从君王这美善的命令而放言陈谏呢)?”
1703048258
1703048259
【原文】惟说命总(1)百官,在冢宰(2)之任也。乃进(3)于王曰:“乌虖!明王奉若(4)天道,建邦设都,天有日月五星,皆有尊卑相(5)正(6)之法,言明王奉顺此道以立国设都也。树(7)后王(8)君公(9),承(10)以大夫(11)师长(12);言立君臣上下也。将陈为治之本,故先举其始也。弗(13)惟(14)逸豫(15),惟(16)以乱(17)民,不使有位者逸豫于民上也。言立之主(18)使(19)治民也。
1703048260
1703048261
【注释】(1)总:统领,统率。此处指傅说接受王命总理百官。(2)冢宰:官名,为六卿之首,亦称太宰。(3)进:进奏,进言。(4)明王奉若:明王,圣明的君主。若,顺从。(5)相:指处于辅佐地位。(6)正:指处于正位。相正,犹偏正。(7)树:树立,建立。(8)后王:君主,天子。(9)君公:称诸侯。(10)承:继,接续。(11)大夫:古职官名。(12)师长:众官之长。(13)弗:不。(14)惟:为。(15)逸豫:犹安乐。(16)惟:助词。(17)乱:治理。(18)主:根本。(19)使:让,令,叫。
1703048262
1703048263
【译文】傅说受命总理百官(担任了太宰),遂向高宗进言说:“啊!圣明的君王遵奉天道,建立邦国,选定国都(天有日月星辰,都是按照尊卑偏正的规律依次来定位。这里说的是自古以来,圣明的君王都是遵循大自然的法则,来建立国家,并设定一国之都的),首先确立天子、再分封诸侯,接着又任命大夫、师长等官职(谓先确立好君臣上下的次序。在阐述治国的根本方针之前,先从最初的做法谈起),不是为了自己安逸享乐,只是要以此来治理万民(不能让有官位的人,为了享乐而高居在民众之上啊。谓建立上下尊卑的秩序,其宗旨不是为了少数人享受特权,而是为了治国安民啊)。
1703048264
1703048265
【原文】惟口起羞(1),惟甲胄起戎(2);言不可轻教令,易用兵也。惟衣裳(3)在笥(4),惟干戈省(5)厥躬。言服(6)不可加非其人,兵(7)不可任非其才也。王惟戒兹!允(8)兹克(9)明,乃罔弗休(10)。言王戒慎四惟之事(11),信能明,政乃无不美也。
1703048266
1703048267
【注释】(1)起羞:招致羞辱。(2)甲胄起戎:甲胄,泛指兵器。起戎,引起战事。(3)衣裳:此处指官服。(4)笥:音四,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5)省:反省,检查。(6)服:指官服。(7)兵:军队。(8)允:确实,果真。(9)克:能。(10)休:美善。(11)四惟之事:指前面说的四件事。
1703048268
1703048269
【译文】“要知道,言语不当,会招致羞辱;甲胄披身,会引发战争(谓不可轻易发布指令,不可轻易用兵);官服存放在竹箱里,不要轻易授人;兴兵、宣战,当先考察将帅是否身堪其任(谓官服不可穿在那些德行不相配的人身上,军队不可以交给那些不适合的人才)。君王应戒慎上述四事,倘若真的对这些道理都能通达明了,就没有什么不吉庆的了(谓君王小心戒慎这四件事,确实做到了,政事就什么都会好起来了)。
1703048270
1703048271
【原文】惟治乱在庶官(1)。所官得人则治,失人则乱也。官弗及私昵(2),惟其能(3);不加私昵,唯能是官也。爵弗及恶德(4),惟其贤。言非贤不爵也。虑善(5)以动,动惟厥时。非善非时,不可动也。
1703048272
1703048273
【注释】(1)庶官:百官。多指一般官员。(2)及私昵:及,授予。私昵,所亲近、宠爱的人。(3)能:贤能。古人以贤为能。(4)恶德:不良的品德。亦指有不良品德的人。(5)善:此指符合道义的善政。
1703048274
1703048275
