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59014
1703059015
【原文】“昔桀、纣灭由妖妇(1),幽厉乱在嬖妾(2)。先帝览(览作鉴)之,以为身戒,故左右不置婬邪之色,后房无旷积之女。今中宫(3)万数,不备嫔嫱(4),外多鳏夫(5),女吟于中,是不遵先帝五也。先帝忧劳万机,犹惧有失。陛下临祚(6)以来,游戏后宫,眩惑妇女,乃令庶事多旷(7),下吏容奸欺,是不遵先帝六也。先帝笃尚朴素,服不纯丽(8),宫无高台,物无雕饰。而陛下征调(9)州郡,竭民财力,土被玄黄(10),宫有朱紫,是不遵先帝七也。先帝外杖顾、陆(11)、朱(12)、张(13),内近胡综(14)、薛莹,是以庶绩雍熙(15),邦内清肃。今者外非其任,内非其人,陈声、曹辅(16),斗筲(17)小吏,先帝之所弃,而陛下幸之,是不遵先帝八也。
1703059016
1703059017
【注释】(1)桀、纣灭由妖妇:卢弼注:“桀之亡由末喜,纣之亡由妲己。”(2)幽厉乱在嬖妾:卢弼注:“《史记》:周厉王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苪良夫谏,厉王不听。又云:幽王嬖爱褒姒。”幽,周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涅。在位期间,宠爱褒姒,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灾害频发。此后犬戎攻破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厉,周厉王。嬖妾,犹爱妾。(3)中宫:宫中。(4)嫔嫱:音贫墙,宫中女官,天子诸侯姬妾。(5)鳏夫:成年无妻或丧妻的人。鳏,音官。(6)临祚:谓帝王即位。(7)庶事多旷:庶,众多。旷,荒废。(8)纯丽:精美华丽。(9)征调:征集、调用人员或物资等。(10)玄黄:指彩色的丝织物。(11)顾、陆:顾,指顾雍。陆,指陆逊。(12)朱:指朱然。(公元182年—公元249年),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要将领,原姓施,朱治的养子。猇亭之战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以勇烈闻名,公元247年,拜大都督,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13)张:指张昭(公元156年—公元236年),字子布,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受孙策托孤之任,竭力辅佐孙权,官至辅吴将军,谥曰文侯。(14)胡综:生于公元183年,卒于公元264年,字伟则,汝南固始人也。孙权称帝后,任侍中,进封乡侯。赤乌六年卒。(15)庶绩雍熙:庶绩,各种事业。雍熙,谓和乐升平。(16)陈声、曹辅:陈声(?—公元273年),三国时吴官吏。孙晧时,为中书丞、司市中郎将(主管集市贸易的官员),吴帝孙晧的宠臣。以对孙晧爱妾使人至市劫夺百姓财物绳之以法,触怒孙晧。晧假借他事烧锯断其头,将其身扔于四望之下。曹辅,生平未详。(17)斗筲:斗与筲。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皆量小的容器。比喻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窄。
1703059018
1703059019
【译文】从前夏桀、商纣的灭亡是由于迷恋妖艳的妇人,周幽王、周厉王时发生动乱,是因为宠幸爱妾。先帝吸取这些教训,以此做为自身的借鉴,所以身边不安派淫邪的美色,后宫没有积聚闲置多余的女子。而今宫中的女子数以万计,不可能都有机会当上妃嫔。宫外有许多无妻的男子,而许多女子却在宫中叹息,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五件事。先帝为政务而忧愁劳苦,(即便如此)仍害怕有失误的地方,而陛下登基以来,在后宫游乐嬉戏,迷恋女色,使得各种政事多有荒废,而下面的官员包容邪恶,虚伪欺诈。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六件事。先帝非常崇尚俭朴,衣服不要求精美华丽,宫中不建高大的楼台,所用器物也不加雕琢装饰。然而陛下却向地方州郡征调人力、物力,耗尽了百姓的财力,宫里地面铺的是用各种颜色的丝帛织成的席、毯,宫中充满了红紫的色彩。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七件事。先帝在外务上依仗的是顾雍、陆逊、朱然、张昭等人,对内则亲近胡综、薛莹,所以各项事业显得和谐兴盛,国内清平安宁。如今在外的官员不胜任其职务,朝内的官员也不是合适的人选,陈声、曹辅都是才识短浅的小官吏,是被先帝抛弃不用的人,而陛下却宠爱他们,这是陛下不遵行先帝遗范的第八件事。”
