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7066e+09
1703057066
1703057067 【译文】马援,字文渊,扶风郡人。建武九年,官拜太中大夫。十七年,交址女子征侧和她的妹妹征贰造反,攻陷了所在的州郡,九真、日南、合浦的蛮夷全都响应她们,侵略五岭以南地区六十余座城池,征侧自立为王。于是朝廷拜授马援为伏波将军,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征讨伐交址,斩杀了征侧、征贰,传送首级到洛阳。马援被封为新息侯。
1703057068
1703057069 【原文】援尝有疾,梁松(1)来候之,独拜(2)床(3)下,援不荅。松去后,诸子问曰:“梁伯孙帝壻(4),贵重(5)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6)之,大人(7)奈何独不为礼?”援曰:“我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之。
1703057070
1703057071 【注释】(1)梁松:字伯孙,少为郎,光武女舞阴长公主婿,再迁虎贲中郎将。松博通经书,明习故事,与诸儒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禅礼仪,常与论议,宠幸莫比。光武崩,受遗诏辅政。永平元年,迁太仆。(2)独拜:特行敬礼。(3)床:这里指病榻。(4)帝壻:壻,同“婿”。松为舞阴公主之夫,光武皇帝之婿。(5)贵重:位高任重。(6)惮:畏惧。(7)大人: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
1703057072
1703057073 【译文】马援曾经生病,梁松来问侯他,亲自在病榻前叩拜,马援没有还礼。梁松走后,儿子们问他说:“梁伯孙(梁松的字)是皇帝的女婿,在朝廷中地位显贵,公卿以下的官员没有不怕他的,大人您为什么独独不以礼相待呢?”马援说:“我是梁松父亲的朋友,他虽然尊贵,但怎么能失去长幼次序呢?”梁松因此而憎恨马援。
1703057074
1703057075 【原文】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1)(尚旧作向,改之),击武陵五溪蛮夷(2),军没(3),援因复请行(4)。遂遣援率中郞将马武、耿舒等征五溪。援夜与送者诀,谓友人谒者(5)杜愔(6)曰:“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7),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8),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9),独恶是耳。”初,军次(10)下隽(11),有两道可入,从壶头(12),则路近而水嶮,从充(13)道,则涂夷(14)而运(15)远,帝初以为疑。及军至,耿舒(16)欲从充道,援以为弃日费粮,不如进壶头,扼(17)其喉咽,充贼自破。以事上之,帝从援策。
1703057076
1703057077 【注释】(1)刘尚:东汉初年大将。(2)武陵五溪蛮夷:亦称“武陵蛮”,东汉至宋时对分布于今湘西及黔、川、鄂三省交界地沅水上游若干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3)没:败亡;覆灭。(4)请行:请求前往作战。(5)谒者: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秦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6)杜愔:愔,音因。生卒不详,是马援的友人。惠栋曰:“袁宏纪:‘作杜忆。’”(7)年迫余日索:即年迫日索,谓老年逼近,余日不多。李贤注:“索,尽也。”(8)长者家儿:李贤注:“谓权要子弟等。”(9)调:协调;使协调。(10)次:谓军队驻扎。(11)下隽:县名,约在今湖北通城县。(12)壶头:李贤注:“壶头,山名也,在今辰州沅陵东。武陵记曰‘此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神仙多所游集,因名壶头山’也。”(13)充:李贤注:“充,县名,属武陵郡。”故治在今张家界市永定区。(14)夷:平坦。(15)运:运输。(16)耿舒:东汉茂陵人,耿况之子,耿弇之弟。官至建威大将军。(17)扼:掐住。李贤注:“扼,持也。”
1703057078
