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58764e+09
1703058764
1703058765 【译文】杨戏,字文然,犍为郡(武阳县)人。任射声校尉,著有《季汉辅臣赞》。〔《季汉辅臣赞》的注释中记载了诸葛亮给张裔、蒋琬的书信说:“佐官当中失去了杨颙,是朝廷中很大的损失。”《襄阳记》中说:“杨颙,字子昭,是丞相诸葛亮的主簿。诸葛亮曾经亲自校正文书,杨颙径直进去劝谏说:治理政务有一定的制度,上司下属都不可以超出自己的权职范围。请允许我为您用治家来打个比方。假如现在这里有一个人,派田奴从事耕作,让婢女负责烧饭,雄鸡报晓,狗来守盗,牛负载重物,马长途跋涉;家中事务无一荒废,所希求的都能满足,从容自在,高枕无忧,坐享饮食而已。忽然有一天他想亲自去做所有这些杂务,不再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结果劳苦身体,为这些琐碎的事务,而身心疲惫,终究一事无成。难道他的智慧还不如奴婢和鸡狗吗?不,这是失去了作为家主的法度所造成的。所以古人说‘坐着议论政事的人,称作王公;执行命令,亲身去做事情的人,称作士大夫’。邴吉不过问路上死人的事情,却担心耕牛因天热而喘;陈平不肯了解国家钱物谷粮的数量,而说这些事自有相关的人负责,他们确实是懂得官员职位和权限的法度。如今您治理政务,却亲自校改公文,终日汗流浃背,不是太操劳了吗?”诸葛亮感谢他的忠告。〕
1703058766
1703058767 【原文】又有“义阳傅肜(1),先主退军,断后拒战(2),兵人死尽。吴将语肜令降,肜骂曰:‘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子佥(3)为关中督都,景耀六年(4),又临危授命。”《蜀记》载:晋武帝诏曰:“蜀将傅佥,前在关城(5),身拒官军,致死不顾。佥父肜为刘备战亡。天下之善一也,岂由彼此以为异?”佥息著、募(6),后没入(7)奚官(8),免为庶人。
1703058768
1703058769 【注释】(1)傅肜(?—公元222年):肜,音容,又作傅彤,义阳(今河南桐柏)人氏,蜀汉将军。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为中军护卫,随刘备伐吴。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傅肜为保护刘备撤退,最终战死。(2)拒战:抵御抗击。(3)佥:傅佥,傅肜之子。任关中都督。景耀六年(公元263年),与魏军战于关城,阵亡。(4)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景耀,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三个年号,公元258年至公元263年,共计六年。(5)关城:即阳安关,又名“关头”。即北宋以后的阳平关。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镇附近。(6)佥息著募:卢弼注引胡三省曰:“息,子也。著与募,二子之名也。”(7)没入:谓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8)奚官:官名,职司养马,属少府。《晋书·职官志》:“少府,统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平准、奚官等令。”
1703058770
1703058771 【译文】〔又有义阳人傅肜,先主(伐吴)兵败撤退,傅肜在后掩护,阻击吴军,手下士兵全部阵亡。吴将喊话令傅肜投降,傅肜骂道:“吴狗!哪有会投降的汉将军!”于是战死。其子傅佥任关中都督。景耀六年,傅佥又临危授命(驻守阳安关口)。《蜀记》记载晋武帝的诏书说:“蜀将傅佥,之前在关城,亲自抵抗我朝官兵,致死也无所顾忌。傅佥的父亲傅肜为刘备战死。天下的善举,是一致的,怎么会因为敌我双方的不同而有差别呢?”傅佥的儿子傅著、傅募,后来被没入奚官做杂役,又被免为平民。〕
1703058772
1703058773 吴 志(上)
1703058774
