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49796
1703049797
【原文】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1),民弗从也。”公曰:“牺牲(2)玉帛(3),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4),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5),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703049798
1703049799
【注释】(1)小惠未遍:以衣食分人,不能周遍。(2)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3)玉帛:圭璋和束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均用之。(4)未孚:不算大信,不是至诚。(5)狱:讼案。
1703049800
1703049801
【译文】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与齐国作战。”庄公说:“衣服、食物这些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未能遍及大众,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和圭璋、束帛,不敢擅自增加超过规定,一定会诚信真实。”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不会降福保佑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洞察无冤,但一定按实情真诚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心尽力为民办事,可以凭这点打一仗。作战时,就请让我跟随前去吧。”鲁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兵车,在长勺与敌作战。
1703049802
1703049803
【原文】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1)。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2)。登,轼(3)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703049804
1703049805
【注释】(1)败绩:指军队溃败。(2)辙:车轮碾过的痕迹。(3)轼:古代设在车箱前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木。
1703049806
1703049807
【译文】庄公准备击鼓,曹刿说:“还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曹刿说:“可以击鼓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可以。”他下了车,仔细查看齐军的车辙碾过的痕迹,然后登上车倚横木远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逐齐军。
1703049808
1703049809
【原文】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1)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故逐之。”
1703049810
1703049811
【注释】(1)伏:埋伏。(2)靡:倒下。
1703049812
1703049813
【译文】战胜以后,鲁庄公问他胜利的缘故。曹刿回答说:“作战这件事,全靠战士的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可以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尽了。对方的勇气消尽而我们的勇气正旺盛充满,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个大国,难以捉摸他们的诡计,害怕他们有埋伏。我细看他们的车辙杂乱,远望他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逐他们。”
1703049814
1703049815
【原文】秋,宋大水。公使吊(1)焉,曰:“天作淫(2)雨,害于粢盛(3),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4)之辱。”臧文仲(5)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6)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7)。”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8)之辞也。”臧孙达(9)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1703049816
1703049817
【注释】(1)吊:对不幸者给予慰问。(2)淫:过度。(3)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此实指百谷言。粢,音资。(4)拜命:谓拜谢厚命。命,吊问之辞。(5)臧文仲(?—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谥文。臧哀伯次子。春秋时鲁卿,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6)悖:盛貌。(7)庶乎:犹言庶几。近似,差不多。(8)御说:杨伯峻注:“御说,宋庄公之子,闵公之弟,桓公也。”(9)臧孙达:即臧哀伯。见前注。
1703049818
1703049819
【译文】(鲁庄公十一年)秋天,宋国发大水。庄公派使者去慰问灾民,说:“上天降下过量大雨,对庄稼百谷产生了危害,怎能如此不顾念下民呢?”宋闵公回答说:“我实在是对上天不诚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灾难,还因此让贵国国君担忧,敬承厚意,实不敢当。”臧文仲说:“宋国大概要振兴了吧!夏禹、商汤把罪归于自己,于是勃然兴起;夏桀、商纣归罪于别人,于是猝然灭亡了。况且各国发生灾荒,国君自称‘孤’,这是合于礼的。言语惶恐而称‘呼’也是合于礼的,大概差不多了吧!”不久又听到这样的说法:“这是公子御说的话。”臧孙达说:“这个人适合做国君,因为他有爱护百姓的心意。”
1703049820
1703049821
【原文】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1)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2)入。公闻之,问于申繻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3),其气焰(4)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5)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
1703049822
1703049823
【注释】(1)郑南门:据水经注:“郑南门名时门。”(2)厉公:郑厉公(?—公元前673年),春秋时郑国国君,姬姓,名突。郑庄公次子。(3)忌:忌惮。(4)焰:杨伯峻注:“《唐石经》及《金泽文库》本俱作‘炎’,《汉书五行志》《艺文志》及王符《潜夫论》引亿俱作‘炎’。《风俗通过誉篇》云:‘人之所忌,炎自取之。’则似以‘其气’一字作一停顿,不以气焰为一词。”(5)衅:音“信”。过失;罪过;缺陷。
1703049824
1703049825
【译文】(庄公十四年)当初,在郑国都城南门中,一条门内的蛇和一条门外的蛇相斗,门内的蛇被咬死。过了六年而厉公回国即位。鲁庄公听到这件事,就向申繻问道:“这事与妖孽有关吗?”申繻回答说:“由于人有所忌惮,他的气息发出火苗而引起妖孽,妖孽的发生是由于人造成的。人若自己没有缺陷,妖孽不能自己起来。人丢弃了常道,妖孽就会兴起,所以才有妖孽。”
1703049826
1703049827
【原文】《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
1703049828
1703049829
【译文】《商书》上说:“恶行的蔓延,就像大火燎原一样,不可以靠近,难道还能扑灭?”
1703049830
1703049831
【原文】哀乐(1)失时,殃咎(2)必至。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1703049832
1703049833
【注释】(1)哀乐:悲哀与快乐。(2)殃咎:灾祸。
1703049834
1703049835
【译文】(庄公二十年)悲哀与快乐不合时宜,灾祸一定会到来。面临灾祸而忘记忧愁,忧愁一定会降临他的身上。
1703049836
1703049837
【原文】饮(1)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2)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1703049838
1703049839
【注释】(1)饮:以酒食款待,宴请,行饮酒礼。(2)卜:杨伯峻注:“服虔云:‘臣将享君,必卜之,示戒慎也。’但此二卜字,恐系虚说。”
1703049840
1703049841
【译文】(庄公二十二年)敬仲请齐桓公饮酒,桓公很高兴。(天黑了)桓公说:“点上灯火继续饮酒。”敬仲辞谢说:“我只占卜过白天宴客的事,没有占卜夜里宴客之事,不敢奉命。”君子评议说:“酒是用来完成仪礼的,不能继续而过度,这是义;因为和国君饮酒完成了礼仪,而不至于使他陷于过度,这是仁。”
1703049842
1703049843
【原文】夏,公如齐观社(1),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2)之义,帅(3)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4)。诸侯有王,王有巡守(5),以大习之。非是,君不举(6)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1703049844
1703049845
【注释】(1)社:杨伯峻注:“祀竈神也。”(2)班爵:爵位;官阶。(3)帅:同“率”,循也。(4)不然:不敬,不从命。然,通“戁”。杜预注:“不然,不用命。”杨伯峻注:“然读为戁……讨其不然亦犹宣二年《传》之‘伐不敬’。”按,《说文·心部》:“戁,敬也。”(5)巡守:亦作“巡狩”。谓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6)举:行也。
[
上一页 ]
[ :1.7030497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