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49284e+09
1703049284
1703049285 习习(1)谷风,维风及雨。兴也。风雨相感,朋友相须。风而有雨则润泽行。喻朋友同志则恩爱成。将恐将惧,维予与汝。将,且也。恐惧。喻遭厄难也。将安将乐,汝转弃予。汝今已志达而安乐,而弃恩忘旧,薄之甚也。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大德,切磋(2)以道,相成之谓也。
1703049286
1703049287 【注释】(1)习习:微风和煦貌。《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2)切磋:研讨勉励。
1703049288
1703049289 【译文】《谷风》是讽喻周幽王的诗。当时天下风俗浇薄,朋友之间的恩义已荡然无存了。
1703049290
1703049291 和煦的东风阵阵,风声里伴着雨声(这一句为起兴,用风雨相互感应滋润,比喻朋友和志趣相同的人相互恩爱同行)。当年你遭遇厄难,唯有我与你同行。如今你处境安乐,便全然抛弃了故人(你现在得志而且处于安乐,却抛弃对你有恩的故旧,真是薄情到了极点)。人啊,你怎可因为一点点小怨,全忘了我当初对你的深恩(与朋友研讨勉励以正道来互相成就,叫做大德)!
1703049292
1703049293 【原文】《蓼莪》(1),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
1703049294
1703049295 蓼蓼者莪(2),匪莪伊蒿(3)。兴也。蓼蓼,长大貌也。莪已蓼蓼长大,我视之反谓之蒿。兴者,喻忧思心不精识(4)其事也。哀哀父母,生我劬劳(5)。哀哀者,恨不得终养父母,报其生长己之苦也。无父何怙(6)?无母何恃?出则衔(7)恤,入则靡至。恤,忧也。孝子之心,怙恃父母,依依(8)然以为不可斯须(9)无也。出门则思之忧,旋(10)入门又不见,如入无所至也。父兮生我,母兮鞠(11)我。拊(12)我畜(13)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鞠,养也。顾,旋视也。复,反覆也。腹,怀抱。欲报之德,昊天罔极(14)。之,犹是也。我欲报父母是德,昊天乎我心无极也。
1703049296
1703049297 【注释】(1)蓼莪:莪,植物名。始生为莪,长大为蒿。后常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2)蓼蓼者莪:莪蒿已渐渐长大。蓼蓼,长大貌。(3)匪莪伊蒿:不是莪蒿而是青蒿。匪,同“非”。伊,是、此。蒿,蒿草。(4)精识:见解精确。(5)劬劳:劳累;劳苦。(6)怙:依赖;凭恃。(7)衔:心中怀着。(8)依依:依念不舍的样子。(9)斯须:须臾;片刻。《礼记·祭义》:“礼乐不可斯须去身。”(10)旋:回还;归来。(11)鞠:养。(12)拊:抚摩;抚慰;安抚。(13)畜:喜爱。孔颖达疏:“畜我承拊我之后,明起止而畜爱之。”(14)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谓父母养育恩德深广,欲报而无可报答。罔极,指父母恩德无穷无尽。
1703049298
1703049299 【译文】《蓼莪》是斥责周幽王之诗。当时百姓辛勤劳苦,连孝子也无力奉养父母,以终其天年。
1703049300
1703049301 莪草已经渐渐长大,看上去不再像莪草,而像是粗壮的青蒿(莪苗已经渐渐长大了,我看着反而认为是青蒿。这一句为起兴,比喻忧虑自己不能精细地分辨事情了)。想起了父母,心中有无限哀伤,我从小到大,他们已太过辛劳(哀伤的是不能终养父母,报答其养育之恩)。天下的儿女若没有了父母,这世上还有谁可以依靠?刚离开家门就日夜担心,归来已物是人非,再难觅双亲的踪影(孝顺的子女不论自己年纪有多大,总是一直把父母当成依靠,心中依依不舍,好像片刻也不能离开,走出家门就会想念担忧,回家却再也见不到父母,心中恍惚,好像不知道走到了什么地方)。父亲啊你给我生命,母亲啊你把我抚养到今朝。你对我的抚爱从不稍停,你对我的养育恩比天高。你对我的眷顾千遍万遍,你曾经进出都把我怀抱。我多么想报答父母的无边恩德,苍天啊,我究竟该如何才能做到(我想报答父母如此的大恩大德,苍天啊!这如天一样的恩德怎么报答得完呢)?