1703059020
1703059021
【原文】“先帝每宴见群臣,抑损醇醲(1),臣下终日无失慢之尤(2)。而陛下拘以视瞻(3)之敬,惧以不尽(4)之酒,无异商辛(5)长夜之饮,是不遵先帝九也。昔汉之桓、灵(6),亲近宦竖(7),大失民心。今高通、羊度(8),黄门(9)小人,而陛下赏以重爵,权以战兵。若江渚(10)有难,则度等之武不能御侮(11)明矣,是不遵先帝十也。今宫女旷积,而黄门复走州郡,条牒(12)民女,有钱则舍,无钱则取,怨呼道路,母子死诀(13),是不遵先帝十一也。先帝在时,亦养诸王太子,若取乳母,其夫复(14)役,赐与钱财,时遣归来,视其弱息(15)。今则不然,夫妇生离,夫故作役,儿从(16)后死,家为空户,是不遵先帝十二也。
1703059022
1703059023
【注释】(1)抑损醇醲:抑损,限制,减省。醇醲,亦作“醇浓”,酒味浓厚甘美。(2)尤:过失,罪愆。(3)视瞻:观看,瞻望。(4)不尽:未完,无尽。(5)商辛:即商纣王,名受,号帝辛。(6)桓灵:东汉后期桓帝与灵帝的并称。(7)宦竖:对宦官的贱称。(8)高通、羊度:二人皆为三国时吴宦官。得吴主孙晧宠信,赏以重爵,使领战兵。陆凯斥之为“黄门小人”。(9)黄门:宦者,太鉴。因东汉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为宦者充任,故称。(10)江渚:江,指长江。渚,指水边。即东吴的长江边防。(11)御侮:谓抵御外侮。(12)条牒:通令,通告。(13)诀:将远离或久别而告别,多指生死告别。(14)复:谓免除徭役或赋税。(15)弱息:幼弱的子女。(16)从:跟从,跟随。
1703059024
1703059025
【译文】“先帝每次设宴会见群臣,总是限制大家饮酒过量,所以臣下终日也没有失礼和怠慢的过失。而陛下却用瞻望是否恭敬来约束群臣,又让他们因没完没了的喝酒而感到惶恐,这和商纣的彻夜长饮没有什么两样。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九件事。过去汉朝的桓帝、灵帝,因亲近宦官而大失民心。现今高通、羊度,都是出身宦官的小人,而陛下却赏赐他们很高的爵位,让他们掌握领兵的权利。如果长江防线上有危险,那么凭羊度等人的军事才干,很明显是不足以抵御外敌侵略的。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十件事。如今皇宫内的女子闲置积聚,而宦官们还奔走于各地州郡,通令挑选民间美女,给钱的就放过,没有钱的就带走,哀怨悲呼的声音不绝于途,造成母女生离死别的惨状。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十一件事。先帝在的时候,同样也抚养诸王和太子,如果选取了奶娘,那么对她的丈夫就免除劳役,并赐给钱财,还时常让乳母回家探视自己幼小的子女。如今则不是这样,(乳母)夫妇被活生生的拆散,丈夫依旧要去服役,幼儿随后便会饿死,这些家庭就成了空户。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十二件事。”
1703059026
1703059027
【原文】“先帝叹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其次也,三者孤(1)存之于心。’今则不然,农桑并废,是不遵先帝十三也。先帝简士,不拘贵贱,任之乡闾(2),效(3)之于事,举者不虚,受者不妄。今则不然,浮华者登,朋党者进,是不遵先帝十四也。先帝战士,不给他役,江渚有事,责(4)其死效。今之战士,供给众役,廪赐不赡(5),是不遵先帝十五也。夫赏以劝(6)功,罚以禁邪,赏罚不中(7),则士民散失。今江边将士,死不见哀(8),劳不见赏,是不遵先帝十六也。