1703058775 【原文】孙权(1),字仲谋,吴郡(2)人。策(3)弟也。策薨(4),以事授权。权待张昭(5)以师傅之礼,而周瑜(6)、程普(7)、吕范(8)等为将率(9)。招延俊秀(10),聘求名士(11),鲁肃、诸葛瑾(12)等始为宾客。分部(13)诸将,镇抚山越(14),讨不从命。赤乌元年(15),初,权信任校事(16)吕壹(17),壹性苛惨(18)。用法深刻(19),太子登(20)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21)伏诛(22),权引咎责躬(23),乃使中书郎(24)袁礼告谢(25)诸将,因问时事(26)所当损益(27)。
1703058776
1703058777 【注释】(1)孙权(公元182年-公元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吴国开国皇帝。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吴郡:郡名。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治所在原会稽郡的吴县(今苏州),辖吴县、娄县等十二县。(3)策:孙策(公元175年—公元200年),字伯符,孙坚之子,孙权长兄,吴国奠基者之一。(4)策薨:事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薨,音烘。(6)张昭:字子布,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孙策临亡,以弟孙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5)周瑜(公元175年—公元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吴著名将领,少年时即与孙策交好。(7)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吴将领。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卒。(8)吕范(?—公元228年):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初从孙策征战,后辅佐孙权。官至前将军、扬州牧,追赠大司马。(9)将率:同“将帅”。(10)招延俊秀:招延,招请,延请。俊秀,才智杰出的人。(11)聘求名士:聘求,犹聘召。名士,指名望高而不仕的人。(12)诸葛瑾:(公元174年-公元241年),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得孙权信赖,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孙权称帝后,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13)分部:谓部署,分派。(14)镇抚山越:镇抚,安抚。山越,古代对南方山区少数民族的通称。(15)赤乌元年:公元238年。赤乌,孙权的第四个年号,公元238年至公元251年,共计十四年。(16)校事:三国时魏、吴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吴也称校官。(17)吕壹(?—公元238年):嘉禾中任中书郎,为孙权所信任,委以校事,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刺探臣民言行。性苛惨,用法严酷。擅作威福,排陷无辜,诬告顾雍、朱据、刁嘉等官员。太子孙登数谏,孙权不听,群臣畏之侧目。赤乌初,事情败露,被处死。(18)苛惨:暴虐,残酷。(19)深刻:严峻,苛刻。(20)太子登:孙登(公元209年—公元241年),字子高,孙权长子(庶出)。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赤乌四年卒,年仅三十三岁。谥“宣太子”。(21)发露:指被揭露。(22)伏诛:被处死刑。(23)引咎责躬:同“引咎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24)中书郎:三国吴、蜀有此官,相当于魏的通事郎。中书令属官,辅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事务。(25)谢:道歉;认错。(26)时事:当时的政事;世事。(27)损益:兴革。
1703058778
