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1012e+09
1703051012
1703051013 【注释】(1)季夏之月: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六月。(2)水潦:大雨;雨水。
1703051014
1703051015 【译文】季夏六月,是树木长得最茂盛的时候,不许有盗采滥伐的现象(树木还没有长到坚韧的时候)。不可乱发悖时的命令,妨害农官的工作(提前发布命令,意思是说提前发出秋冬徭役的告令来惊动百姓。惊动了百姓,就不能使他们专心于当前的农事,这是伤害土神灵气的行为。土神被称为神农,是因为他主管农事)。这时水灾最容易发生,如果大兴徭役之事而妨碍农务,就会受到上天的责罚。
1703051016
1703051017 【原文】孟秋之月(1),乃命将帅选士厉兵(2);命大理审断刑(3);命百官完堤坊,谨壅塞,以备水潦。
1703051018
1703051019 【注释】(1)孟秋之月:秋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七月。(2)乃命将帅选士厉兵:选士,选择士卒。厉兵,磨砺武器。(3)命大理审断刑:大理,古代掌管刑法的官。审,指审理案件。断刑,判刑。《吕氏春秋·孟秋》:“戮有罪,严断刑。”
1703051020
1703051021 【译文】孟秋七月,命令军队的将帅挑选战士,磨砺武器;命治狱之官慎重判刑;命百官修补堤坊,仔细检查堵塞之处,以防止水涝灾害。
1703051022
1703051023 【原文】仲秋之月(1),养衰老,授几杖(2)。乃命有司趣民收敛(3),务蓄菜,多积聚;为御冬之备也。乃劝民种麦,毋或失时。麦者,接绝续乏之谷,尤重之也。
1703051024
1703051025 【注释】(1)仲秋之月: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因处秋季之中,故称。(2)几杖:坐几和手杖,皆老者所用,古常用为敬老者之物。(3)趣民收敛:趣,亦写作“趋”,催促。收敛,收藏谷物。
1703051026
1703051027 【译文】仲秋八月,要注意养护衰老的人,授给他们坐几手杖。命令司农之官,催促民众收藏谷物,存储干菜,多多准备过冬的粮食(为过冬做准备)。鼓励百姓种麦子,不可耽误了农时(麦子,是用来接济断绝、承续匮乏时的粮食,尤其重视之)。
1703051028
1703051029 【原文】季秋之月(1),命冢宰(2)举五谷之要,定其租税簿。藏帝藉之收于神仓(3)。霜始降,百工咸休。寒而胶漆作不坚好。
1703051030
1703051031 【注释】(1)季秋之月: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九月。(2)冢宰:周代官名,为百官之长,六卿的首长,又称太宰。(3)藏帝藉之收于神仓:帝藉之收,指天子所耕藉田的收成。神仓,贮藏粢盛以供祭祀的仓廪。孔颖达疏:“神仓者,贮祀鬼神之仓也。”
1703051032
1703051033 【译文】季秋九月,命冢宰核查登记五谷的收成数(确定其租税的册簿)。将天子藉田的收成贮藏于神仓。正值霜降,各行工匠都开始休息(天冷,漆刷得不能很坚实耐久)。
1703051034
1703051035 【原文】孟冬之月(1),赏死事,恤孤寡(2)。死事,谓以国事死也。命百官谨盖藏,谓府库囷仓也。固封疆,备边境,完要塞(3),谨关梁,大饮烝(4)。十月农功毕,天子、诸侯与其群臣饮酒于大学,以正齿位,谓之大饮。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5),祀(祀作祠)于公社及门闾(6),腊先祖五祀(7),此周礼所谓蜡祭也。天宗,谓日月星辰也。五祀,门、户、中霤、灶、行。劳农以休息之。党正属民饮酒。正齿位是也(8)。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
1703051036
1703051037 【注释】(1)孟冬之月:冬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十月。(2)赏死事,恤孤寡:死事,为国捐躯的人。孤寡,烈士的妻子、儿女。(3)命百官谨盖藏,固封疆,备边境,完要塞:盖藏,府库谷仓所藏的物品。封疆,疆界所在。备边境,防止边境被侵犯。完,修缮。要塞,边境的要害处。(4)谨关梁,大饮烝:谨关梁,严守关卡桥梁。大饮,十月农事结束,天子与其诸侯群臣饮酒于太学,以正齿位(按年龄大小所定的席次)。烝,以牲体盛于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上。(5)天宗:指天、地、春、夏、秋、冬,又称“六宗”。一说天宗指日、月、星。蔡邕云:“日为阳宗,月为阴宗,北辰为星宗也。”(6)祀于公社,及门闾:公社,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闾,里巷的大门。(7)腊先祖五祀:腊,以田猎所得之兽祭献。五祀,指门、户、中霤、灶、行诸神祇。这就是《周礼》所说的“腊祭”,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8)党政属民饮酒正齿位是也:党正,周时地方组织的长官。属民,聚集民众。正齿位,按年龄大小排定席次。郑玄注:“正齿位者,《乡饮酒义》所谓‘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是也。”
1703051038
1703051039 【译文】孟冬十月,奖赏为国捐躯的烈士,抚恤他们的家属(死事,为国家捐躯的人)。命令百官小心府库粮仓的安全(国家收藏财物和粮食的地方),巩固封疆,防备边境,修缮要塞,严守关卡桥梁。举行大饮烝之礼(十月份农事完成以后,天子、诸侯与群臣在太学饮酒,以正齿位,叫做大饮),天子向天地日月星辰祈求来年丰收,分别在祭祀土地神的公社和门闾举行祭祀礼,以猎物祭祀先祖及五祀诸神祇(这就是周礼中的蜡祭。天宗,指日月星辰。五祀,指门、户、中霤、灶、行诸神祇),并举行宴会慰劳农民,让他们得到休息(指党正聚集民众饮酒以正齿位)。天子命诸位将帅讲习武功,操练射箭御马之术。
1703051040
