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9120
1703049121
【原文】《天保》,下报(1)上也。君能下下(2)以成其政,则臣亦归美(3)以报其上焉。
1703049122
1703049123
天保定尔(4),俾(5)尔戬榖(6)。罄(7)无不宜,受天百禄。保,安也。尔,汝也。戬,福也。榖,禄也。罄,尽也。天使汝所福禄之人,谓群臣也。其举事尽得其宜,受天之多福禄。如月之恒(8),如日之升(9)。恒,弦也。升,出也。言俱进也。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也。如南山之寿,不骞(10)不崩。骞,亏。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11)。或之言有也。如松柏之枝叶,常茂盛,青青相承,无衰落也。
1703049124
1703049125
【注释】(1)报:报效;报答。(2)下下:下,向地位低的人行礼、下士。下下,礼贤下士。(3)归美:称许;赞美。《晋书·郑冲传》:“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4)天保定尔:保,安。尔,汝、你。(5)俾:使。(6)戬穀:戬,福。穀,通“谷”,禄。(7)罄:尽。(8)恒:月上弦之貌。(9)升:出,升起。(10)骞:亏损。(11)无不尔或承:不尔,不如此、不然。《管子·海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或,助词。承,继承、接续。
1703049126
1703049127
【译文】《天保》是臣下报答君主之诗。君主能礼贤下士而成就其政事,则臣下就会将众善归功于君主,以美德报答君主。
1703049128
1703049129
上天保佑使您安定,并让您赐给群臣以福禄。凡事都尽得其宜,才得以享受上天赐予的种种恩惠(上天安定你的王位,所以让你赐福禄予人们,也就是那些朝廷群臣们,都没有赏赐不当的。他们做事都能尽其所能,而堪受君王赐予的种种恩惠)。君王的福禄如上弦月越来越圆满,像初升的太阳越来越明亮。如南山之寿,永无终尽之时;如松柏之茂,枝叶常青而永不衰落。
1703049130
1703049131
【原文】《南山有台》(1),乐得贤也。得贤者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2)矣。人君得贤者,则其德广大坚固,如山之有基趾也。
1703049132
1703049133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3)。台,夫须也。兴者,山之有草木以自覆盖,成其高大。喻人君有贤臣自以尊显也。乐只(4)君子,邦家之基。基,本也。只之言是也。人君既得贤者置之于位,又尊敬以礼乐乐之(5),则能为国家之本也。
1703049134
1703049135
【注释】(1)台:莎草,又称夫须、薹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制蓑笠。(2)基:根基,根本。(3)莱:草名,即藜。(4)乐只:和美;快乐。只,语助词。(5)以礼乐乐之:用礼乐使他们快乐。
1703049136
1703049137
【译文】《南山有台》是写喜得贤才的诗。能得到贤才者,则能为国家奠定太平的根基(国君得到贤才,就能够光大德行使国家政权坚固,就像高山具有牢固的根基)。
1703049138
1703049139
南山有莎草,北山有野藜,草木丛生才显出山岳的雄伟(这一句为起兴,用山上有草木覆盖而成就山的高大来比喻说明国君有贤才从而显示其尊贵)。啊,天下贤才都乐于归向依止,这就是国家的根基(国君得到贤才,把他们放在高位,尊敬他们,用礼乐使他们快乐,他们就能成为国家的根基)!