【译文】“一个国家安定还是动乱,关键就在于对百官的任用上(官位选对了人,就会得到好的治理,一切都会和顺。如果是选错了官员,那就会全乱套了)。所以官职不要授给自己所偏爱或亲近之人,应只授予有德能的人(不因为关系亲密而有所偏袒,只任用那些贤能的人);爵位切不可授给品德恶劣的人,只赐予那些道德高尚的贤者(不是贤德之人切不可重用)。凡事考虑到确实符合道义才实施,实施前还要慎重地选择好时机(不符合道义或者时机尚不成熟,切不可轻举妄动)。
1703048276
1703048277
【原文】有其善,丧厥善;矜(1)其能,丧厥功。虽天子亦必让以得之。无(2)启宠(3)纳(4)侮(5),开宠非其人,则纳侮之道也。无耻过(6)作非。”耻过误而文之,遂成大非。
1703048278
1703048279
【注释】(1)矜:自夸,自恃。(2)无:不要。(3)启宠:启用自己私下宠爱、亲近的人。(4)纳:招来。(5)侮:轻慢,轻贱。(6)耻过:耻于承认自己的过错。
1703048280
1703048281
【译文】“一个人自以为贤德,这本身就是一种失德的表现;当一个人自居其功时,他原有的功绩就已经大打折扣(所以说即使是天子之位,也必须是经过礼让之后再得到的,才合乎天理);不要开启偏宠之先例,为自己招致羞侮(打开偏宠之门,启用那些德行不能与官位相吻合的人,这是自取其侮的一条路啊),不要耻于认错而文过饰非(羞于承认自己的过错与失误,试图加以掩饰,终将铸成大错)。”
1703048282
1703048283
【原文】王曰:“旨(1)哉!说(2),乃(3)言惟服(4)。旨,美也。美其所言皆可服行也。乃弗良(5)于言,予(6)罔闻于行。”汝若不善于所言,则我无闻于所行之事。
1703048284
1703048285
【注释】(1)旨:美,美好。(2)说:傅说。(3)乃:你,你的。(4)服:实行,施行。(5)良:此处兼有“良善”和“善于”二义。(6)予:我。
1703048286
1703048287
【译文】高宗说:“说得真好啊!傅说,你的这番话句句都是切实可行的啊(旨,美的意思。觉得傅说所言甚是,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如果不是你这样善于进谏这些有德之言,我还真的从来没听说过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去做啊(你若不讲出这番有道德的话,我对于自己所要做的事还真是一无所知)。”
1703048288
1703048289
【原文】说拜稽首(1),曰:“非知之艰,行之惟(2)艰。”言知之易而行之难,以勉高宗也。
1703048290
1703048291
【注释】(1)拜稽首:犹叩头下拜。(2)惟:为。
1703048292
1703048293
【译文】傅说叩头下拜说:“懂得这些道理并不难,要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啊(谓知之为易,而行之为难。以此勉励高宗明白道理之后,要重在力行啊)。”
1703048294
1703048295
【原文】王曰:“来,汝说!尔惟训于朕志(1)。言汝当教训于我,使我志通达也。若作酒醴(2),尔惟(3)曲蘖(4);酒醴须曲蘖以成,亦我须汝以成也。若作和羹(5),尔惟盐梅(6)。”盐醎,梅酢(7),羹须醎酢以和之。
1703048296
1703048297
【注释】(1)训:教诲,教导。志:德行。(2)酒醴:酒和醴(甜酒)。亦泛指各种酒。(3)尔:你。惟:为,是。(4)曲蘗:音区波(四声),酒曲。酿酒用的发酵物。(5)和羹: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6)盐梅:指盐醎和梅醋。(7)酢:同“醋”。梅酢:梅汁,腌咸梅子的汁液。
1703048298
[
上一页 ]
[ :1.7030482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