1703058779 【译文】孙权,字仲谋,吴郡人,孙策之弟。孙策去世,把军国大事交付给孙权。孙权以老师的礼节对待张昭,而以周瑜、程普、吕范等人为将领;招请才智杰出的人,聘请有名望的士人,鲁肃、诸葛瑾等人作为他的宾客。孙权分派众将,安抚山越之民,讨伐其中不服从命令的人。赤乌元年,当初孙权信任校事官吕壹,而吕壹生性暴虐残酷,执法严刻。太子孙登为此多次进谏,孙权不接受,大臣们从此不敢讲话。后来吕壹奸恶的罪行败露而被处死,孙权引咎自责,于是派中书郎袁礼去向各位将领表示歉意,并询问当时政务中所应增加和革除之处。
1703058780
1703058781 【原文】孙休(1),字子烈,权第六子也。弟亮(2)废,孙綝(3)使迎休。改元(4)永安(5)。以丞相濮阳兴(6)及左将军张布(7)有旧恩,委之以事,布典宫省(8),兴关军国(9)。休锐意(10)于典籍,欲与韦曜(11)、盛冲讲论道艺(12)。曜、冲素皆切直(13)。布恐入侍(14),发其阴失,令己不得专(15),因妄饰说(16)以拒遏(17)之。休答曰:“孤之涉学(18),所见不少,其明君暗主、奸臣贼子,成败之事,无不览也。今曜等入,但欲与讲论书耳,不为从曜等始更受学(19)也。纵复如此,亦何所损?君特当以曜等恐道臣下奸变之事,以此不欲令入耳。”布得诏陈谢,重自序述(20),又言惧妨政事。休答曰:“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此无所为非,而君以为不宜,是以孤有所及耳。政务学业,其流各异,不相妨也。不图君今日在事(21),更行此于孤也,良所不取。”布拜表(22)叩头,休答曰:“聊相开悟(23)耳,何至叩头乎!如君之忠诚,远近所知。《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24)。’终之实难,君其终之。”初,休为王时,布为左右将督,素见信爱(25)。及至践祚(26),厚加宠待,专擅(27)国势(28),多行无礼。自嫌瑕(29)短,惧曜、冲言之,故尤患忌(30)。休虽解此旨,心不能悦,更恐其疑惧,竟如布意,废其讲业,不复使冲等入。
1703058782
1703058783 【注释】(1)孙休(公元235年-公元264年):字子烈,孙权第六子,吴国第三任皇帝。(2)弟亮:孙亮(公元243年-公元260年),字子明,吴国第二位皇帝,孙权第七子。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即位,时年十岁。公元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3)孙綝(公元231年—公元258年):綝,音身,字子通,吴国宗室,孙坚弟孙静之曾孙,孙暠之孙,孙绰之子,孙峻堂弟。孙峻死后,孙綝继孙峻掌握大权,专政嗜杀,废孙亮为会稽王而立孙休为帝。后被东吴宿将丁奉等人诛杀。(4)改元: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改元”。(5)永安:吴国景帝孙休的年号,公元258年至公元264年,共计七年。(6)濮阳兴(?—公元264年):字子元,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孙权时为上虞令,历任尚书左曹、五官中郎将、会稽大守。孙休即位,征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封外黄侯。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力主建丹杨湖田,事倍功半,百姓大怨。后迁为丞相。休卒,与张布迎立孙晧。任侍郎,领青州牧。为万彧所谮,徙广州,于道中被追杀,夷三族。(7)张布(?-公元264年):三国时吴将领。孙休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布由长水校尉迁辅义将军,封永康侯。旋为左将军。(8)宫省:犹宫禁。指皇宫。(9)关军国:关,参与;关心。军国,统军治国。(10)锐意:谓用心专一。(11)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少好学,能属文。孙权时,曾为尚书郎,迁太子中庶子。孙亮即位,诸葛恪辅政,表曜为太史令,撰吴书,华覈、薛莹等皆与参同。孙休即位,为中书郎、博士祭酒。孙晧时,封高陵亭侯,迁中书仆射,职省,为侍中,常领左国史。后被孙晧所杀。(12)道艺:指学问和技能。(13)切直:恳切率直。(14)入侍:入朝奉侍。(15)专:专断,擅自行事。(16)饰说:虚饰其辞,托辞掩饰。(17)遏:抑制,阻止。(18)涉学:谓研究学问。(19)受学:谓从师学习。(20)序述:叙述。(21)在事:居官任事。(22)拜表:上奏章。(23)开悟:领悟,解悟,(心窍)开通。(2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大雅·荡》。谓做事无不有个好的开端,但很少有坚持到底的。(25)信爱:信任喜爱,信任爱戴。(26)践祚:即位;登基。(27)专擅:独揽。(28)国势:国家的权力或政治形势。(29)瑕:比喻事物的缺点或人的过失、毛病。(30)患忌:嫌忌。