1703049140
1703049141
【原文】《蓼萧》(1),泽及四海(2)也。
1703049142
1703049143
蓼彼萧斯,零露湑(3)兮。兴也。蓼,长大貌。萧,蒿也。湑湑然,萧上露貌。兴者,萧香物之微者,喻四海之诸侯,亦国君之贱者(4)。露,天所以润万物,喻王者恩泽,不为(5)远国则不及之。既见君子(6),我心写(7)兮。既见君子者,远国之君朝见于天子也。我心写者,舒(舒作输)。其情意,无留恨(8)者。燕(9)笑语兮,是以有誉处(10)兮。天子与之燕而笑语,则远国之君。各得其所。是以称扬德美,使声誉常处天子也。
1703049144
1703049145
【注释】(1)蓼萧:蓼,长大貌。萧,艾蒿。(2)四海:犹言天下,全国各处。(3)湑:清澈貌。(4)贱者:地位低下的人。(5)为:施行。(6)君子:指诸侯。(7)写:舒畅;喜悦。(8)恨:遗憾。(9)燕:通“宴”。宴请,宴饮。(10)处:享有;据有;取。《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1703049146
1703049147
【译文】《蓼萧》是写君主恩惠施及四海的诗。
1703049148
1703049149
长长的艾蒿生长在四野,甘露的滋润无所不及(这一句为起兴,用蓼萧比喻天下的诸侯,也就是比天子地位低下的人。用滋润万物的露水比喻天子施恩泽到天下所有地方)。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见天子,内心的喜悦、感戴难以言喻(远方诸侯们朝见周天子,心情多么舒畅,没有留下遗憾了)。席间欢声笑语,争相传扬周天子的美德(周天子宴请诸侯们,席间充满欢声笑语,这样远方的诸侯各得其所,因此称赞扬名周天子的美德,使周天子拥有美好的声誉)。
1703049150
1703049151
【原文】《湛露》(1),天子燕诸侯也。
1703049152
1703049153
湛湛露斯,匪(2)阳不晞(3)。晞,干也。露虽湛湛然,见阳则干。兴者,露之在物湛湛然,使物柯叶低垂,喻诸侯受燕爵,其威仪有似醉之貌。唯天子赐爵,则自变,肃敬承命(4),有似露见日而晞也。厌厌(5)夜饮,不醉无归(6)。厌厌,安也。
1703049154
1703049155
【注释】(1)湛露:湛,厚。浓重的露水。(2)匪:同“非”,不、不是。(3)晞:干。(4)肃敬承命:肃敬,恭敬。承命,受命。(5)厌厌:安静;安逸。(6)无归:不回去,不回归。
1703049156
1703049157
【译文】《湛露》是写天子宴请诸侯之诗。
1703049158
1703049159
草木上挂满晶莹的露珠,除非是太阳照耀便不会干枯(露珠虽然浓重,见到阳光就会干。这一句为起兴,用浓重的露珠在草木上使草木枝叶低垂,比喻诸侯接受天子宴请,席间陶陶然似有醉意。当天子赐给爵位时,就变成恭敬的样子接受任命,就像露珠见到阳光一会儿就被晒干了一样)。天子赐宴直至夜幕低垂,众诸侯心中陶然,不醉不归。
1703049160
1703049161
【原文】《六月》,宣王北伐(1)也。《鹿鸣》(2)废(3),则和乐缺(4)矣。《四牡》(5)废,则君臣缺矣。《皇皇者华》(6)废,则忠信缺矣。《常棣》(7)废,则兄弟缺矣。《伐木》(8)废,则朋友缺矣。《天保》(9)废,则福禄缺矣。《采薇》(10)废,则征伐(11)缺矣。《出车》(12)废,则功力缺矣。《杕杜》(13)废,则师众(14)缺矣。《鱼丽》(15)废,则法度缺矣。《南陔》(16)废,则孝友缺矣。《白华》(17)废,则廉耻缺矣。《华黍》(18)废,则畜积(19)缺矣。《由庚》(20)废,则阴阳失其道理矣。《南有嘉鱼》(21)废,则贤者不安,下民不得其所矣。《崇丘》(22)废,则万物不遂(23)矣。《南山有台》(24)废。则为国之基坠(25)矣。《由仪》(26)废,则万物失其道理矣。《蓼萧》(27)废,则恩泽乖(28)矣。《湛露》(29)废,则万国离矣。《彤弓》(30)废,则诸夏衰矣。《菁菁者莪》(31)废,则无礼仪矣。《小雅》(32)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33)矣。
1703049162
1703049163
六月栖栖(34),戎车既餝(35)。栖栖,简阅貌。饬正也。记六月者,盛夏出兵,明其急也。玁狁孔炽(36),我是用(37)急。炽,盛也。孔,甚也。此序吉甫(38)之意也。北狄来侵甚炽,故王以是急遣我也。
1703049164
1703049165
【注释】(1)宣王北伐:周宣王(?—公元前782年),姬姓,名静,一作靖,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周厉王之子,在位四十六年。周宣王在位时,西周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西戎是对中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长期威胁西周王朝的西部边境。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三月,玁狁进攻西周,主力部队集中于焦获(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前锋部队抵达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境内),直接威胁到西周首都镐京。六月,周宣王命尹吉甫率军反攻。尹吉甫以元戎十乘为先头部队击败玁狁,继而追击至太原(今甘肃省庆阳市一带)。周宣王又派南仲率兵至朔方筑城设防,暂时缓解了玁狁的威胁。公元前816年,周宣王派虢季子白率军攻打玁狁,在洛水北岸击败玁狁,斩首五百人,俘获五十人,解除了玁狁之患。(2)鹿鸣:《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写天子宴请群臣的诗。