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4952e+09
1703049520
1703049521 【原文】《烝民》(1),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2),周室中兴(3)焉。
1703049522
1703049523 天生烝民,好是懿德(4)。天之生众民,莫不好有美德之人也。天监(5)有周,昭假(6)于下。保(7)兹天子,生仲山甫(8)。监,视也。假,至也。天视周室之政教,其光明乃至于下,谓及于众民也。天安爱此天子宣王,故生仲山甫使佐也。仲山甫之德,柔嘉(9)维则(10)。令仪(11)令色(12),小心翼翼(13)。嘉,美也。令,善也。善威仪,善颜色,容貌翼翼然,恭敬也。肃肃(14)王命(15),仲山甫将(16)之。邦国若否(17),仲山甫明(18)之。将,行也。若,顺也。顺否犹臧否,谓善恶也。既明(19)且哲(20),以保其身。夙夜匪懈(21),以事一人(22)。夙,早也。匪,非也。一人,斥(23)天子也。人亦有言,柔则茹(24)之,刚(25)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26)鳏寡(27),不畏(28)强御(29)。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30)克(31)举之。我仪图(32)之。輶,轻也。仪,疋也。人之言云,德甚轻。然而众人寡能独举之以行者,言政事易(33)耳。人不能行者,无其志也。我与伦(34)疋(35)图之而未能为也。维仲山甫举之。仲山甫能独举是德而行之。衮职(36)有阙(37),维仲山甫补(38)之。王之职有缺,辄能补之者,仲山甫也。
1703049524
1703049525 【注释】(1)烝民:民众,百姓。(2)任贤使能:任用有贤德、有才能的人。(3)中兴:由衰复盛,重新振作。(4)懿德:美德。(5)天监:上天的监视。(6)昭假: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7)保:保佑。(8)仲山甫:周宣王时的贤臣。后因用以代称贤臣。(9)柔嘉:柔和美善。(10)则:楷模;准则。(11)令仪:谓整肃威仪。(12)令色:和悦的容色。(13)小心翼翼:恭敬谨慎。(14)肃肃:严正貌。(15)王命:帝王的命令、诏谕。(16)将:施行。(17)否:恶。(18)明:明白;清楚。(19)明:指贤明的人。(20)哲:明智;有智慧。(21)夙夜匪懈:亦作“夙夜匪解”或“夙夜不解”。形容日夜辛劳,勤奋不懈。(22)一人: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23)斥:指;直接指明。(24)茹:吃,吞咽。(25)刚:坚硬。(26)侮:轻慢,轻贱。(27)鳏寡:老而无妻或无夫的人。引申指老弱孤苦者。《诗·小雅·鸿雁》:“爰及矜人,哀此鳏寡。”毛传:“老无妻曰鳏,偏丧曰寡。”(28)畏:害怕;恐惧。(29)御:强御;强暴。(30)鲜:少;尽。(31)克:能够。(32)仪图:揣想忖度。朱熹《诗集传》:“仪,度;图,谋。”(33)易:容易。(34)伦:辈,类。这里指的是朋辈。(35)疋:“雅”的古字。素常、向来的意思。(36)衮职:衮,古代指帝王的职事。亦借指帝王。郑玄笺:“衮职者,不敢斥王之言也。王之职有阙辄能补之者,仲山甫也。”孔颖达疏:“衮职,实王职也。”(37)阙:缺误;疏失。(38)补:弥补;补救。
1703049526
1703049527 【译文】《烝民》是尹吉甫赞美宣王之诗。当时宣王任用有贤德、有才能的人,使周王朝得以由衰转盛,重新振作。
