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2858e+09
1703052858
1703052859 【译文】子张问做事情怎样才能行得通。孔子说:“一个人只要说话忠实守信,行为厚道恭敬,即使到了边远的蛮貊之国,也无往而不可行。假如说话不忠实守信,行为不厚道恭敬,即使在自己的家乡,难道就能行得通吗?(行乎哉,即是行不通的意思。)”子张把孔子的话恭恭敬敬地写在衣带上,以示不忘,时时遵照实行。(绅,大带。)”
1703052860
1703052861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1),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而害仁,死而后成仁,则志士仁人不爱其身也。”
1703052862
1703052863 【注释】(1)志士仁人:志,志向、志愿。志士,在这里指的是心怀天下、有圣贤之志的人。一说志与“智”通。智士,即智慧之士。
1703052864
1703052865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为保全生命而损害仁,宁可牺牲生命以成全仁。(不会因求生而损害仁,假如牺牲生命而能成全仁,志士仁人不会爱惜自己的生命。)”
1703052866
1703052867 【原文】颜渊问为邦(1)。子曰:“行夏之时(2),据见万物之生,以为四时之始;取其易知也。乘殷之辂(3),大辂越席,昭其俭也。服周之冕(4),取其黈纩塞耳,不任视听。乐则韶舞(5)。韶,舜乐也,尽善尽美,故取之。放郑声,远佞人(6)。郑声淫,佞人危,俱能惑人心,使淫乱危殆,故当放远之也。”
1703052868
1703052869 【注释】(1)颜渊问为邦:即是问治国之道。(2)行夏之时:就是采行夏朝的历法。中国旧历分一年为春夏秋冬四时,每一时又分孟、仲、季三个月。依周天十二辰的次序,孟春是建寅之月,为四时之始。夏朝以此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合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时序,以及如孟子所说,不违农时。治国应当先定天时,办事才方便。在农业时代,夏历最标准,所以孔子答覆颜渊,第一个要点就是行夏之时。直到现在,民间所用的农民历还是夏历。(3)辂:车名。《经典释文》说:“辂音路,本亦作路。”马融注,以及《礼记·明堂位》郑玄注,都说殷朝的车子是木路,也叫大路,最朴素。《左传·桓公二年》说:“大路越席,昭其俭也。”越席,就是蒲草编的席子,也就是邢昺《疏》说的,编结蒲草为席,置于车中,以为坐垫,有尚俭之意。(4)服周之冕:冕是礼帽,此处代表衣冠。周冕有垂旒,用来遮眼;有黈纩塞耳,就是用黄绵做成丸状,悬在冕的两边,当住两耳。把眼耳遮塞起来,取意是为人君者不听谗言,以及不须苛察以为明。(5)乐则韶舞:各种典礼,如祭祀等,以及对国民实施教化,都需音乐。但音乐的五音不能错乱,否则不祥。所以,孔子告诉颜渊,音乐要用韶舞。古注,韶舞专指舜的音乐。“乐则”的“则”字,当作“法”字讲,即是音乐当取法韶舞的意思。(6)放郑声,远佞人:放,舍弃、废置。抛弃郑国的乐声,不用巧言的佞人。《礼记·乐记》中子夏对魏文侯说:“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佞人,例如少正卯,言伪而辨,所以不能用。治国的事情千头万绪,孔子告诉颜渊以上几点,博采历代的长处,确定时令、车制、服制,选最好的音乐,以及禁用郑声佞人,自能树立宏规,治国平天下的章法可以概见。
1703052870
1703052871 【译文】颜渊问治国之道。孔子说:“采用夏代的历法(凭借所见万物的生长规律,夏朝以此为春夏秋冬四时之始,这是从容易得知的天时中取法),乘坐殷代的大车(用最朴素的车子,坐蒲草编的席子,显明其崇尚俭约之德),戴上周代的衣冠(用黄绵做成丸状,悬在冕的两边,挡住两耳,取意是不随意乱看和乱听),取法舜帝的《韶》乐和舞蹈(韶,舜帝的音乐,尽善尽美,所以才用它)。抛弃郑国的乐声,不用巧言的佞人(郑国的音乐声调滥无节制,巧言的佞人危险,因为它们都能迷惑人心,使人民道德败坏陷于危险,所以应当放逐郑国的乐声、不用巧言的佞人)。”
1703052872
1703052873 【原文】子曰:“人而无远虑,必有近忧(1)。”
1703052874
1703052875 【注释】(1)人而无远虑,必有近忧:崇德修仁是远虑。反之,人若悖德失道,祸患随时不离左右,便是近忧。
1703052876
1703052877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一定逃不了眼前的忧患。”
1703052878
1703052879 【原文】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1)?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2)。文仲,鲁大夫也。柳下惠,展禽也。知贤不举,为窃位也。”
1703052880
1703052881 【注释】(1)臧文仲其窃位者与:臧文仲,是鲁国大夫臧孙辰。孔安国注:“知贤而不举,是为窃位。”(2)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与,助。与立,即助其立于公朝参政,这里是举荐的意思。柳下惠是鲁国的贤人,依诸古注,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私谥为惠。《论语·微子》记载,柳下惠曾为士师。
1703052882
1703052883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恐怕要算是一个盗窃官位的人了吧!他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使他与己同立公朝。(文仲,鲁国的大夫。柳下惠,姓展,字禽。知道有贤人,却不举荐他,这就是窃取名位。)”
1703052884
1703052885 【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责己厚,责人薄,所以远怨咎也。”
1703052886
1703052887 【注释】(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王引之《经义述闻》说:“躬自厚者,躬自责也。因下薄责于人而省责字。”躬自厚,对自己从重责备。薄责于人,对人从轻责备。如此可以远离他人的怨恨。“远”字读去声。
1703052888
1703052889 【译文】孔子说:“对自己从重责备,对人从轻责备,这样就可以远离他人的怨恨了。(对自己从重责备,对别人从轻责备,所以可远离他人的怨恨。)”
1703052890
1703052891 【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1703052892
1703052893 【注释】(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询问、责问的意思。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有不顺,只是检查自己,问问自己哪里做错了。小人则相反,总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
1703052894
1703052895 【译文】孔子说:“君子凡事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凡事都在别人身上找原因。(君子凡事责备自己,小人凡事责备别人。)”
1703052896
1703052897 【原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1)。”
1703052898
1703052899 【注释】(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举,举荐。废,这里是否定的意思。
1703052900
1703052901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因某人话说得好就举荐他(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所以不可以因为一个人话说得好就荐举他),也不因某人没有品德便否定他的在理之言。”
1703052902
1703052903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1)而可终身行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03052904
1703052905 【注释】(1)言:即一个字。
1703052906
1703052907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依之而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事情,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 上一页 ]  [ :1.7030528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