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52544
1703052545
【注释】(1)恭而无礼则劳:恭敬若不合乎礼,则必劳苦,而又贻笑大方。例如对长辈行礼,长辈指示“一礼”,就必须一礼而止,如果不止,一定要行三次,那就违背长者之命,行礼反致失礼,可谓劳而无功。(2)慎而无礼则葸 :葸,畏惧、胆怯。谨慎若不知礼,便成为葸,葸是畏惧不前的意思。例如拜访某人,想进门,又不敢进,对人说话,想说又不敢说。(3)勇而无礼则乱:勇敢而无礼,凡事做得过分,便会扰乱上下左右的秩序。(4)直而无礼则绞:绞,形容如绞绳一样,愈绞愈紧,终必绞断。这里是急切的意思。直率而不知礼数,只以直爽待人,往往责人急切,令人不堪忍受。(5)君子笃于亲,至则民不偷:偸,浇薄、不厚道。君子,居在上位的人。笃是厚。亲是亲属,主要是指父母兄弟。故旧是老朋友。《礼记·檀弓》记载,孔子的故人原壤丧母,孔子助他沐椁,原壤因此高兴唱歌。丧母唱歌,是严重的背礼行为。孔子的弟子劝孔子和他绝交。孔子说:“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也。”原壤的思想虽与孔子不同,但原壤此举并非大逆不道,仍不失其为亲,则孔子亦不失其为故,仍与原壤全交。居上位者都能做到像这样不遗故旧,社会风气自会日趋淳厚。
1703052546
1703052547
【译文】孔子说:“恭敬若不合乎礼,则必劳苦。谨慎若不知礼,便会畏惧不前(葸,是畏惧的样子,是说谨慎而不以礼法来衡量,就会常常畏惧不前)。勇敢而不懂得礼,便会扰乱上下左右的秩序。直率而不懂得礼,便会责人急切(绞,尖刻刺人)。在位的君子,若能厚待他的父母兄弟,民众就会兴起仁爱之风;君子不遗弃他的旧友故交,民众就不会对人冷淡无情(兴,起。能厚待亲属,不遗忘自己的老朋友,这样的德行十分美好,能够感化老百姓,让他们兴起学习仁厚之德,不会冷漠无情)。”
1703052548
1703052549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弘,大也。毅,强而能断也。士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也。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仁以为己任,重莫重焉。死而后已,远莫远焉。”
1703052550
1703052551
【注释】(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是广大,胸襟抱负见识学问一切都要广大。“毅”字的意义,据包咸注是“强而能决断”。“强”的意义如《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曾子一生力行孝道,临终始说“免夫”。又如易箦,虽在生死关头,犹不丝毫失礼。曾子自己就是这样任重道远。可见大贤人的言论必出于真实的功夫。
1703052552
1703052553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器识弘大,意志坚定。因为身上的责任重大,而且所行之路十分遥远(弘,广大。毅,意志坚强而能果断。读书人只有心量广大,意志坚定,然后才能够担负重任,走完遥远的路程)。以弘扬仁义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不到死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把弘扬仁义道德当成自己应负的责任,没有比这个责任更重大的了。到死为止,没有比这个路程更遥远的了)?”
1703052554
1703052555
【原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1),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2)。”
1703052556
1703052557
【注释】(1)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孔子所景仰的圣人。才是才艺,美是办事完美。周公的德行非常高,孔子不拿德来作比喻,因为如有周公之德的人,便不会骄而且吝。(2)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如有人像周公那样的才与美,假使他因此骄傲,而且吝啬,其余虽有小善,也就不值得一观了。
1703052558
1703052559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一个人,他的才艺和办事能力像周公一样完美,假如他骄傲而吝啬,别的地方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1703052560
1703052561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欲各专一于其职也。”
1703052562
1703052563
【注释】(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各人有自己的本分。人人敦伦尽分,社会才得以安定。
1703052564
1703052565
【译文】孔子说:“不在这个地位上,就不要管这个地位上的事情(希望各人专心于自己的职务)。”
1703052566
1703052567
【原文】子曰:“学如不及(1),犹恐失之。言此者。勉人学也。”
1703052568
1703052569
【注释】(1)不及:赶不上,追不到。
1703052570
1703052571
【译文】孔子说:“学习就好像追逐一件梦寐以求的东西,生怕追不到手。学有所得后,就要立即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中,恭慎保持,就好像生怕得到的东西又重新丢失了一样(此处是勉励人们要努力好学)。”
1703052572
1703052573
【原文】子曰:“巍巍乎,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1)!美其有成功。能择任贤臣。”
1703052574
1703052575
【注释】(1)巍巍乎,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与,参与、干预。《论语·八佾》:“吾不与祭,如不祭。”不与,即不参与。“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指舜、禹作为英明的帝王,只负责选拔任用贤臣,而不亲自参与具体的政事,垂拱无为,而天下治。一说 “不与”即“不与求”。《论语集解》引何晏注:“美舜禹也。言己不与求天下而得之。”《群书治要》注以“能择任贤臣”,即不采此说。