1703049528
1703049529 上天无私生育万民,万民所爱唯有美德(上天生养百姓,无人不喜好有美德的人)。上天将周朝仔细观察,光明普照百姓安乐。为保天子振其德教,故生山甫佐于君侧(上天看到周王室的政令教化,其恩惠的光芒照耀于下,惠及百姓。上天喜爱周宣王这位天子,所以降生仲山甫来辅佐他)。既生山甫必盛其德,柔和美善威仪可则。仪表庄严言辞安定,待人谦和处事恭敬。君王在上法令严明,山甫行之上下和顺。国事纷繁吉凶难卜,山甫断之扬善救恶。德配贤明智称上哲,修身全道品行高洁。日夜操劳不厌不疲,鞠躬尽瘁以奉天子。世人常言见风使舵,逢软则食,逢硬则吐。守节不移惟有山甫,软亦不食硬亦不吐。怜恤鳏寡老弱是助,除暴安良强权不惧。世人常言:德轻如毛几人能举?为善虽易行之者稀。我辈亦曾心向往之(人们常说积德行善很容易,然而却很少有人去奉行。说的是推行德政很容易,人不能去做,是因为没有这个志向。我与朋辈一直在思量这件事,却未能做到)。唯有山甫勤而行之(只有仲山甫真正将德行落到了实处)。君王在上偶有过失,唯有山甫能补救之(发现君王有过,能够及时予以补救,只有仲山甫能够做到)。
1703049530
1703049531 【原文】《瞻仰》(1),凡伯刺(2)幽王大坏也。
1703049532
1703049533 瞻仰昊天(3),降此大厉(4)。昊天,斥王也。厉,恶也。邦靡(5)有定,士民(6)其瘵(7)。瘵,病也。人有土田,汝反有之。人有民人,汝覆(8)夺之。此言王削黜(9)诸侯及卿大夫无罪者也,覆犹反也。此宜无罪,汝反收(10)之。彼宜有罪,汝覆说(11)之。收,拘收也。说,放赦也。哲夫(12)成城(13),哲妇(14)倾城。哲,谓多谋虑也。城,犹国也。懿(15)厥(16)哲妇,为枭为鸱(17)。懿,有所痛伤之声也。枭鸱,恶声之鸟也。喻褒姒(18)之言无善也。妇有长舌(19),维(20)厉之阶(21)。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22)维(23)妇寺(24)。寺,近也。长舌,喻多言语也。今王之有此乱政,非从天而下,但从妇人出耳。又非有人教王为乱,语王为恶者,是维近爱妇人用其言,是故致乱也。如贾(25)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26)。妇人无与外政,虽王后犹以蚕织为事。识,知也。贾而有三倍之利者,小人所宜知也。而君子反知之,非其宜也。今妇人休其蚕桑织紝之事,而与朝廷之事,其为非宜,亦犹是也。不吊(27)不祥,威仪不类(28)。人之云亡(29),邦国殄瘁(30)。吊,至也。王之为政,德不能至于天矣,不能致征祥于神(31)矣,威仪又不善于朝廷矣。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病也。
1703049534
1703049535 【注释】(1)瞻仰:仰望。(2)刺:讽刺。(3)昊天:苍天。昊,元气博大貌。(4)厉:灾祸;祸患。(5)靡:无,没有。(6)士民:泛指人民、百姓。(7)瘵:病。这里是疾苦的意思。(8)覆:反;相反。(9)削黜:亦作“削绌”。削减封地,贬降官爵。黜,贬降、罢退。(10)收:拘收,拘禁。(11)说:通“脱”。解脱,免除。这里指释放赦免。(12)哲夫:足智多谋。(13)成城:兴邦。(14)哲妇:多谋虑的妇人,或指乱国的妇人。孔颖达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妇言是用,国必灭亡。”后因以指乱国的妇人。(15)懿:同“噫”。叹词。郑玄笺:“懿,有所痛伤之声也。”(16)厥:代词,其,起指示作用。