1703051041 【原文】仲冬之月(1),天子乃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2)、山林、薮(3)泽。有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导之。务收敛野物也。大泽曰薮,草木之实为蔬食。
1703051042
1703051043 【注释】(1)仲冬之月: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处冬季之中,故称。(2)四海大川: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大川,江、淮、汉等大河。(3)薮:音叟,湖泽。亦指水少而草木丰茂的沼泽。
1703051044
1703051045 【译文】仲冬十一月,天子命令典礼的官员分别祭祀四海大川及山林水泽。倘若有可以捡取的菜蔬果物或是可以围猎鸟兽的地方,主管田野事务的官员应加以指导和帮助(一定要收藏好这些野生的食物,不要浪费。大的沼泽叫薮。草木的果实叫做蔬食)。
1703051046
1703051047 【原文】季冬之月(1),命取冰,冰已入,令告民出五种(2),命田官告民出五种,明大寒气过,农事将起。命农计耦耕事(3),修耒耜(4),具田器。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5),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饬国典者,和六典之法也。周礼以正月为之也。
1703051048
1703051049 【注释】(1)季冬之月: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2)五种:五谷的种子。(3)命农计耦耕事:计,预计;计划。耦耕,古代用耒耜犁田,必须两人合作,称作耦耕。(4)修耒耜:耒耜,音磊四,耕田翻土时所用的器具。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郑玄注:“耒,耜之上曲也。”(5)饬国典:检讨、修订国家的六典之法。饬,整治;整顿。六典,指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集解》:“马氏晞孟曰:‘先王之时,岁终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治事。于是饬国典之未宜者改之,以经邦治。’”饬,整治、整顿。
1703051050
1703051051 【译文】季冬十二月,命人凿取冰块,窖藏起来(命令田官布告人民,拣出五谷的种子,表明大寒的节气过后,就要开始准备农耕的工作了)。命农民计划耕种的事宜,修缮翻土的耒耜,备办耕田的用具。天子和公、卿、大夫检讨、修订国家的法典,讨论四时的政令,以确定哪些适合来年运用(修订国家的法典,并协调好六典的关系。周礼当中,这项工作在正月里进行)。
1703051052
1703051053 文王世子
1703051054
1703051055 【题解】本篇开篇记录了周文王为世子(即太子)时孝敬父母的行持,所以以《文王世子》作为篇名。本篇内容涵括了文王世子、周公践阼(1)、教世子、庶子正公族之法、天子视学、世子之记等等,记载了文王、武王、成王为世子时善守世子之礼的言行,他们以“孝”德传家和立国,是天下后世为人子女的楷模。篇中有章节错杂之处,方苞先生曾为之考正,记载在《望溪先生文集》中,可作为参考。
1703051056
1703051057 【注释】(1)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位为主位。《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孔颖达疏:“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
1703051058
1703051059 【原文】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1)。鸡初鸣而起,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2):“今日安否。何如?”内竖,小臣之属,掌外内之通令者。御,如今小吏直日也。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3),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4)。节,谓居处故事也。履,蹈地也。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5)。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6);在,察也。食下,问所膳。膳,所食也。然后退。武王帅(7)而行之。帅,循也。文王有疾,武王不脱冠带而养;言常在侧。文王壹饭,亦壹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欲知气力箴(8)药所胜。
1703051060
1703051061 【注释】(1)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世子,天子、诸侯的王位继承人。文王,周文王姬昌。朝,朝见。郑玄注:“三皆曰朝,以其礼同。”《集解》:“圣人之于人伦,无所不用其极,而尽其爱敬以事其亲,乃其为子之止于孝也。故此篇言教世子,而先以此开其端,盖以圣人之尽伦性者立之极也。”(2)问内竖之御者曰:内竖,宫内小臣。《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御者,值班的人。(3)安节:安适。节,适,适度。(4)正履:平常的步法。(5)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集解》:“复膳,饮食安也。复初,忧解也。”(6)必在视寒暖之节:视,察。暖,温暖,暖和。节,程度。(7)帅:遵循。(8)箴:亦作“针”,针灸治病所用的针形器具。
[ 上一页 ]  [ :1.7030510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