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2444e+09
1703052444
1703052445 【注释】(1)民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过,过失。党,党类、朋党、亲族。皇侃《论语义疏》引殷仲堪之说:“言人之过失,各由于性类之不同。直者以改邪为义,失在于寡恕。仁者以恻隐为诚,过在于容非。是以与仁同过,其仁可知。观过之义,将在于斯者。”以此义解释,人的过失,由于偏护其亲友。但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舜为天子,假使瞽瞍杀人,孟子认为,舜应该从监狱中窃负瞽瞍而逃。此种私情,顺乎人伦常道,合乎仁心,为圣贤所许。观其过,即知其仁。故云观过斯知仁矣。若亲人有过,即缚之以告官,公则公矣,仁则未必。
1703052446
1703052447 【译文】孔子说:“人所犯的过失,大都跟偏护其同族的亲友有关。观其过失,即知其有仁了(此处的党,是指族亲。族亲有过,对其忠厚则是仁,亲族有过,对其刻薄则是不仁)。”
1703052448
1703052449 【原文】子曰:“朝闻道(1),夕死可矣。”
1703052450
1703052451 【注释】(1)朝闻道:闻,指听说、知道。道,指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或解为“仁道”,亦可。
1703052452
1703052453 【译文】孔子说:“人若在早晨得闻道,纵然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1703052454
1703052455 【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何有者,言不难也。不能
1703052456
1703052457 以礼让为国乎?如礼何?如礼何者,言不能用礼也。”
1703052458
1703052459 【注释】(1)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为国,指治理国家。何有,有何之难的意思。
1703052460
1703052461 【译文】孔子说:“君臣上下都能相互礼让,治理国家还有什么难办的呢(何有者,即不困难)?如果君臣上下都不能相互礼让,空有这些礼文又有什么用处呢(如礼何,即不能用礼仪)?”
1703052462
1703052463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1)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03052464
1703052465 【注释】(1)思齐:思与之齐等的意思。
1703052466
1703052467 【译文】孔子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应当想到他能做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做到;看到别人的缺点,应当反省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毛病。”
1703052468
1703052469 【原文】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1)。”俱不得中,奢则骄溢招祸,俭约则无忧患也。
1703052470
1703052471 【注释】(1)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安国注:“俱不得中也。奢则骄溢招祸,俭约则无忧患也。”能俭约,其失自少。《礼记·表记》:“子曰:俭近仁。虽有过,其不甚矣。”不俭,则生活奢侈,言语繁琐,办事令人麻烦,此皆不近仁,其失多矣。程树德《论语集释》引汪烜《四书诠义》:“约者束也,内束其心,外束其身。”可参考。
1703052472
1703052473 【译文】孔子说:“由于对自己俭约而出现过失的人是很少的(虽然都还没有合于中正之道,但是相比之下,奢侈就会骄傲自满,招来灾祸,俭约,就没有什么忧虑祸患了)。”
1703052474
1703052475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讷,迟钝也。言欲迟,行欲疾。
1703052476
1703052477 【注释】(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集解》包咸曰:“讷,迟钝也。言欲迟钝,而行欲敏也。”言语迟钝者,不抢先说,不利口,言语似乎甚难。这正是君子言语谨慎之处。
1703052478
1703052479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说话时要谨慎迟钝,而办事时要敏捷勤勉(讷,迟钝。言语要迟钝,办事要敏捷)。”
1703052480
1703052481 公冶长
1703052482
1703052483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1)?”孔文子,卫大夫孔圉。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2)。敏者,识之疾也。”
1703052484
1703052485 【注释】(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孔文子,卫大夫孔圉,“文”是其谥号。孔圉生前乱于家室。子贡以其为人不足道,故问孔子何以谥之为“文”。(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孔子以此二语许之。大抵聪敏之人不甚好学,文子不然。不耻下问者,孔安国注:“下问,问凡在己下者。”例如以贵问贱、以长问少、以多问寡,皆是下问,人以为耻,文子不然。虽有其他不善,但就“文”之一字而论,有此二者,可以称之。圣人隐恶扬善,厚道之教,于斯可见。
1703052486
1703052487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这个人凭什么谥号称作‘文’呢(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请教地位低下的人为耻,所以称他为‘文’(敏,思维敏捷)。”
1703052488
1703052489 【原文】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子产,公孙侨也。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2)。”
1703052490
1703052491 【注释】(1)子产:孔安国注:“子产,郑大夫公孙侨。”邢昺《疏》:“案《左传》,子产,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名侨。公子之子称公孙。”子产在郑国简定二公时代执政,达二十二年,是《春秋》时郑国的良相。《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2)其使民也义:义作宜字讲。他使用民众,能得其宜。如不违农时等。
1703052492
1703052493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德行(子产,指公孙侨),皆是君子之道:他自己做人很谦恭,他事奉君主能敬其事,他用恩惠养民,他使用民众能得其宜。”
[ 上一页 ]  [ :1.7030524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