1703057079 【译文】建武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进攻武陵五溪的蛮夷,全军覆没,马援因而再次要求出征。朝廷就派遣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征讨五溪。马援晚上和送他的人告别,对他的朋友谒者杜愔说:“我受国家厚恩,年纪大了,在世的日子也不多了,常担心自己不能为国尽忠而死,今天我的愿望终于达成,死而无憾了。只是担心权贵子弟有的留在我的左右,有的还要与他们共事,很难把关系协调好,我唯独担心这一桩事啊!”起初,军队驻扎在下隽县,有两条路可走。从壶头走,路程近但水路较艰险;从充道走,路虽然平坦但运输路程却较远。光武帝刚开始对此也很犹豫。等到军队开到时,耿舒主张从充道走,马援认为这样会耗费时日,浪费军粮,不如进入壶头,掐住敌人的咽喉要地,充县的敌人会不攻自破。把这件事上报朝廷后,光武帝采用了马援的进军方案。
1703057080
1703057081 【原文】进营壶头,贼乘高守隘(1),水疾、船不得上。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2)病,遂困。乃穿岸(3)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4)鼓噪(5),援辄曳足(6)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7)书曰:“前舒上言,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8)行死,诚可痛惜。”弇得书奏之。帝乃使虎贲(9)中郞将梁松,乘驿(10)责问援,因代监军。会援病卒,松宿怀不平,遂因事陷之。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
1703057082
1703057083 【注释】(1)守隘:把守关隘。隘,险要处。(2)中:遭受;受到。(3)穿岸:在水岸边凿石为室,以避暑气。(4)升险:登上险要处。(5)鼓噪:出战时擂鼓吶喊。(6)曳足:拖着足。(7)好畤侯弇:好畤,古县名。畤,音至。弇,音眼。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8)怫郁:作“怫悒”,忧郁,心情不舒畅。(9)虎贲:官名。掌侍卫国君及保卫王宫、王门之官。贲,音奔。(10)乘驿:中国古代政府设置的一种供使臣出巡、官吏往来和传递诏令、文书等用的交通组织。始于春秋战国,称遽、驲(古代驿站专用的车)、邮、传等。
1703057084
1703057085 【译文】军队进入壶头,敌人登高把守关隘,河水湍急,船只难以前进。恰逢天气很热,不少士兵染疫而死,马援也病倒,大军被困。于是在河岸边挖石洞,来躲避暑热。敌人每次登上险峻地段擂鼓吶喊,马援都会警觉地拖着病体出来观察形势,身边的人都被他这一豪壮的气概所感染,没有不掉泪的。耿舒给其兄好畤侯耿弇写信说:“先前我上书建议应当先攻打充县,粮食虽然难运而兵马却可以发挥战斗力,数万军人定会奋勇争先。现在陷于壶头竟然不能前进,大家都快要郁闷死了,实在叫人感到痛惜。”耿弇接到信,将此事上奏,光武皇帝就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站的车去责问马援,并代为监军。适逢马援病逝,梁松旧日怨恨未平,就利用这个机会陷害马援。光武帝大怒,追缴了马援新息侯的印绶。
1703057086
1703057087 【原文】初,援在交址,常饵(1)薏苡(2)实,用能轻身省(3)欲,以胜瘴气(4)。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5),权贵皆望(6)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7)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8)。马武、于陵侯侯昱(9)等,皆以章言其状,帝益怒。援妻孥(10)惶惧(11),不敢以丧还旧茔(12),裁(13)买城西数亩地稾葬(14)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15)。援兄子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16)请罪。帝乃出松书以示之,方知所坐(17),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1703057088
1703057089 【注释】(1)饵:服食;吃。(2)薏苡: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以去除外壳和种皮的种仁入药。(3)省:减少;削减。(4)瘴气:指南部、西南部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之气。(5)珍怪:珍贵奇异之物。(6)望:怨恨;责怪。(7)谮:谗毁;诬陷。(8)文犀:有纹理的犀角。(9)侯昱:河南密县(今新密市)人。大司徒侯霸之子。东汉初曾任太仆,历官刺史,建武十三年,侯霸因病去世,袭封于陵侯。建武二十四年曾随马援出征南蛮。(10)妻孥:妻子和儿女。(11)惶惧:恐惧,惊慌。(12)茔:葬地。(13)裁:李贤注:“仅也,与才同。”(14)槁葬:草草埋葬。李贤注:“槁,草也。以不归旧茔,时权葬,故称槁。”(15)吊会:聚集吊丧。(16)诣阙:谓赴朝堂。(17)坐:犯罪;判罪。