1703049302
1703049303 【原文】《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
1703049304
1703049305 溥(1)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2),莫非王臣。此言王之土地广大矣,王之臣又众矣,何求而不得,何使而不行乎。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贤,劳也。或燕燕(3)以居息。燕燕,安息貌也。或尽瘁(4)以事国。尽力劳病以从国事。或息偃(5)在床,或不已(6)于行。不已,犹不止也。或栖迟(7)偃仰(8),或王事鞅掌(9)。鞅,犹荷(10)也。掌,谓捧持之也。负荷捧持以趋(11)走,言促遽也。或耽(12)乐饮酒,或惨惨(13)畏咎。咎,犹罪过。
1703049306
1703049307 【注释】(1)溥:普遍。(2)滨:边境;边缘。(3)燕燕:安息貌。(4)瘁:劳累。(5)息偃:安息,休息。(6)不已:不止,继续不停。(7)栖迟:游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朱熹《诗集传》:“栖迟,游息也。”(8)偃仰:安居;游乐。(9)鞅掌:谓职事纷扰烦忙。毛传:“鞅掌,失容也。”郑玄笺:“鞅犹何也,掌谓捧之也。负何捧持以趋走,言促遽也。”孔颖达疏:“传以鞅掌为烦劳之状,故云失容。言事烦鞅掌然,不暇为容仪也。今俗语以职烦为鞅掌,其言出于此传也。故郑以鞅掌为事烦之实,故言鞅犹荷也。”(10)荷:承担;担负。(11)趋:快步小跑。(12)耽:玩乐;沉湎。(13)惨惨:忧闷;忧愁。《诗·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郑玄笺:“惨惨,犹戚戚也。”
1703049308
1703049309 【译文】《北山》是大夫讽喻周幽王的诗。当时征用劳役不公平,自己勤恳服役,而不能赡养其父母。
1703049310
1703049311 普天之下的土地,都是君王的国土。全天下的百姓,都是君王的臣民(这里是说君王的土地广阔,君王的臣子众多,君王没有什么得不到的,役使谁谁都不敢不听从)。大夫们一个个苦乐不均,唯有我为国家劳苦辛勤。有的人悠闲自在安逸享乐,有的人鞠躬尽瘁竭尽悃诚;有的人无所事事安养在床,有的人奔波不息劳累忧伤;有的人闲散无事到处游逛,有的人肩负王命职事纷扰又烦忙(这里是说臣子分工严重不均);有的人终日沉湎饮酒作乐,有的人忧心忡忡生怕又获罪遭殃。
1703049312
1703049313 【原文】《青蝇》,大夫刺幽王也。
1703049314
1703049315 营营青蝇,止于樊。兴也。营营,往来貌。樊,藩(1)也。兴者,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谗佞(2)之人。变乱善恶也。止于藩,欲外(3)之,令远物也。恺悌君子,无信谗言。恺悌,乐易(4)也。营营青蝇,止于棘(5)。谗人罔极(6),交乱(7)四国。极,犹已也。
1703049316
1703049317 【注释】(1)藩:篱笆。(2)谗佞:谗邪奸佞之人。(3)外:疏远;排斥。(4)乐易:和乐平易。(5)棘:木名,酸枣树。《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食。”毛传:“棘,枣也。”(6)罔极:谗人之言不止。(7)交乱:共乱。
1703049318
1703049319 【译文】《青蝇》是大夫讽喻周幽王之诗。
1703049320
1703049321 苍蝇到处飞舞,别让它闯进了藩篱(苍蝇这种昆虫,能使白的变黑,能使黑的变白。这一句为起兴,比喻谗邪奸佞之人混淆善恶。欲用篱笆挡住苍蝇,是想让苍蝇离远点,不要让它靠近人们所接触到的物品,以防污染)。和乐平易的君王啊,切莫要听信谗言。苍蝇飞来飞去,别让它穿过了枣树。若不能中止谗言,终会使天下大乱。
1703049322
1703049323 【原文】《宾之初筵》,卫武公刺时也。幽王荒废。,媟近小人(1),饮酒无度,天下化之。君臣上下,沉湎淫液(2)。武公既入,而作是诗也。淫液者,饮酒时情态也。言武公入者,入为王卿士也。
1703049324
1703049325 宾之初筵,温温(3)其恭。温温,和柔也。其未醉止,威仪反反(4)。曰既醉止,威仪幡幡(5)。舍其坐迁,屡舞仙仙(6)。反反,言重慎也。幡幡,失威仪也。仙仙,儛也。此言宾初即筵之时,自敕戒(7)以礼,至于旅酬(8),而小人之态出也。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9),屡舞僛僛(10)。是曰既醉,不知其邮(11)。侧弁(12)之俄,屡舞傞傞(13)。号呶,号呼欢呶(14)也。僛僛,儛不能自正也。傞傞,不止也。邮,过也。侧,倾也。俄,倾貌也。
1703049326
1703049327 【注释】(1)媟近小人:指狎昵亲近的小人。媟,亲近而不庄重。(2)沈湎淫液:沈湎,犹沉溺,多指嗜酒。淫液,流连贪羡的样子。郑玄笺:“淫液者,饮酒时情态也。”流连,耽于游乐而忘归、留恋不止、依恋不舍。(3)温温:柔和貌;谦和貌。郑玄笺:“温温,柔和也。”(4)反反:慎重、和善貌。郑玄笺:“反反,言重慎也。”(5)幡幡:轻率不庄重貌。(6)仙仙:轻盈貌、轻举貌。(7)敕戒:警戒;教戒。(8)旅酬:宾客相互敬酒。(9)笾豆:笾和豆。古代祭祀和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10)僛僛:醉舞欹斜貌。(11)邮:通“尤”。过失;罪过。(12)弁:古代贵族的一种帽子。(13)傞傞:醉舞失态貌。(14)欢呶:喧哗叫闹。
1703049328
1703049329 【译文】《宾之初筵》是卫武公讽喻时政世风的诗。周幽王荒废政事,不能自重,亲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风气也从而败坏。君臣上下都沉湎于纵酒作乐。武公入朝后,即作此诗。
1703049330
1703049331 当宴会刚刚开始,来宾们温雅谦恭。饮酒尚未至醉,仪表端庄自重。及至酒醉失态,渐渐举止轻浮。轻则离席徘徊,重则足蹈手舞(这一句说明宾客刚入席,用礼节约束自己,到了相互敬酒时,小人的丑态就表现出来了)。宾客贪杯至醉,喧哗更相呼号。弄乱筵间礼器,纷纷步乱身摇。人若贪杯至醉,不知过失昭昭。衣帽迤迤不整,犹自手舞足蹈。
1703049332
1703049333 【原文】《采菽》(1),刺幽王也。侮慢诸侯,诸侯来朝,不能锡(2)命以礼,数征会之而无信义,君子见微(3)而思古焉。
[ 上一页 ]  [ :1.7030492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