1703058784
1703058785 【译文】孙休,字子烈,孙权的第六个儿子。他的弟弟孙亮被废黜,孙綝派使臣迎立孙休,改年号为永安。孙休因为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与自己有昔日的恩情,就把政事委托给他们,张布掌管宫禁,濮阳兴参与统军治国。孙休一心研读典籍,想和博士祭酒韦曜、博士盛冲讲论学问和技能,韦曜、盛冲向来说话恳切正直,张布害怕他们入宫奉侍孙休时,会揭发他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失,使自己不能独断专行,就胡乱编造理由来阻止此事。孙休回答说:“我在研究学问时,所读到的东西不算少,对那些关于明君昏君、奸臣贼子的成败之事,无不阅览。而今让韦曜等人入宫,只是想和他们讲论书籍而已,并不是为了跟随韦曜等人重新开始学习。就算是跟随他们重新学习,又有什么害处呢?您只不过是担心韦曜等人会讲述臣下奸邪狡诈之事,因此不想让他们入宫吧。”张布得到诏书后立即谢罪,他重新叙述了自己的观点,又说是怕会妨碍政事。孙休回答说:“研读书籍之事,就怕人不喜欢,喜欢研读是不会有害处的,此事没有什么不对,而您却认为不适宜,所以我才有所论及。政务和学业,其品类各有不同,不会互相妨碍。没有想到您如今居官任事,却对朕研习典籍有如此看法,这是我很不赞成的。”张布呈上奏章叩头谢罪。孙休回答说:“姑且开导,使您明白罢了,何至于叩头谢罪啊!像您这样的忠诚,远近的人都知道。《诗经》中说:‘做事情无不有好的开头,但很少有坚持到底的。’能坚持到底确实困难,您应该坚持到底。”当初孙休做琅邪王时,张布为左右将督,素来受到信任宠爱;等到孙休登基后,对张布更加宠信厚待,于是张布独揽国家权力,做出许多无礼之事。他忌讳自己的毛病和短处,害怕韦曜、盛冲说出来,所以特别担忧、忌讳他们入宫。孙休虽然明白他的意思,心中不高兴,但是更怕张布猜疑畏惧,竟顺从了他的意思,废弃了讲论典籍之事,不再让盛冲等人进宫。
1703058786
1703058787 【原文】孙晧(1),字元宗,权孙也。休薨,迎立晧。《江表传》(2)曰:“晧初立,发优诏(3),恤士民,开仓廪(4),振贫乏,料(5)出宫女以配无妻,禽兽扰(6)于苑者放之。当时翕然(7)称为明主矣。”晧既得志,粗暴骄盈(8),多忌讳,好酒色,大小失望。凤皇二年(9),晧爱妾或使人至市,劫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10)陈声,素晧幸臣(11)也,绳之以法(12)。妾诉(13)晧,晧大怒,假他事,烧锯断声头,投其身于四望(14)之下。天玺元年(15),会稽(16)大守(17)车浚(18)、湘东(19)大守张咏不出筭缗(20),就在所(21)斩之,狥首(22)诸郡。《江表传》曰:浚在公清忠(23),值郡荒旱,民无资粮(24),表求振贷(25)。晧谓浚欲树私恩,遣人枭首(26)。又尚书熊睦,见晧酷虐(27),微有所谏,晧使人以刀环(28)撞杀之,身无完肌。
1703058788
1703058789 【注释】(1)孙晧(公元242年-公元284年):字元宗,一名彭祖,字晧宗。吴大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吴国末代皇帝,公元264年即位。(2)江表传:一说为主要记录孙吴人士的传记,西晋虞溥撰。(3)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4)仓廪:贮藏米谷的仓库。(5)料: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原文作“科”。科,考较;查核。卢弼注引胡三省曰:“科,条也。”(6)扰:侵扰。(7)翕然:一致貌。(8)粗暴骄盈:粗暴,粗鲁暴躁。骄盈,骄傲自满。(9)凤皇二年:公元273年。凤皇,孙晧的第五个年号,公元272年至公元274年,共计三年。(10)司市中郎将:官名。即主管集市贸易之官。(11)幸臣:得宠的臣子。(12)绳之以法:根据法律来制裁。(13)诉:诉说,告发。