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54300
1703054301
【注释】(1)望祀:古代祭名。遥祭山川地只之礼。(2)右贤左戚:注重贤才,不重亲戚。古时以右为上、左为下。(3)祠官:掌管祭祀之官。(4)祝厘:祈求福佑,祝福。(5)愧:惭愧。
1703054302
1703054303
【译文】十四年春天,文帝下诏说:“昔日先王远施恩泽而不求他人报答,虔诚祭祀而不祈个人福祉,尊重贤才,抑制亲戚,先民众后自己,实在是英明至极。现在我听说祠官祝福,都希望福祉集于我一身,而不为百姓祈祷,这使朕更为惭愧。以我这无德之人,却独享神灵所降的幸福,而不与百姓同享,这就加重了我的失德。现在命令祠官向神只致祭,切不可为我个人祈福。”
1703054304
1703054305
【原文】十六年,诏曰:“间者(1)数年比不登(2),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3)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4)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5)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6)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7)。其与丞相、列侯(8)、吏二千石(9)、博士(10)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11)远思(12),无有所隐。”
1703054306
1703054307
【注释】(1)间者:近来。(2)不登:歉收。(3)意者:表示测度。大概,或许,恐怕。(4)寡乏:缺少,不充足。(5)无乃: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6)酒醪:汁滓混合的酒。后泛指酒。(7)中:适合,恰当。这里指恰当的答案。(8)列侯:泛指诸侯。(9)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有此称。(10)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诸子、诗赋、术数、方伎皆立博士。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武帝时置“五经”博士,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11)率意:悉心尽意。(12)远思:从长远考虑。
1703054308
1703054309
【译文】十六年,下诏说:“近来连年歉收,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很担忧。我愚笨而没有明察,不知罪在何处。或许是我的政事有所失且行为有缺点呢?还是天道有不顺,地利难以得,人事多失和,鬼神不愿享受祭祀呢?为什么会这样?是百官的俸禄过高与劳民伤财的事办得过多吗?为什么粮食竟如此的缺乏呀? 度量耕地并未减少,统计人口增加的也不多,按人口平均计算地亩,比之于古代还要有余,而粮食却极为不足,失误的根源何在?莫非是由于百姓从事商业而伤害农业的人多起来,如造酒耗费谷物多了,六畜的饲养大量增加了呢?从小与大各方面来探计我还未能找出症结所在。现愿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及博士来集思广益,凡是能对百姓有所帮助的,都要悉心尽意从长远考虑,不要有所隐瞒。”
1703054310
1703054311
【原文】六年,夏四月,大旱,蝗。令诸侯无入贡(1),弛山泽(2),减诸服御(3),损(4)郎吏员,发仓庾(5)以振民,民得卖爵(6)。
1703054312
1703054313
七年夏,六月己亥(7),帝崩于未央宫(8)。遗诏曰:“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9)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10)寒暑之数,哀人父子;伤长老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11)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12),以羞先帝之遗德;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13)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念之有?”
1703054314
1703054315
【注释】(1)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2)驰山泽:废除禁民开发山泽之法令。(3)服御:亦作“服驭”,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4)损:裁减。(5)仓庾:贮藏粮食的仓库。(6)卖爵:出售爵位。汉初,民得爵位后可以出卖。后则多为公家拍卖官爵以敛财。(7)六月己亥:六月一日。(8)未央宫: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内西南隅。汉高帝七年建,常为朝见之处。(9)重服:服丧过度,重丧服。(10)罹:遭受。(11)眇眇:微末。(12)过行:错误的行为。(13)天年:自然的寿数。