1703057090
1703057091 【译文】当初,马援在交址,常吃薏苡籽,用它可以使身体轻便,减少欲望,还能缓解瘴气的毒害。南方的薏苡籽较大,马援想留作种子,军队还朝时,装载了一车薏苡籽。当时被人认为是南方的珍奇宝物,权贵们皆有怨责之意。马援当时正受宠信,所以没有人上告。等到马援死了以后,就有人上书诬陷他,说以前运回的东西,都是明珠和有纹理的犀牛角。马武和于陵侯侯昱等,也都上书报告当时的情况,光武帝越发愤怒。马援的妻子儿女十分恐惧,不敢把马援的尸体运回家乡旧坟去安葬,只在洛阳城西买地数亩,草草地掩埋起来完事。宾客和故友也没有人敢去聚集吊丧。马援的侄子马严和马援的妻子儿女用草绳相缚连,到宫阙请罪。光武帝于是命人拿出梁松的奏书给他们看,他们才知道了马援获罪的原由,上书诉说冤情,前后共六次,言辞十分哀伤悲切,然后马援才得以正式安葬。
1703057092
1703057093 【原文】又前云阳令同郡朱勃(1),诣阙上书曰:“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故高祖赦蒯通(2),而以王礼葬田横(3),大臣旷然(4),咸不自疑。夫大将在外,谗言(5)在内,微过(6)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故章邯畏口而奔楚(7),燕将据聊而不下(8),岂其甘心末规(9)哉?悼巧言(10)之伤类也。窃见故伏波将军马援,拔自西州(11),钦慕圣义,间关(12)险难,触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傍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岂顾计哉!宁自知当要七郡之使,徼(13)封侯之福耶?”
1703057094
1703057095 【注释】(1)朱勃:生于汉成帝元延二年,卒年不详,字叔阳,扶风人。年十二。能诵诗书。常候马援兄况,辞言娴雅;时援才知书,见之自失。年未二十,右扶风请试守渭城宰。及马援为将军,勃只为云阳令,援待以旧恩而卑侮之,勃则与之愈亲,后援死,为人所陷,不得葬。时勃年六十,上书陈援功。书奏报,归田里。明帝即位,追赐勃子谷二千斛以旌之。勃有文集二卷。(2)高祖赦蒯通:蒯通,本名蒯彻,汉初范阳固城镇人,因为避汉武帝之讳而改为通。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后汉书集解》:蒯通说韩信背汉,高祖征通至,释不诛。(3)田横: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县东南)人。在秦末起义中收复齐国故地,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为齐相国,治国有方,后为齐王,在与汉王刘邦军队大战中退居山东半岛沿海及海岛,在刘邦称帝后因不齿降附称臣而自刎在洛阳附近,所率五百门士皆舍身殉义。李贤注:“田横初自称齐王,汉定天下,横犹以五百人保于海岛,高祖追横,横自杀,以王礼葬之。”(4)旷然:形容豁然通晓。(5)谗言:说坏话毁谤人。亦指坏话,挑拨离间的话。(6)微过:轻微的过失。(7)章邯畏口而奔楚:章邯(?—公元前205年),字少荣,章愍长子。秦末大将,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封雍王。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8)燕将据聊而不下:《史记》曰:“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于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9)末规:犹下策。(10)悼巧言:悼,恐惧。巧言,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11)西州:指陕西地区。(12)间关:曲折。李贤注:“间关犹崎岖也”。(13)徼:音腰。招致,求取。
1703057096
1703057097 【译文】又有前任云阳令、马援的同乡朱勃到宫阙上书说:“臣听说王者的德行以及圣明的政治,不会忘记人臣的功劳,采用他某一方面的美德,而不要求他具备所有方面。所以汉高祖赦免了蒯通并用王礼殡葬了田横,大臣们豁然开朗,都除去了心里的恐惧。大将征战在外,谗言却在宫内流传,有一点小过就记下来,大功却不计,这实在是治理国家所应谨慎对待的。所以秦大将章邯因为害怕谗言而投降了项羽,燕国的将军攻下了聊城而不敢回国,难道是他们甘心出此下策吗!他们是害怕谗言伤害善良的人啊!我私下了解到已故伏波将军马援,从西州被选拔,敬慕皇帝的圣德仁义,历经曲折艰险,冒着万死的危险,孤身立于众权贵之间,旁边却无一人帮他说话;他率军驰骋险境,深入虎口要地,难道他有过回头为自己考虑的时候吗?难道他已知道将要担任七郡之使官,求取封爵的福分吗?”
