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52526
1703052527
【译文】孔子所慎重的有三件事:斋戒,战斗,疾病。(谨慎斋戒,这是尊重祖先。谨慎战争,这是重视民众的生命。谨慎疾病,这是爱惜生命。)
1703052528
1703052529
【原文】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言我三人行,本无贤愚,择善从之,不善改之,故无常师(1)。”
1703052530
1703052531
【注释】(1)常师:固定的老师。
1703052532
1703052533
【译文】孔子说:“我们三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择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到缺点就自我反省,加以改正。(说的是我们三个人同行,原本没有什么贤明与愚昧的区别。看到别人好的表现就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就想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尽快予以改正。所以对于好学的人来说,老师无处不在,不必非得有特定的老师。)”
1703052534
1703052535
【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1)。仁道不远,行之则是。”
1703052536
1703052537
【注释】(1)我欲仁,斯仁至矣:我,亦可作“我们”解。仁不在远。人有求仁之心,这一念本身便是仁。
1703052538
1703052539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远吗?我们刚刚有了求仁之心,这就意味着‘仁’已经出现在我们的心中了。(仁道不遥远,一念行仁,仁就已经出现了。)”
1703052540
1703052541
泰 伯
1703052542
1703052543
【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葸,畏惧之貌也。言慎而不以礼节之,则常畏惧。勇而无礼则乱(3),直而无礼则绞(4)。绞,刺。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5)。兴,起也。能厚于亲属,不遗忘其故旧。行之美者也,则皆化之,起为仁厚之行,不偷薄。”
1703052544
1703052545
【注释】(1)恭而无礼则劳:恭敬若不合乎礼,则必劳苦,而又贻笑大方。例如对长辈行礼,长辈指示“一礼”,就必须一礼而止,如果不止,一定要行三次,那就违背长者之命,行礼反致失礼,可谓劳而无功。(2)慎而无礼则葸 :葸,畏惧、胆怯。谨慎若不知礼,便成为葸,葸是畏惧不前的意思。例如拜访某人,想进门,又不敢进,对人说话,想说又不敢说。(3)勇而无礼则乱:勇敢而无礼,凡事做得过分,便会扰乱上下左右的秩序。(4)直而无礼则绞:绞,形容如绞绳一样,愈绞愈紧,终必绞断。这里是急切的意思。直率而不知礼数,只以直爽待人,往往责人急切,令人不堪忍受。(5)君子笃于亲,至则民不偷:偸,浇薄、不厚道。君子,居在上位的人。笃是厚。亲是亲属,主要是指父母兄弟。故旧是老朋友。《礼记·檀弓》记载,孔子的故人原壤丧母,孔子助他沐椁,原壤因此高兴唱歌。丧母唱歌,是严重的背礼行为。孔子的弟子劝孔子和他绝交。孔子说:“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也。”原壤的思想虽与孔子不同,但原壤此举并非大逆不道,仍不失其为亲,则孔子亦不失其为故,仍与原壤全交。居上位者都能做到像这样不遗故旧,社会风气自会日趋淳厚。
1703052546
1703052547
【译文】孔子说:“恭敬若不合乎礼,则必劳苦。谨慎若不知礼,便会畏惧不前(葸,是畏惧的样子,是说谨慎而不以礼法来衡量,就会常常畏惧不前)。勇敢而不懂得礼,便会扰乱上下左右的秩序。直率而不懂得礼,便会责人急切(绞,尖刻刺人)。在位的君子,若能厚待他的父母兄弟,民众就会兴起仁爱之风;君子不遗弃他的旧友故交,民众就不会对人冷淡无情(兴,起。能厚待亲属,不遗忘自己的老朋友,这样的德行十分美好,能够感化老百姓,让他们兴起学习仁厚之德,不会冷漠无情)。”
1703052548
1703052549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弘,大也。毅,强而能断也。士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也。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仁以为己任,重莫重焉。死而后已,远莫远焉。”
1703052550
1703052551
【注释】(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是广大,胸襟抱负见识学问一切都要广大。“毅”字的意义,据包咸注是“强而能决断”。“强”的意义如《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曾子一生力行孝道,临终始说“免夫”。又如易箦,虽在生死关头,犹不丝毫失礼。曾子自己就是这样任重道远。可见大贤人的言论必出于真实的功夫。
1703052552
1703052553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器识弘大,意志坚定。因为身上的责任重大,而且所行之路十分遥远(弘,广大。毅,意志坚强而能果断。读书人只有心量广大,意志坚定,然后才能够担负重任,走完遥远的路程)。以弘扬仁义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不到死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把弘扬仁义道德当成自己应负的责任,没有比这个责任更重大的了。到死为止,没有比这个路程更遥远的了)?”
1703052554
1703052555
【原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1),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2)。”
1703052556
1703052557
【注释】(1)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孔子所景仰的圣人。才是才艺,美是办事完美。周公的德行非常高,孔子不拿德来作比喻,因为如有周公之德的人,便不会骄而且吝。(2)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如有人像周公那样的才与美,假使他因此骄傲,而且吝啬,其余虽有小善,也就不值得一观了。
1703052558
1703052559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一个人,他的才艺和办事能力像周公一样完美,假如他骄傲而吝啬,别的地方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1703052560
1703052561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欲各专一于其职也。”
1703052562
1703052563
【注释】(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各人有自己的本分。人人敦伦尽分,社会才得以安定。
1703052564
1703052565
【译文】孔子说:“不在这个地位上,就不要管这个地位上的事情(希望各人专心于自己的职务)。”
1703052566
1703052567
【原文】子曰:“学如不及(1),犹恐失之。言此者。勉人学也。”
1703052568
1703052569
【注释】(1)不及:赶不上,追不到。
1703052570
1703052571
【译文】孔子说:“学习就好像追逐一件梦寐以求的东西,生怕追不到手。学有所得后,就要立即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中,恭慎保持,就好像生怕得到的东西又重新丢失了一样(此处是勉励人们要努力好学)。”
1703052572
1703052573
【原文】子曰:“巍巍乎,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1)!美其有成功。能择任贤臣。”
1703052574
1703052575
【注释】(1)巍巍乎,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与,参与、干预。《论语·八佾》:“吾不与祭,如不祭。”不与,即不参与。“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指舜、禹作为英明的帝王,只负责选拔任用贤臣,而不亲自参与具体的政事,垂拱无为,而天下治。一说 “不与”即“不与求”。《论语集解》引何晏注:“美舜禹也。言己不与求天下而得之。”《群书治要》注以“能择任贤臣”,即不采此说。
[
上一页 ]
[ :1.70305252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