1703052576
1703052577
【译文】孔子说:“这是多么的伟大呀!舜和禹拥有天下,圣德所在,贤能之士尽为所用,自己完全不必为具体的国事操劳,真正是垂拱而治啊!(赞美其有伟大的功业,他们都能够选拔任用贤臣。)”
1703052578
1703052579
【原文】子曰:“大哉!尧之为君(1)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2)。则,法也。美尧能法天而行化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3)。荡荡,广远之称也。言布其(本书布其作其布)德广远,民无能识名焉。焕乎!其有文章也(4)!焕,明也。其立文垂制又著明。”
1703052580
1703052581
【注释】(1)大哉尧之为君:“大哉”是孔子总赞尧帝为君之辞。(2)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则,效法、取法的意思。尧能取法乎天,尧即如天之大。(3)荡荡乎,民无能名焉:王弼注:“荡荡,无形无名之称也。夫名所名者,生于善有所章,而惠有所存,善恶相须,而名分形焉。若夫大爱无私,惠将安在,至美无偏,名将何生。故则天成化,道同自然。不私其子,而君其臣。凶者自罚,善者自功。功成而不立其誉,罚加而不立其刑,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然,夫又何可名也。”太平无事,民众安然受其恩泽而不知。史书记载,尧帝出游庸衢,有老人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当时人民安然自在,可想而知。(4)焕乎其有文章也:民所能名者,惟在“焕乎其有文章”而已。文章,就是尧的各种功业典章。文,是各种功业。章,是一事有一事之规矩,有章不乱。
1703052582
1703052583
【译文】孔子说:“啊!真正称得上仁德浩翰无际的,就是尧这样的君主呀!他是那样的崇高而伟大!唯有上天才称得上浩瀚无际,唯有尧帝才能效法上天之德(则,是取法的意思,赞美尧能取法于天而自行化他)!尧帝的恩德浩浩荡荡,民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荡荡,广远之称。这里是说,尧布施的恩德广远无际,老百姓没有能力知道和描述清楚)。能够与日月同明的,那就是尧帝的功业和他所留给后人的各种典章呀(焕,光明。尧所建立的功业及其垂示的典章无不焕发出显著而灿烂的光芒)!”
1703052584
1703052585
【原文】舜有臣五人(1),而天下治。禹、稷、契、皋陶、伯益也。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2)。”乱,治也。治官者十人,谓周公、召公、太公、毕公、荣公、大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也。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3),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斯,此也。言尧舜交会之间,比(4)于此周,周冣盛多贤,然尚有一妇人。其余九人而已,人才难得,岂不然乎?”
1703052586
1703052587
【注释】(1)舜有臣五人:《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说,五人“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稷就是周家的始祖,教民稼穑,有德于民。(2)予有乱臣十人:语出《尚书·泰誓》,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这是周武王伐纣誓众之辞。“予”字代表周家,乱是治理的意思。《论语集解》引马融说,十人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余一人是文母。文母,古注或以为武王之母太姒,或以为武王之妻邑姜。(3)际:刘宝楠《论语正义》作“后”字讲。(4)比:到,待到。
1703052588
1703052589
【译文】舜有贤臣五人,因而天下大治(五人是禹、稷、契、皋陶、伯益)。周武王曾说过:“我有治理之臣十人(乱,是治理的意思,这十个治理之臣是周公、召公、太公、毕公、荣公、大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还有一位,就是文母了)。”孔子说:“古人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从唐尧虞舜以后,就以周朝所得的人才最盛。可是,十人中有一位是妇人,实际上不过九人而已。(斯,这。说的是从尧舜交会之时,一直到这时的周朝,就数周朝贤才最盛最多。然而还有一位妇人,余下的只有九位罢了。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
1703052590
1703052591
【原文】子曰:“禹,吾无间然(1)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于黻冕(2),卑宫室而尽力(力下脱乎字)沟洫(3)。禹,吾无间然矣(4)。间,非也。菲,薄也。致孝于鬼神,谓祭祀丰洁也。黻,祭服之衣。冕,冠名也。”
1703052592
1703052593
【注释】(1)无间然:间,当非议的“非”字讲。无间然,是无可非议的意思。(2)黻冕:古时天子临朝或祭祀,所穿的礼服名为黻,所戴的礼帽名为冕。礼服的上衣下裳绣以日、月、星辰、宗彝、黼黻等十二种文采,名为十二章。黻是用两个“己”字相背而成,一个“己”字绣成青色,一个“己”字绣成黑色,黑与青相次而成黻文。黻在十二章最后,因此就以“黻”字代表礼服。(3)沟洫:古时井田制,井间有灌溉水沟,大沟名为洫,沟洫代表农田水利。(4)禹,吾无间然矣:孔子赞美禹王的功德,再次表示对禹的赞叹。禹王自己饮食菲薄,然而祭祀的祭品则必丰富,这是致孝;平常他只穿粗恶的衣服,然而朝衣则讲究华美,这是恭敬群臣;他自己的居室十分简陋,却竭尽全力兴修水利,这是厚爱百姓。皇侃《疏》引李充曰:“季世僻王,肆情纵欲,穷奢极侈丽。厚珍膳而简伪乎享祀,盛纤靡而阙慢乎祭服,崇台榭而不恤乎农政。是以亡国丧身,莫不由乎此矣。于有国有家者,观夫禹之所以兴也,览三季之所以亡,可不慎与。”
[
上一页 ]
[ :1.7030525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