(14)四望:山名。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15)天玺元年:公元276年。孙晧的第七个年号,公元276年7月至12月,共计六个月。玺,音洗。(16)会稽:郡名。秦置,今江苏省东部及浙江省西部地。(17)大守:即“太守”,下同。(18)车浚(?—公元276年):后累迁会稽太守,史称“公清有政绩”。天玺元年,会稽郡大旱,而孙晧贪婪暴虐,征收算缗,浚拒不出本郡缗钱,且上表为民请求赈贷。孙晧以浚“欲树私恩”,遂遣人枭其首。浚,音俊。(19)湘东:郡名。太平二年(公元257年),以长沙郡东部设湘东郡,治酃县(今湖南衡阳)。(20)筭缗:古时税收的一种。筭,同“算”。(21)在所:犹言所在地。(22)狥首:谓传首示众。狥,同“徇”。(23)清忠:清正忠诚。(24)资粮:粮食之意,泛指钱粮。(25)振贷:赈济。(26)枭首:斩首并悬挂示众。(27)酷虐:残酷凶狠。(28)刀环:刀头上的环。
1703058790
1703058791 【译文】孙晧,字元宗,孙权之孙。孙休去世后,孙晧被迎立为皇帝。〔《江表传》记载:孙晧初即位时,颁布嘉奖的诏书,体恤百姓,打开仓库赈济贫民,考较后放出多余的宫女以许配无妻之人,放生侵扰园林的珍禽异兽,当时一致被人们称为明主。〕孙晧得志后,变得粗鲁凶暴,骄傲自满,多有忌讳,喜好酒色,大小官员都很失望。凤皇二年,孙晧的爱妾有时派人到集市上抢夺百姓的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向来是孙晧宠爱的臣子,(他仗恃孙晧的宠待)就将那些人绳之以法。爱妾告诉了孙晧,孙晧大怒,借其他事情用烧红的锯子锯断了陈声的头,把他的尸体扔到四望山下。天玺元年,会稽太守车浚、湘东太守张咏交不出算缗钱,孙晧便派人将他们就地处决,并将其首级送到各郡示众。〔《江表传》记载:车浚在任时,清正忠诚,适逢郡内发生旱灾,百姓没有粮食,车浚上奏请求赈济灾民。孙晧认为车浚想树立私恩,就派人将他斩首示众。又有尚书熊睦,看到孙晧残酷凶狠,稍有劝谏,孙晧便令人用刀环将他击杀,乃至死后体无完肤。〕
1703058792
1703058793 【原文】天纪三年(1),晋(2)命杜预(3)向江陵(4),王濬(5)、唐彬(6)浮江东下。初,晧每宴会群臣,无不咸令沉醉。置黄门郎(7)十人,特不与酒,侍立(8)终日,为司过(9)之吏,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10),逆视(11)之咎,谬言之愆(12),罔(13)有不举。大者即加威刑(14),小者辄以为罪。后宫数千,而采择无已。又激水入宫,宫人有不合意者,辄杀流之。或剥人之面,或凿(15)人之眼。岑昏(16)险谀(17)贵幸(18),致位九列(19)。好兴功役(20),众所患苦(21)。是以上下离心,莫为尽力,盖积恶已极,不复堪命(22)故也。四年,濬、彬所至,则土崩瓦解。晧奉书于濬。濬受晧之降(旧无濬受晧之降五字。补之)。
1703058794
1703058795 【注释】(1)天纪三年:公元279年。孙晧的第八个年号,公元277年至公元280年,共计四年。天纪四年三月,孙晧投降晋朝,东吴政权灭亡。(2)晋:朝代名。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3)杜预(公元222年—公元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任三国魏尚书郎、河南尹,西晋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4)江陵:地名。即今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三国时为荆州治所。(5)王濬(公元206年—公元285年):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今河南灵宝西)人。西晋著名将领,曾指挥灭吴战役。官至襄阳县侯,镇军大将军,谥号“武侯”。(6)唐彬(公元234年—公元294年):字儒宗,鲁国邹人。与王濬共伐吴,为众军前驱;灭吴后,征拜翊军校尉,封上庸县侯。晋元康初,拜使持节、前将军、领西戎校尉、雍州刺史。元康四年卒,终年六十岁。(7)黄门郎:官名。又称黄门侍郎,秦置,汉沿设。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宫禁之门黄闼,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8)侍立:恭顺的站立在旁边伺候。