(17)为枭为鸱:枭,鸟名,猫头鹰一类的鸟。鸱,俗称鹞鹰、老鹰。(18)褒姒:周朝时褒国女子,姒姓。周幽王伐褒,褒侯进褒姒,为幽王所宠幸。性不好笑。幽王悦之万方不得,乃举烽火以召诸侯,诸侯急至,而无外敌入寇事,褒姒大笑。(19)长舌:舌头很长。比喻好说闲话、搬弄是非。(20)维:乃;是。(21)阶:缘由,途径。(22)时:通“是”。此;这。(23)维:由于。(24)寺:“侍”的古字。寺即近侍,这里是接近的意思。(25)贾:做买卖。古指开设店铺做买卖的商人,后泛指商人。(26)蚕织:蚕桑和纺织。(27)吊:至。(28)不类:不善。(29)亡:逃跑;出逃。(30)殄瘁:困穷,困苦。(31)致征祥于神:向神灵奉献天下兴旺的祥瑞之兆。致,奉献、献纳。征祥,征兆,亦特指祥兆。
1703049536
1703049537 【译文】《瞻仰》是凡伯隐刺周幽王宠爱褒姒,并使政事大乱的诗。
1703049538
1703049539 仰望苍天,降此大难(苍天,这里指周幽王)。国无宁日,百姓倒悬。别人的土地,都归你所有;别人的民众,也被你霸占(这里是指君王对于无罪的诸侯和士大夫们削减封地、贬降官爵的行为)。这些人本来无罪,却被你拘禁收监;那些人有罪当罚,却被你开脱放还。男子多谋立国兴邦,女人多谋国败家亡。叹彼女子多谋多虑,如枭如鸱国之不祥(枭鸱的叫声很难听,比喻褒姒这个女人的言语不善)。人有过失未必成灾,妇人长舌酿祸之胎。乱象迭现非降于天,叹彼妇人酿此祸灾。君王之过岂有人教,听妇人言故受其害(现在君王之所以有此乱政,并非天降之灾,而是出自女人之祸。并非有人教唆君王施行乱政、告诉君王为非作歹,而是由于亲近宠爱这个女人,听受其言,所以导致天下大乱)。譬如经商赚钱获利,非君子事何必知之。妇道人家外事莫问,养蚕织锦休忘本分(女人不参与外政,虽为王后,还是以蚕桑和纺织为自己的本分。经商有很高的利润,这些事平民百姓可以去了解,而士人君子反而去热心过问,就不应该了。现在,女人放着蚕桑和纺织的本分不做,而去参与朝廷之事,这样的行为实在不合适,也是同样的道理)。人而无德不见祯祥,礼仪败坏无以成邦。百姓离心君子远祸,君王无道国乃危亡(君王之为政,德行已经不能利益天下了,也不能向神灵奉献天下兴旺的祥瑞之兆了,礼仪威严也不再能完美地行之于朝廷了。贤人们都议论着要远离避祸,则天下国家将要大祸临头了)。
1703049540
1703049541 周 颂
1703049542
1703049543 【原文】《清庙》,祀(1)文王也。周公既成雒邑(2),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清庙者,祭有清明(3)之德者之宫(4)也。谓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5)也,故祭之而歌此诗也。
1703049544
1703049545 于穆(6)清庙,肃雍显相(7)。于,叹之辞也。穆,美也。肃,敬也。雍,和。相,助也。显,光也。于乎美哉,周公之祭清庙也,其礼敬且和,又诸侯有光明著见之德者,来助祭之也。济济(8)多士,秉(9)文之德,对越(10)在天。对,配也。越,于也。济济之众士,皆执行文王之德,文王精神已在天矣。犹配顺其素行(11),如生存焉。
1703049546
1703049547 【注释】(1)祀:祭祀。(2)雒邑:地名,位于今河南洛阳,为周代的王城,称为东都。(3)清明: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4)宫:宗庙。(5)象:道。(6)于穆:对美好的赞叹。(7)显相:谓有名望的公卿诸侯参加助祭。(8)济济:众多貌。(9)秉:主持,掌握;随顺。(10)对越:犹“配于”。对,配。越,于。一说对越犹对扬,答谢颂扬的意思。对扬,古代常语,屡见于金文,凡臣受君赐时多用之,兼有答谢、颂扬之意。孔传:“对,答也。答受美命而称扬之。”(11)素行:平素之品行。