1703054316
1703054317
【译文】六年夏四月,大旱,蝗虫成灾。诏令诸侯不得向朝廷纳贡,取消禁止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法令,减省服饰、车马、器用之类,精简朝廷冗员,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允许民间买卖爵位。
1703054318
1703054319
七年夏,六月初一日,文帝在未央宫驾崩。留下遗诏说:“ 朕听说:大凡天下万物从萌生以后,没有不死亡的。死亡是天地间的常理、事物的自然规律,何必为此而恸哀?现今之世,世人都爱生而恶死,(人死后)花钱厚葬,以致倾家荡产;服丧过度,以致损伤了身体。我极不赞同这种做法。何况朕德行浅薄,对百姓无所帮助,现在死了,又让人们长久地为我服丧哭吊,遭受寒冬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父子悲哀不已,损伤了老幼的心灵,减少他们的饮食,中断了对鬼神的祭祀,这些都会加重我的失德,这叫我如何向天下交代! 我有幸获得保护宗庙的权利,以渺小的一人依托在天下诸侯之上,已经二十多年了。依赖于上天的威灵,托国家的洪福,四海安宁,未有战乱。朕秉性愚钝,常常担心自己有什么错误的行为,以致玷辱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而在位时间愈久,更恐不能善始善终。今日我有幸寿终正寝供养于高庙之中,也许是我的见识不高明吧,却喜欢这样的归宿,哪里还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
1703054320
1703054321
【原文】赞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1)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2)以利民。尝欲作露台(3),召匠计之,直(4)百金。上曰:“百金,中人(5)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6),所幸慎夫人(7)衣不曳地(8),帷帐(9)无文绣(10),以示敦朴(11),为天下先。治霸陵(12),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南越尉佗(13)自立为帝,召贵佗兄弟,以德怀之,佗遂称臣。与匈奴结和亲,后而背约入盗,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吴王(14)诈病不朝,赐以几杖(15)。群臣爰盎(16)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张武(17)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18)。呜呼(19),仁哉!
1703054322
1703054323
【注释】(1)苑囿:古代畜养禽兽供帝王玩乐的园林。(2)弛:解除。(3)露台:露天台榭。(4)直:价值,代价。(5)中人:中等人家。(6)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弋,通“黓”。(7)慎夫人:邯郸人,生卒年、家世不详。汉文帝刘恒的宠妾,有美色,能歌舞,擅鼓瑟。(8)曳地:拖地。(9)帷帐:帷幕床帐。(10)文绣: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11)敦朴:亦作“敦朴”。敦厚朴素。(12)霸陵:即灞陵。汉文帝陵名。(13)尉佗: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37年,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人。(14)刘濞:公元前215年出生,卒于公元前154年,西汉诸侯王,刘邦侄,封吴王。濞,音必。(15)几杖:坐几和手杖,皆老者所用,古常用为敬老者之物。(16)爰盎:字丝,汉朝楚人,个性刚直,有才干,被时人称为“无双国士”。约公元前200年至约公元前150年在世。汉文帝时做吴相,吴王优厚相待。(17)张武:代国郎中令,汉文帝的谋臣。(18)刑错:亦作“刑措”或“刑厝”。置刑法而不用。(19)呜呼: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
1703054324
1703054325
【译文】班固评论说:孝文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殿、御苑、车骑、服御没有增加。有不便民之事,立即废除以有利于民。他曾想造一座露台,召来工匠预算,造价需百金。文帝说:“百金是中等人家十户的产业。我继守先帝的宫室,常常担心愧对先帝,何必要筑露台!”身穿黑色绨衣,所宠爱的慎夫人衣不拖地,帷帐不绣花,以表示自己的朴素,做天下的表率。修造霸陵(陵墓),都用瓦器,不准以金银铜锡装饰,沿着山势起陵,不起高坟。南越尉佗自立为帝,文帝贵封尉佗兄弟,以德义进行安抚,尉佗又重新称臣。与匈奴结为友好,不久匈奴背约入盗,文帝只令边兵加强防守,不发兵反攻其地,恐怕增加百姓负担。吴王(刘濞)诈称有病不上朝,文帝赏赐他几杖进行慰问。群臣爰盎等切直谏说,常常是采纳实行。张武等贿赂金钱,发觉后,更加赏赐,使其惭愧自省。文帝注重以德教化百姓,所以天下富裕,大兴礼义之风,断狱判死罪的人仅数百,几乎不使用刑罚。唉,真是有仁德的君主啊!