1703059028
1703059029
【注释】(1)孤:古代诸侯君王的自称。春秋时诸侯自称寡人,有凶事则称孤,后渐无区别。此为孙权自称。(2)乡闾: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3)效:通“校”,考核,考查。(4)责:要求,期望。(5)廪赐不赡:廪赐,俸禄和赏赐。不赡,不足。(6)劝:奖勉,鼓励。(7)不中:不适合,不适当。(8)见哀:见,被,受到。哀,慰问,哀悼。
1703059030
1703059031
【译文】“先帝曾叹息着说:‘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吃饭为最重要的事,其次就是穿衣了。这三件事孤牢记在心中。’而今却不是这样,农耕和蚕桑都荒废了。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十三件事。先帝挑选人才,不拘泥于身分的贵贱,(对举荐的人才)先让他到乡闾基层去任职,通过实际工作来考察其才能。如此则举荐者不能作假,被举荐的人也不敢妄为。现在却不是这样,虚浮不实的人得到提拔,结党营私的人受到进用。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十四件事。先帝时的战士,不分配他们别的劳役,一旦长江防线有战事,就责成他们拼死效命。可是今天的战士,要服各种各样的劳役,而供给他们的粮食和俸禄却不充足,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十五件事。奖赏是用来勉励人们立功的,刑罚是用来禁止人们作恶的。奖赏和刑罚使用得不恰当,那么士兵和百姓就会离散逃走。而今守卫长江边防的官兵,死亡了却得不到哀抚,辛劳有功而得不到奖赏。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十六件事。”
1703059032
1703059033
【原文】“今在所鉴司(1),已为烦猥(2),兼有内使(3)扰乱其中,一民十吏,何以堪命(4)?是不遵先帝十七也。夫校事(5),吏民之仇。先帝末年,虽有吕壹、钱钦(6)等,皆诛夷(7)以谢百姓。今复张立校曹(8),纵吏言事,是不遵先帝十八也。先帝时,居官者咸久于其位,然后考绩黜陟(9)。今州郡职司,或莅政无几(10),便征召迁转(11),纷纭道路,伤财害民,于是为甚,是不遵先帝十九也。先帝每察竟解(12)之奏,常留心推接(13),是以狱无冤囚,死者吞声。今则违之,是不遵先帝二十也。若臣言可录,藏之盟府(14)。如其虚妄,治臣之罪。愿陛下留意。”
1703059034
1703059035
【注释】(1)在所鉴司:在所,犹言所在地。鉴司,负有鉴察之责的官吏。汉以后的司隶校尉和督察州县的刺史、转动使、按察使、布政使等通称为鉴司。(2)烦猥:繁杂琐碎。(3)内使:传达皇帝诏令的内鉴。(4)何以堪命:何以,怎么。堪,能够,可以。命,生存,生活。(5)校事:三国时魏、吴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吴也称校官。(6)钱钦:三国时吴官吏。曾任校事官,专司侦察刺探吏民之行止,作威作福,排陷无辜。后为孙权所杀。(7)诛夷:杀戮,诛杀。(8)校曹:即校事。(9)考绩黜陟: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10)莅政无几:莅政,掌管政事。无几,谓时间不多,不久。(11)迁转:指官员换防,调动任所。(12)竟解:竟,终了,完毕。解,古代下级向上级行文报告。(13)推接:《三国志》原文作“推按”。即推究审问之意。(14)盟府:古代掌管保存盟约文书的官府。
1703059036
1703059037