1703049548
1703049549 【译文】《清庙》是祭祀文王之诗。周公建成东都雒邑后,会见诸侯并率领他们共同祭祀文王(清庙,是专门为祭祀有清明之德的祖宗而修建的宗庙,这里专指祭祀周文王的宗庙。上天之德清明,而为文王所效法。所以在祭祀时歌颂此诗)。
1703049550
1703049551 庄严的清庙啊多么美好,况有那前来助祭的诸侯公卿,个个都恭敬谦和望重德高(太美好了,周公主持祭祀清庙,每个人都怀着礼敬与祥和的心情,而且诸侯中又有光明正大、德行高尚者前来助祭)。众多的贤士汇聚一堂,人人都奉行文王的德教。面对先王的在天之灵,犹似当年君臣无欺,肝胆相照(济济之众士,皆奉行文王的德教。文王的精神已在天上,贤士仍然顺应奉行文王平时的品行,就像文王活在世上时那样)。
1703049552
1703049553 【原文】《振鹭》,二王之后(1)来助祭也。二王,夏,殷也。其后,杞,宋也。
1703049554
1703049555 振鹭于飞(2),于彼西雍(3)。我客戾止(4),亦有斯容。兴也。振,群飞之貌也。鹭,白鸟也。雍,泽也。客,二王之后也。白鸟集于西雍之泽,言所集得其处也。兴者,喻杞,宋之君,有洁白之德,来助祭于周之庙,得礼之宜也。其至止亦有此容,言威仪之善,如鹭鸟然也。
1703049556
1703049557 【注释】(1)二王之后:指夏禹后代杞国国君和殷商后代宋国国君。(2)振鹭于飞:振,振奋的样子。于,往。孔颖达疏:“言有振振然洁白之鹭鸟往飞也……美威仪之人臣而助祭王庙亦得其宜也。”又《鲁颂·有駜》:“振振鹭,鹭于下。”毛传:“鹭,白鸟也,以兴洁白之士。”郑玄笺:“洁白之士群集于君之朝。”后因以“振鹭”喻在朝的操行纯洁的贤人。(3)雍:池沼。《水经注》:“四方有水为雍。”(4)戾止:来到。戾,至、到达。
1703049558
1703049559 【译文】《振鹭》是写夏禹后代杞国国君和殷商后代宋国国君这两位君王前来陪同祭祀之诗。
1703049560
1703049561 洁白的鹭鸟振翅飞翔,都聚向西边那片美丽的沼泽。尊贵的客人纷纷驾临,如天空的白鹭般优雅而纯洁(白色的鹭鸟聚集在西边的沼泽,是说它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群聚的地方。这一句为起兴,借此比喻杞国和宋国的国君有着洁白的德行,来到周朝的宗庙参加助祭,非常符合祭典的礼仪。他们的光临也有这样的仪容,是指他们表现出的威仪庄严肃穆,犹如鹭鸟一般优美)!
1703049562
1703049563 【原文】《雍》,禘(1)大祖也。禘,大祭。大祖,谓文王。
1703049564
1703049565 有来雍雍(2),至止肃肃(3)。相维辟公(4),天子穆穆(5)。相,助也。雍雍,和也。肃肃,敬也。有是来时雍雍然,既至而肃肃然者,乃助王禘祭,百辟(6)与诸侯也。天子是时穆穆然,言得天下之欢心也。
1703049566
1703049567 【注释】(1)禘: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各种大祭的总名。凡祀天、宗庙大祭与宗庙时祭均称为“禘”。(2)雍雍:和洽貌;和乐貌。(3)肃肃:恭敬貌。(4)辟公:指诸侯。(5)穆穆:端庄恭敬。(6)百辟:百官。
1703049568
1703049569 【译文】《雍》是大祭太祖文王之诗。
[ 上一页 ]  [ :1.703049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