1703054326
1703054327
【原文】孝景皇帝(1),文帝太子也。后七年六月,文帝崩。丁未(2),太子即皇帝位。九月,诏曰:“法令度量(3),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4),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5)之。”
1703054328
1703054329
【注释】(1)孝景皇帝:即汉景帝刘启,文帝之子,窦后所生。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141年在位。(2)丁未:(六月)九日。(3)度量:法度。(4)朋党比周:结党营私,排斥异己。(5)谳:议罪,判定。谳,音燕。
1703054330
1703054331
【译文】汉景帝是汉文帝的太子。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文帝去世。六月九日,太子继承帝位。 景帝五年九月,下诏说:“法令与度量,是用以禁暴止邪的。刑狱,关系到人的生命,人死是不可复生的。有的官吏不遵守法令,把受贿钱财当做交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以苛刻为明察,让无罪的人失职,我深为怜惜。有罪的人不认罪,因法作奸,为非作歹,不以为然。而对于疑狱,即使可以引用律条进行判处而人心有不服的,就给予复审与合议。”
1703054332
1703054333
【原文】二年,夏四月,诏曰:“雕文刻镂(1),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2),害女红(3)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4)、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5),省繇赋(6),欲天下务农蚕(7),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8)。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9)为吏,吏以货赂(10)为市,渔夺(11)百姓,侵牟(12)万民。县丞(13),长吏也,奸法与盗盗(14),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1703054334
1703054335
五月,诏曰:“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15)也。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
1703054336
1703054337
【注释】(1)雕文刻镂:谓在器物上刻镂花纹图案,以为文饰。(2)纂组:赤色绶带。亦泛指精美的织锦。(3)女红:同“女功”。(4)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粢,音姿。(5)太官:官名。秦有太官令、丞,属少府。两汉因之,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6)繇赋:徭役和赋税。繇,通“徭”。(7)农蚕:农桑。(8)遂长:生长,成长。(9)诈伪:弄虚作假,伪装假冒。(10)货赂:贿赂。(11)渔夺:侵夺,掠取。(12)侵牟:亦作“侵侔”或“侵蛑”,侵害掠夺。(13)县丞:官名。秦汉于诸县置丞,以佐令长,历代因之。(14)与盗盗:与盗共同为盗。(15)亡厌:不知满足。厌,满足。
1703054338
1703054339
【译文】后二年夏四月,景帝下诏说:“雕花纹刻文铸造,伤害农事;锦绣绶带,伤害女功。伤害农事就会导致粮荒而饥,妨害女功就会影响纺织生产而受寒。饥寒交迫,而没有为非作歹者是罕见的。朕亲自耕种,皇后亲自蚕桑,用亲自耕种的祭米、穿上亲自纺织的祭服来奉祀宗庙,为天下做出榜样。朕不收奉献,减少太官,轻徭薄赋,是希望天下重视农桑,平时有积蓄,以备灾荒。强不取弱,众不欺寡,让老者得以寿终,幼者顺利成长。今年有的地方粮食歉收,民食不足,问题出在哪里?有些弄虚作假的官吏,以贿赂做交易,掠取百姓,侵害掠夺民脂民膏。县丞,本是地方主要官员,知法犯法,与盗贼共同为盗,习以为常。现命令二千石各履行其职责,凡疏于职守昏乱处事者,丞相都应进行追究,并予以惩处。特布告天下,使官民尽知朕意。”
1703054340
1703054341
五月,下诏书说:“人不必担心不智,最怕的是欺诈;不必担心不勇,最怕的是暴虐;不必担心不富,最怕的是不知满足。只有廉洁之人,少欲望而易满足。不要让廉洁之士不得其职,而让贪婪的人久据其位。”
1703054342
1703054343
【原文】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间岁(1)或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吏发民若取庸(2)采黄金、珠玉者,坐臧(3)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
1703054344
1703054345
【注释】(1)间岁:近年。(2)取庸:雇佣工。(3)坐臧:犯贪污罪,判贪污罪。
1703054346
1703054347
【译文】后三年春正月,景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作为货币使用,看不到它的终结与开始。近年来有时粮食收成不好,有人说是因为从事商业的人过多、从事农业的人过少的缘故。现特令郡国要劝勉农民从事农桑,多植树,可以丰衣足食。如有官吏征发百姓或是雇佣民力开采黄金珠玉的,与盗赃同罪论处。俸禄为二千石的郡守听任不管的,与之同罪。”
1703054348
1703054349
【原文】赞曰:孔子称“斯民(1),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2)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3)不胜(4)。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5),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6)。周云成、康(7),汉言文、景(8),美矣!
[
上一页 ]
[ :1.703054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