(9)司过:伺察其过失。司,通“伺”。(10)阙失:失误,错误。(11)逆视:《三国志·孙晧传》原文作“迕视”。迕视,迎面直视。谓以非礼的态度看人。(12)谬言之愆:谬言,妄言。愆,过错,罪过。(13)罔:无,没有。(14)威刑:严厉的刑法。(15)凿:穿空;打孔。(16)岑昏:孙晧佞臣,官至九卿之位,好兴土木,置人民劳苦于不顾。天纪四年(公元280年)三月,由于晋国伐吴节节胜利,东吴群臣数百人叩头请求孙晧杀岑昏,孙晧被迫答应,岑昏被杀。(17)险谀:奸诈谄媚。(18)贵幸:位尊且受君王宠信。(19)九列:九卿的职位。(20)功役:兴建土木工程的劳役。(21)患苦:憎恨,厌恶。(22)不复堪命:指无法再活下去。
1703058796
1703058797 【译文】天纪三年,晋国命杜预出兵江陵,王濬、唐彬沿长江东下。当初,孙晧每次与群臣宴饮,没有不让大家喝得大醉的。设置了黄门郎十人,特地不让他们饮酒,整日侍立一旁,作为伺察群臣过失的官员。宴会结束之后,各自奏报他们发现的过错,目光不逊的错误,妄言谬说的过失,没有不举报的。过错大的当即处以严刑,过错小的也会被记录为罪。后宫宫女有几千人,孙晧仍在民间不停的挑选美女。又引水入宫,宫女有不合他心意的,就杀死丢到水中冲走。有时剥下人的面皮,有时挖出人的眼睛。岑昏奸诈谄媚却位尊受宠,位列九卿。又喜欢征发劳役大兴土木,为百姓所痛恨。因此吴国上下离心离德,没有人愿意为孙晧尽力,这大概是因为他的罪恶已积累到了极点,臣民们都无法再承受的缘故。天纪四年,王濬、唐彬所到之处,吴军便土崩瓦解。孙晧向王濬献上降书,王濬接受了孙晧的投降。
1703058798
1703058799 【原文】张昭(1),字子布,彭城人也。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2),升堂拜母(3),如比肩之旧(4),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5),专归美(6)于昭。昭欲嘿(7)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也,进退不安。策闻之,欢笑曰:“昔管子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8),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1703058800
1703058801 【注释】(1)张昭(公元156年-公元236年):字子布,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孙策创业,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孙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2)长史:官名。秦置。汉相国、丞相,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为掾属之长,秩皆千石;边郡太守亦有长史,掌兵马,亦助太守掌兵。魏、晋与两汉略同。(3)升堂拜母:古代挚友相访,行登堂拜母礼,结通家之好,表示友谊的笃厚。(4)比肩之旧:比肩,并肩。旧,指老友,故人。(5)书疏:奏疏,信札。(6)归美:称许,赞美。(7)嘿:用同“默”。不说话,不出声。(8)一则仲父,二则仲父:卢弼注引《新序》曰:“有司请吏于齐桓公,公曰以告仲父。有司又请,公曰以告仲父。在侧者曰:一则告仲父,二则告仲父,易哉为君。公曰:吾未得仲父则难,已得仲父,曷为其不易?故王者劳于求贤,佚于得人。”
1703058802
1703058803 【译文】张昭,字子布,彭城人。孙策在江东开创基业,任命张昭为长史,和他一起登堂拜见自己的母亲,就像是关系亲密的同辈老友,行政和军事的公务,一概委托张昭处理。张昭每逢收到北方士大夫的来信,信中都把治理江东的成绩归功于张昭,张昭想保持沉默而不告诉别人,却担心别人会以为自己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拿出来给孙策看,又怕不合适,因而进退两难,惴惴不安。孙策听说后,高兴地笑着说:“从前管仲辅佐齐桓公,官员们请示事情时齐桓公总是说:去问仲父,去问仲父,最终齐桓公成为了春秋霸主之首。如今子布贤明,我能任用他,他的功名难道不是在于我对他的任用吗!”