1703057098
1703057099 【原文】“八年,车驾(1)西讨隗嚣(2),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及吴汉下(3)陇,冀(4)路断隔,唯独狄(5)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寄命(6)漏刻(7)。援奉诏西使,镇慰(8)边众,乃招集豪杰,晓诱羌戎(9),谋如涌泉,势如转规(10),遂救倒悬(11)之急,存几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诛锄(12)先零(13),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14)贯胫(15)。又出征交址,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16)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一州。间复南讨,立陷临乡(17),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虽疫,援不独存。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二年,作三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害气(18),僵死军事,名灭爵绝,国土不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19)未闻其毁,卒遇三夫之言(20),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21),葬不归墓,怨隙(22)并兴,宗亲怖栗(23)。死者不能自列(24),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1703057100
1703057101 【注释】(1)车驾: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2)隗嚣:见前注。(3)下:离开。(4)冀:指冀县,战国秦武公所置。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南。(5)狄:古地名,今甘肃临洮县。(6)寄命:寄存之命。喻短暂的生命。(7)漏刻:顷刻。(8)镇慰:安抚慰问。(9)羌戎: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10)转规:转动圆形器物。喻一往无阻或毫无阻难。李贤注:“规,员也。”(11)倒悬:以人之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或危急。(12)诛锄:除灭;诛杀。(13)先零:先零部是西羌最大的部落,先零之名初见于《汉书·赵充国传》。(14)飞矢:飞驰的箭。(15)胫:人的小腿。(16)悔吝:悔恨。李贤注:“吝犹恨也。”(17)临乡:古地名,今湖南省桃源县。(18)害气:邪气;有害之气。(19)众庶:众民;百姓。(20)三夫之言: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21)杜门:闭门,堵门。(22)怨隙:嫌隙。(23)怖栗:亦作“怖栗”,害怕得发抖。(24)自列:自己陈述。
1703057102
1703057103 【译文】“建武八年,皇上西征隗嚣,征讨方针犹豫未定,各路兵力还未集中,马援提出了应当及时出兵的主张,终于击败了河西的敌人。等到吴汉败离陇上,进入冀县的道路已被断绝,只有马援所在的狄道为国家坚守,军民们饥饿困顿,命在旦夕。马援奉诏出使西方,安抚慰问边地民众,接着又招集豪杰,劝诱羌戎。智谋犹如泉涌,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于是挽救了形同倒悬的危急局面,保住了几乎失守的城池,保全了兵力使之得以挥师前进,取敌人的粮食而食,陇冀大致平定,而他自己却独守空郡。他只要动兵便立功,只要出师便能取胜。他诛灭了西羌最大的部落先零,追入山谷,勇猛作战,飞箭穿透了他的小腿;又出征交址,当地多瘴气,马援与妻子儿女生死诀别,毫无后悔、惜命之心,于是斩杀了征侧,平定了交州。之后他再度南征,立即攻陷了临乡,军队已取得功绩,但事业未成而身先死。将士们虽染瘟疫,马援也没有独自生存。说到战争,有的因持久而建立功勋,有的因急于取胜而导致失败;深入敌军中未必就能取胜,暂时不进未必就不对。人情常理哪有乐意长期驻守在险恶绝境中的道理,谁不想生还呢?马援效力于朝廷二十三年,北出塞外沙漠,南渡江海水域,顶着瘴气,死于军中,功名泯灭爵位被夺,封地也不能传给后人。天下人不知道他究竟犯了什么过失,老百姓也未听说过对他的毁谤,突然遇到众口一词的攻击,横遭谗言的诬陷毁谤,家属闭门不敢与外面交往,遗骸不能葬入祖墓,怨言嫌隙一齐而来,宗族亲属惊慌恐惧。死者不能自白冤屈,活着的人也不能为他辩冤,臣下我暗自为他伤悲。”