【译文】“如今在各地的鉴察官员,已经是繁多杂乱,再加上还有宫中派出的使者在其中扰乱,一个百姓十个官吏,百姓怎么能活得下去呢?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十七件事。校事之官可以说是官吏和百姓的仇敌。先帝末年,虽然有吕壹、钱钦等校事官,但不久就都将他们处死以向百姓表示歉意。而今又公开设立校曹,放纵官吏举报告发。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十八件事。先帝时,当官的人都长久的担任其职务,然后对他们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贬黜或提升。而今州郡的在职官员,有的到任理政没多久,就被征召升官或者转任他职,送旧迎新的队伍充满道路,劳民伤财,在这件事上是最为严重的。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十九件事。先帝每次审察终审案件的上报文书,总要留心推究审问,所以鉴狱里没有被冤枉的囚犯,被判死刑的人也无言可辩。如今却违背了这种做法。这是陛下不遵从先帝遗范的第二十件事。如果臣的话可以采用,就请陛下把它收藏在盟府中;如果其中所言虚妄,就请依法惩处臣的罪过。希望陛下留意臣的话。”
1703059038
1703059039
【原文】《江表传》曰:“晧所行弥暴,凯知其将亡,上表曰:‘臣闻恶不可积,过不可长。是以古人惧不闻非,立敢谏之鼓(1)。武公九十,思闻警诫(2)。臣察陛下,无思警诫之义,而有积恶之渐(3),臣深忧之,故略陈其要。陛下宜克己复礼(4),述(5)履(6)前德,不可捐弃(7)臣言,而放奢意。意日奢,情(8)日至;吏日欺(9),民日离(10)。则上不信下,下当疑上,骨肉相刻(11),公子将奔(12)。臣虽愚暗(13)于天命,以心审(14)之,败(15)不过二十稔(16)也。臣常忿(17)亡国之人夏桀、殷纣,亦不可使后人复忿陛下也。臣受国恩,奉朝三世(18),复以余年,值遇陛下,不能循俗(19),与众沉浮(20)。若比干(21)、伍员(22),以忠见戮,以正见疑,自谓毕足(23),无所余恨(24),灰身泉壤(25),无负先帝,愿陛下九思(26),社稷存焉。’
1703059040
1703059041
【注释】(1)敢谏之鼓:进谏者所击之鼓,即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2)武公九十,思闻警诫:《国语·楚语》:“左史倚相曰: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于是乎作懿戒,以自警也。”警诫,警告劝诫。(3)渐:引申为端倪,迹象。(4)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5)述:遵循,继承。(6)履:执行,实行。(7)捐弃:抛弃。(8)情:欲望。(9)欺:欺负;凌侮。(10)离:背离。(11)刻:伤害。(12)奔:败逃,逃亡。(13)愚暗:亦作“愚黯”,愚钝而不明事理。(14)审:详究,细察。(15)败:衰落,衰弱。(16)稔:年。(17)忿:愤怒,怨恨。(18)三世:指孙晧之前的三位东吴君主,即孙权、孙亮、孙休。(19)循俗:从俗。(20)沉浮:谓趋时随俗,随波逐流。(21)比干:子姓,名干,沫邑人(今卫辉市北)。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丞相)。后被纣王残杀,终年六十三岁。《史记·殷本纪》:“王子比干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22)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23)毕足:完全满足。(24)余恨:遗憾。(25)灰身泉壤:灰身,犹言粉身碎骨。泉壤,犹泉下,地下,指墓穴。(26)九思:泛指反复思考。《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703059042
1703059043
【译文】〔《江表传》说:孙晧的行为愈发残暴,陆凯知道孙晧即将灭亡,上表说:“臣听说恶不可积累,过失不可增长。因此古人担心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就设立了进谏之鼓。卫武公九十五岁的时候,还想着听到警告劝诫的话。臣观察陛下没有认真思考警诫之词的意思,却有积累恶行的迹象,臣为此深感忧虑,所以想简略的向陛下陈述一些要点。陛下应当自我约束,使言行合乎先王的礼法,遵循履行先人之德,不要对臣的话置若罔闻,而放纵奢侈的念头。心念日渐奢侈,欲望就日渐增长;官吏愈来愈欺辱百姓,百姓就愈来愈背离朝廷。那么在上位者不相信下面的人,下面的人也必定怀疑在上位者。亲族间互相残害,宗室王子中就会有人被迫出逃。臣虽愚钝,不明天命,但心中细细推究,这样下去败亡的时间不会超过二十年。臣常愤恨亡国的人,像夏桀、商纣,当然也不愿意让后人再痛恨陛下。臣承蒙国恩,前后侍奉三代帝王,又在晚年幸逢陛下,臣不能顺从流俗,与大众随波逐流,若臣像比干、伍子胥一样,因忠诚而被杀害,因正直而遭猜疑,自己也就满足了,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纵然粉身碎骨,在九泉之下也不会辜负先帝了。希望陛下再三慎思,国家社稷才会得以保全啊!”〕
