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49846e+09
1703049846
1703049847 【译文】(鲁庄公二十三年)夏天。庄公去齐国观看祭祀竈神,这是不合于礼的。曹刿劝谏说:“您不可以去。礼,是用来整顿百姓的。所以会盟是用来训示上下之间的法则,制定财富的标准;朝觐是用来纠正排列爵位的仪式,遵循长幼的次序;征伐是用来攻打对上不尊敬的人。诸侯朝拜天子,天子视察四方诸侯,以此熟悉会见和朝觐的大礼法。如果不是这些,国君就不会出行。国君的出行一定要记载于简册。记载而不合于法度,有什么足以对后代子孙示范的呢?”
1703049848
1703049849 【原文】俭,德之共(1)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2)而君纳诸大恶,无乃(3)不可乎!
1703049850
1703049851 【注释】(1)共:大。(2)共德:大德。共,通“洪”。(3)无乃: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
1703049852
1703049853 【译文】(鲁庄公二十四年春天,在桓公庙的方形椽子上雕刻花纹,这是不合礼制的。)大夫御孙劝谏说:“节俭,是德行中最大的;奢侈,是恶行中最大的。我国先君具有大德,而您却使他沦于大恶之中,恐怕是不可以的吧?”
1703049854
1703049855 【原文】男贽(1)大者玉帛(2),小者禽鸟,以章(3)物也。女贽不过榛(4)栗枣修(5),以告虔(6)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
1703049856
1703049857 【注释】(1)贽:初次见人时所执的礼物。(2)玉帛:圭璋和束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均用之。(3)章:显示;表明。(4)榛:实如栗,可食用或榨油。特指其果实。(5)修:干肉。(6)虔:恭敬;诚心。
1703049858
1703049859 【译文】男子进见时所拿的礼物,大的是圭璋、束帛,小的是禽鸟,用礼物的不同来显示贵贱的等级。女子进见时所拿的礼物,不超过榛子、栗子、枣子、干肉,用来表示恭敬罢了。现在男女用相同的进见礼物,这就没有区别了。男女有别,是国家的最大的礼节。
1703049860
1703049861 【原文】凡天灾,有币(1)无牲(2)。非日月之眚(3),不鼓。
1703049862
1703049863 【注释】(1)币:缯帛。古代常用作祭祀或馈赠的礼品。(2)牲:供祭祀、盟誓和食用的家畜。(3)眚:音生(三声),日月蚀。杜预注:“眚,犹灾也。月侵日为眚。”
1703049864
1703049865 【译文】(庄公二十五年)凡是天灾,祭祀时只用缯帛,而不用牺牲。不是日蚀、月蚀的灾异不击鼓。
1703049866
1703049867 【原文】天子非展义(1)不巡守(2),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3)。
1703049868
1703049869 【注释】(1)展义:宣示德义。杜预注:“天子巡守,所以宣布德义。”(2)巡守:亦作“巡狩”。谓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3)越竟:即越境,越过国境。
1703049870
1703049871 【译文】(庄公二十七年)天子不是为了宣扬德义就不出去视察,诸侯不是为了百姓的事情就不能出行,卿没有国君的命令就不能越过国境。
1703049872
1703049873 【原文】难不已,将自毙(1),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2)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3),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4)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5),间携贰(6),覆昏乱,霸王之器(7)也。”
1703049874
1703049875 【注释】(1)自毙:自行倒仆。喻自遭失败或自受其害。(2)秉:执;持。(3)颠:倒仆。(4)宁:使安宁。(5)重固:稳固。(6)间携贰:间,离间。携贰,指怀有离心的人。(7)器:方法,策略。
1703049876
1703049877 【译文】(鲁闵公元年冬天,齐国的仲孙湫因庆父杀死国君之事来鲁国慰问祸难。他回到齐国后对齐桓公说:“不除庆父,鲁国的祸难不会停止。”齐桓公想趁此机会攻占鲁国,扩大疆土,但被仲孙劝止。)仲孙说:“祸难不停止,将会自取灭亡,您等着瞧吧!”齐桓公说:“鲁国可以攻取吗?”仲孙回答说:“不可以。他们还执掌着周朝的礼法。周朝的礼法,是用以立国的根本。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国家将要灭亡,就像大树的躯干必定先行仆倒,然后枝叶才跟着掉落。’鲁国不抛弃周朝的礼法,是不能动他的。您应当从事于安定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他。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坚固的国家,离间内部叛乱的国家,灭亡昏暗暴乱的国家,这是完成霸王之业的方略。”
1703049878
1703049879 【原文】无德而禄,殃也。殃将至矣。
1703049880
1703049881 【译文】(闵公二年春,虢公在渭水打败犬戎。)虢国大夫周之侨说:“没有德行而享有福运,是灾殃。灾殃将要到来了。”(于是逃往晋国。)
1703049882
1703049883 【原文】修己(1)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1703049884
1703049885 【注释】(1)修己:自我修养。
1703049886
1703049887 【译文】修养自己的德行,而不去责难别人,就会免于遭受祸难。
1703049888
1703049889 【原文】卫文公(1)大布(2)之衣,大帛(3)之冠,务材训农(4),通商(5)惠工,敬教劝学,授方(6)任能(7)。元年(8)革车(9)三十乘,季年(10)乃三百乘。
1703049890
1703049891 【注释】(1)卫文公:姬姓,名毁,是卫昭伯之子,卫戴公之弟,在位二十五年。他即位后减赋税、少刑法,与民共苦。(2)大布:古指麻制粗布。(3)大帛:粗丝织成的厚帛。(4)训农:谓教民务农。孔颖达疏:“训农,训民劝农业也。”(5)通商:互易商货。孔颖达疏:“通商贩之路,令货利往来也。”(6)授方:教给为官之常法。杨伯峻注:“授方者,授之以百官之常法也……不授以方,则无治法。”(7)任能:孔颖达疏:“任能,其所委任信能用之人也。”(8)元年:帝王即位的第一年。(9)革车:古代兵车的一种。(10)季年:晚年;末年。
1703049892
1703049893 【译文】卫文公穿粗布衣服,戴粗帛做的帽子,努力种植材木,教导农民勤耕,便利商贩,加惠百工,敬重教化,鼓励学习,向官员传授为官之道,任用有才能的人。第一年即位时,只有齐桓公所赠的兵车三十辆;到卫文公末年时,由于治国有方,竟有了三百辆车。
1703049894
1703049895 【原文】夏,邢(1)迁于夷仪(2),诸侯城(3)之,救患也。凡侯伯(4)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 上一页 ]  [ :1.7030498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