1703057104
1703057105 【原文】“夫明主醲(1)于用赏,约(2)于用刑。高祖尝与陈平(3)金四万斤,以间(4)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夫操孔父(5)之忠,不能自免于谗,此邹阳(6)之所悲也。惟陛下留思竖儒(7)之言,无使功臣怀恨黄泉。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圣王之祀,臣有五义(8)。若援所谓以死勤事者也。愿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绝、宜续,以厌(9)海内之望。臣年已六十,常伏(10)田里(11),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12),冒陈悲愤,战栗阙庭(13)。”书奏,报归田里。
1703057106
1703057107 【注释】(1)醲:浓厚。(2)约:少;省减;简约。(3)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伟大的谋略家。(4)间:离间。(5)孔父:指孔夫子。(6)邹阳:生卒不详,西汉散文家。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于世。(7)竖儒:对儒生的鄙称。有时用以谦称自己。(8)五义:礼记曰,“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9)厌:满足。(10)伏:居;栖身。(11)田里:泛指乡间,民间。(12)栾布哭彭越之义:栾布、彭越,人名。前书曰,彭越为梁王,栾布为梁大夫使于齐。越以谋反,枭首洛阳,诏有收视者捕之。布使还,奏事越头下,祠而哭之。(13)阙廷:朝廷,亦借指京城。
1703057108
1703057109 【译文】“英明的君主,应多多使用奖赏而减少施用刑罚。汉高祖曾给陈平黄金四万斤来离间楚军,不过问他如何支出与收入以及做了些什么,难道还会怀疑他是否用钱粮去离间楚军了吗?人具有孔夫子的忠诚却不能使自己避免谗言的伤害,这是邹阳所悲哀的事情。希望陛下能留意我这个无知儒生的话,不要让功臣含恨九泉。臣听说《春秋》的经义,人的罪过可用功劳来抵消。按圣明君主祭祀的原则,做臣子的能做到五义死后就可享祭祀。像马援,正是所谓的以死来尽心为国效劳的人啊。希望让公卿们来评议马援的功过,再决定应当是剥夺其爵位还是应当续封,来满足天下人的心愿。臣年已六十,经常伏居在民间,私下为栾布不顾禁令哭祭彭越的大义而感动。臣冒死陈述内心的悲愤,惶恐战栗于宫阙之上。”奏疏呈上后,有了答覆,他便返回乡里了。
1703057110
1703057111 【原文】子廖(1),字敬平,少以父任为郎,肃宗(2)甚尊重之。时皇太后躬履(3)节俭,事从简约。廖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4),以劝成德政,曰:“臣案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官(5),成帝御浣衣(6),哀帝去乐府(7)。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8)不从言也。夫改政移风(9),必有其本。”
1703057112
1703057113 【注释】(0)廖:马廖,马援长子,明德马皇后长兄。明德皇后既立,拜廖为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显宗崩,受遗诏典掌门禁,遂代赵熹为卫尉,肃宗甚尊重之。廖性质诚畏慎,不爱权势声名,尽心纳忠,不屑毁誉。有司连据旧典,奏封廖等,累让不得已,建初四年,遂受封为顺阳侯,以特进就第。每有赏赐,辄辞让不敢当,京师以是称之。永元四年,卒。(2)肃宗:孝章皇帝,名炟,明帝第五子。(3)躬履:亲身履行。(4)长乐宫:汉代天子母亲的代称。此指明德马皇后,章帝尊其为皇太后。(5)服官:官名。汉齐郡临灾产纨縠,陈留郡产锦锻,各设置服官,专掌宫廷衣着供应。在临灾也称三服官,因供应春夏冬三季衣服而得名。(6)浣衣:谓多次洗过的衣服,指旧衣。(7)乐府: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8)从行:仿效其行为。(9)改政移风:改变风气习俗。
1703057114
1703057115 【译文】马援长子马廖,字敬平,年轻时因父亲马援为官被保举为郎,深受章帝的尊重。当时皇太后亲身履行节俭,办事务从简省。马廖担心这种美德难以贯彻始终,上疏马太后,劝谏太后成就德政,说:“臣依据前代的诏命,认为百姓日用不足,是由于世人崇尚奢侈浪费。故而元帝免去服官,成帝常穿旧的衣服,哀帝去除乐府。然而奢侈浪费仍未停止,以至造成衰败混乱,原因是由于百姓效法朝廷的行为而不重视朝廷的言辞。改变风气习俗,必须抓住根本。”
[ 上一页 ]  [ :1.7030570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