(3)废:废弃。(4)缺:缺失。(5)四牡:《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写慰劳使臣的诗。(6)皇皇者华:《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写天子派遣使臣的诗。(7)常棣:《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宴请兄弟的诗。(8)伐木:《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写宴请朋友故旧的诗。(9)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写臣下祝颂君王的诗。(10)采薇:《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写派遣在外驻守的军队,内心思念家乡却没有厌恨的诗。(11)征伐:讨伐。(12)出车:《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写军人从军征战的诗。(13)杕杜:《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写妻子思念从军征战的丈夫以及想象丈夫返乡时慰劳情景的诗。(14)师众:指军队。(15)鱼丽:《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宴请饮酒通用的乐歌。(16)南陔:《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笙诗,是宴饮的乐曲。(17)白华:《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笙诗,是宴饮的乐曲。(18)华黍:《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笙诗,是宴饮的乐曲。(19)畜积:指积储的财物。(20)由庚:《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笙诗,是宴饮的乐曲。(21)南有嘉鱼:《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宴饮通用的乐歌。(22)崇丘:《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笙诗,是宴饮的乐曲。(23)遂:完成,成功。(24)南山有台:《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宴饮通用的乐歌,有祝颂客人的意思。(25)坠:毁坏。(26)由仪:《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笙诗,是宴饮的乐曲。(27)蓼萧:《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写君王宴请诸侯的诗。(28)乖:违反,背离。(29)湛露:《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写君王宴请诸侯的诗。(30)彤弓:《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写君王宴请诸侯并赐予弓矢的诗。(31)菁菁者莪:《诗经·小雅》中的篇名,是写国家注重教育的诗。(32)小雅:指《诗经·小雅》。内容记士大夫宴集之诗。本文上述篇章都在《诗经·小雅》中。(33)微:衰微;衰弱;衰败。(34)栖栖:忙碌不安貌。这里指检阅军队。(35)戎车既餝:盛夏出兵,明其急也。餝,同“饰”。(36)玁狁孔炽:玁狁,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孔炽,很猖獗。(37)是用:是,助词。用,任用。(38)吉甫:指周宣王的贤臣尹吉甫。
1703049166
1703049167
【译文】《六月》是写宣王北伐之诗。如果《鹿鸣》之章废弃,则君臣和乐缺失;《四牡》之章废弃,则君臣关系有损;《皇皇者华》之章废弃,则于忠诚信义有失;《常棣》之章废弃,则于兄弟情谊有失;《伐木》之章废弃,则会失去朋友;《天保》之章废弃,则会亏缺福禄;《采薇》之章废弃,则丧失征伐之道;《出车》之章废弃,则会失缺征伐之功劳;《杕杜》之章废弃,则军队难以形成;《鱼丽》之章废弃,则法度缺失;《南陔》之乐曲废弃,则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情缺失;《白华》之乐曲废弃,则廉耻之心缺失;《华黍》之乐曲废弃,则仓储积蓄亏缺;《由庚》之乐曲废弃,则会使阴阳失调;《南有嘉鱼》之曲废弃,则会使贤者不安、百姓得不到安顿;《崇丘》之乐曲废弃,则会使万物不能顺利生长;《南山有台》之乐曲废弃,则会使治国的根本失掉;《由仪》之乐曲废弃,则万物皆失其协调;《蓼萧》之章废弃,则天子与诸侯的恩泽丧失;《湛露》之章废弃,则会使万国背离。《彤弓》之章废弃,则华夏诸国会衰落;《菁菁者莪》之章废弃,则天下将没有礼仪了;《小雅》一类诗歌全部废弃,则会使四方边远民族交替入侵,而使中原衰弱。
1703049168
1703049169
正赶上六月农忙之季,战车战马一排排,朝廷正检阅王师(这一句说明盛夏六月出兵,情况紧急)。玁狁来犯何其猖獗,王命紧急,不容我稍有迟疑(这一句是表达周宣王的贤臣尹吉甫的心意。北方少数民族来犯猖獗,所以君王急切地派遣我带兵出征)!
[
上一页 ]
[ :1.703049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