1703059044
1703059045
【原文】“初,晧始起宫,凯上表谏,不听。凯重表曰:‘臣闻宫功(1)当起,夙夜反侧(2),是以频烦上事(3),往往留中(4),不见省(5)报,于邑(6)叹息。昨食时,被诏(7)曰:君所陈,诚是大趣(8),然未合鄙意(9),如何?此宫殿不利(10),宜当避之,乃可以妨劳役,长坐不利宫乎?父之不安,子亦何倚(11)?臣伏读(12)一周,不觉气结(13)于胸,而涕泣雨集(14)。臣年已六十九(15),荣禄已重(16),于臣过望(17),复何所冀(18)?所以勤勤(19)数进苦言(20)者,臣伏念大皇帝创基立业(21),劳苦勤至。今强敌当涂,西州倾覆(22),孤疲之民,宜当畜养,广力肆业(23),以备其(其作有)虞(24)。且始徙都(25),属有军征,战士流离,州郡搔扰(26),而大功复起,征召四方,斯非保国致治(27)之渐也。臣闻为人主者,攘灾(28)以德,除咎(29)以义。今宫室之不利,但当克己复礼,笃(30)祖宗之至道,愍黎庶(31)之困苦,何忧宫之不安、灾之不销乎?陛下不务修德而筑宫,若德之不修,行之不贵,虽殷辛之瑶台(32),秦始之阿房,何止而不丧身覆国,宗庙作墟(33)乎?夫兴土功,高台榭(34),既致水旱,民又多疾(35),其不疑也。为父长安,使子无倚,此乃子离于父、臣离于陛下之象(36)也。臣子壹离,虽念刮骨肉(37),茅茨不翦(38),复何益焉?大皇帝之时,寇钞慑威(39),南州(40)无事,尚犹冲让(41),未肯(42)筑宫,况陛下危侧(43)之世,乏大皇帝之德,可不思哉?可不虑哉?愿陛下留意,臣不虚言(44)也。’”
1703059046
1703059047
【注释】(1)宫功:房屋的修建。(2)夙夜反侧:夙夜,朝夕,日夜。反侧,翻来覆去,转动身体,形容不能安然入睡。(3)上事:向朝廷上书言事。(4)留中:指将臣子上的奏章留置宫禁之中,不交办。(5)省:泛指观看,阅览。(6)于邑:亦作“于悒”,忧郁烦闷。(7)被诏:承受诏命。(8)大趣:大旨,主要的旨趣。(9)鄙意:谦辞,称自己的意见。(10)然未合鄙意,如何此宫殿不利:断句疑为:“然未合鄙意如何?此宫殿不利,”(11)倚:依赖。(12)伏读:谓恭敬的阅读。“伏”为表敬之词。(13)气结:呼吸不畅,形容心情郁闷。(14)涕泣雨集:涕泣,哭泣,流泪。雨集,如雨一样密集。极言其多。(15)臣年已六十九:即宝鼎元年(公元266年)。(16)荣禄已重:荣禄,谓功名利禄。重,尊,尊贵。(17)过望:超过自己原来的希望。(18)冀:希望,盼望。(19)勤勤:恳切至诚。(20)苦言:诤言,逆耳之言。(21)臣伏念大皇帝创基立业:伏念,伏,敬词。念,念及,想到。旧时致书于尊者多用之。大皇帝,指孙权。孙权谥曰“大皇帝”。创基立业,指建立吴国的基业。(22)西州倾覆:指蜀国为晋所灭。西州,指巴蜀地区。倾覆,颠覆,覆灭。(23)肆业:勤于所业,多指农业。(24)以备其虞:《三国志》原文作“以备有虞”。备,防备,戒备。虞,忧虑,忧患。(25)且始徙都:甘露元年,孙晧从建业迁都武昌。(26)搔扰:动乱不安,扰乱。(27)致治: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28)攘灾:禳除灾祸。攘,通“禳”。(29)咎:罪过,过失。(30)笃:笃行,切实履行。(31)黎庶:黎民。(32)殷辛之瑶台:殷辛,即商纣王。纣王统治后期,荒淫无度,穷奢极欲,曾建鹿台,“其大三里,高千尺”,是纣王积财之处。瑶台,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33)宗庙作墟: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墟,废址。(34)台榭:台榭,台和榭,亦泛指楼台等建筑物。(35)疾:痛苦,困苦。(36)象:征兆,迹象。(37)虽念刮骨肉:《三国志》原文作“虽念克骨”。(38)茅茨不翦:用茅草覆盖屋顶,且没有修剪整齐。谓崇尚俭朴,不事修饰。《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茅茨,亦作“茆茨”。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39)寇钞慑威:寇钞,亦作“寇抄”,劫掠之意,此代指劫掠之人,即侵略者,敌人。慑,恐惧。(40)南州:泛指南方地区。(41)冲让:谦让。(42)肯:表示乐意、愿意。(43)危侧:危殆。(44)虚言:指空说,空讲。