1703058804
1703058805 【原文】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每田猎(1),常乘马射虎,虎常(2)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3)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4)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柰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5),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曰:“昔纣为糟丘(6)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嘿然(7)有惭色,遂罢酒。
1703058806
1703058807 【注释】(1)田猎:打猎。(2)常:通“尝”。曾经。(3)驱使:调遣;使用。(4)校勇:较量勇力。(5)酣饮:畅饮;痛饮。(6)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7)嘿然:沉默无言的样子。嘿,音末。
1703058808
1703058809 【译文】孙策临终把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群臣拥立孙权为主并辅佐他。孙权每当外出打猎,常常骑马射虎,老虎曾扑上来抓住了孙权的马鞍。张昭看到后改变脸色,上前说:“将军有什么必要这样做呢?作为君主,是指他能够驾驭英雄,任用群贤,难道是指在原野上驰马追逐,与猛兽比试勇力吗?若一旦发生意外,怎么面对天下人的嘲笑呢?”孙权向张昭致歉,说:“我年轻,考虑事情不够长远。”孙权在武昌时,登临钓台与群臣饮酒,众人大醉。孙权派人向群臣洒水,说:“今日痛饮,只有醉倒在台上,才可罢休。”张昭神色严肃、一言不发,径自出外坐在车上。孙权派人叫他回来,对他说:“这只是为了一起取乐罢了,您为什么发怒呢?”张昭说:“从前商纣王用过的酒糟堆成了山丘,以酒为池,彻夜痛饮,当时他也认为这是乐事,而不认为是恶事。”孙权沉默不语,露出惭愧的脸色,于是停止了饮酒。
1703058810
1703058811 【原文】每朝见言论,辞气壮厉(1),义形于色(2)。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遣中使(3)劳问(4),因请见昭,昭曰:“昔太后(5)、桓王(6)不以老臣属(7)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8),以报厚恩,使泯没(9)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10)浅短,违逆盛旨(11),自分幽沦(12),长弃沟壑,不图(13)复蒙引见,得奉帷幄(14)。然臣愚(15)所以事国,志在忠益(16)毕命(17)而已。若乃(18)变心易虑(19),以偷荣取容(20),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1703058812
1703058813 【注释】(1)辞气壮厉:辞气,语气;口气。壮厉,刚直毅烈。(2)义形于色:正义之色现于颜面。(3)中使:官名,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4)劳问:慰问。(5)太后:卢弼注引胡三省曰:“太后,谓权母吴氏也。”(6)桓王:指孙策。孙权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7)属:委托。(8)臣节:人臣的节操。(9)泯没:消灭,消失。常用为死的婉称。(10)意虑:思虑。(11)盛旨:《三国志·张昭传》原文作“圣旨”。(12)自分幽沦:自分,自料,自以为。幽沦,沉沦,陷没。(13)不图:不料。(14)帷幄:指帝王。天子居处必设帷幄,故称。(15)然臣愚:《三国志·张昭传》原文作“然臣愚心。”(16)忠益:犹忠效。(17)毕命:指老死,寿终。(18)若乃:至于。用于句子开头,表示另起一事。(19)变心易虑:改变思想,改变打算。(20)偷荣取容:偷荣,窃取荣禄。取容,讨好别人以求自己安身。
[ 上一页 ]  [ :1.7030587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