1703059048
1703059049
【译文】〔当初,孙晧开始兴建宫殿时,陆凯曾上表劝谏,孙晧不听。陆凯又上表说:“臣听说宫殿的修建将要兴起,彻夜难以入睡,所以频频上书,而(奏表)往往被留在宫中,不见交办,也不见审阅批复,臣因此忧郁叹息。昨天吃饭时得到诏书说:‘您所讲得确实是大道理,但不合寡人之意,为什么?这个宫殿不吉利,应该避开它。难道可以为了不影响劳役,长期住在不吉利的宫殿里吗?父亲不平安,那儿子还有什么可依靠的?’臣恭敬的把诏书读了一遍,不禁感到心中忧郁,泪如雨下。臣已经六十九岁了,得到的功名利禄已经很高了,早已超过了臣自己的希望,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臣之所以至诚恳切的多次以诤言进谏的原因,是臣想到大皇帝创立基业时,非常辛勤劳苦。现在强敌当前,西边的蜀国已被晋国所灭。对孤弱疲惫的百姓,应当让他们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生产,以防备可能发生的危难。而且先前迁都,已有军队的征调,使将士流转离散,地方上受到扰乱。现在又大兴土木、向各地征调劳役,这不是安定国家、使政治清明的迹象。臣听说,做君主的应当用德行消除灾祸,用道义消除罪过。现在宫殿不吉利,只是应当自我约束,使言行符合先王的礼法,笃行祖宗高尚的道德,怜悯人民的困苦,何必忧愁宫殿不吉利、灾难不能消除呢?陛下不致力于修积德行,却修筑宫殿。如果德行不修养,行为不高尚,即使是商纣王的瑶台、秦始皇的阿房宫,又怎么能保证不身死国亡、宗庙变为废墟呢?大兴土木,建造高大的亭台楼阁,既会导致水旱灾害,又会使百姓更加困苦,这是毋庸置疑的。做父亲的长久安乐,却使儿子没有依靠,这就是儿子离开父亲、臣子离心于陛下的征兆啊。臣下、子民一离散,即使再深切的想念他们,像尧那样住茅草搭成的房屋,又有什么用呢?大皇帝时,敌人摄于他的威势,南方没有战事。(即便如此)他尚且仍旧谦让,不肯修筑宫殿。何况陛下现在正处于国家面临危险的时期,又缺乏大皇帝的德行,能不慎思吗?能不熟虑吗?希望陛下留意,臣说的都是实话啊。”〕
1703059050
1703059051
【原文】楼玄(1),字承先,沛郡(2)人也。孙晧即位,为大司农(3),主殿中事,应对切直(4),渐见责怒(5)。后人诬白玄与贺邵(6)相逢,驻(7)共耳语(8)大笑,谤讪(9)政事,遂被诏诘责(10),送付广州。徙交趾(11),别敕令杀之(12)。
1703059052
1703059053
【注释】(1)楼玄:生年不详,卒于公元275年,字承先,东吴沛郡蕲(今安徽省宿州市)人,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任鉴农御史。孙晧即位,与王蕃、郭逴、万彧为散骑中常侍,出为会稽太守,入为大司农。后来提拔为宫下镇禁中侯,主殿中事。因直言极谏,流放广州。天册元年(公元275年),被孙晧密令逼迫自杀。(2)沛郡:治相县(今安徽淮北市境内),又称四川郡、泗水郡、沛国,是从秦朝开始设立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四川”之名来自于当时境内淮河、沂水、濉水、泗水四条主要河流。江苏旧徐州、淮安、邳州、安徽旧凤阳、宿州、泗州皆其境。(3)大司农:官名,秦置治粟内史,汉景帝时改称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掌租税钱榖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4)切直:恳切率直。(5)责怒:怒责;严责。(6)贺邵:生于公元226年,卒于公元275年,字兴伯,会稽山阴(今绍兴)人。详见下传。(7)驻:卢弼注引胡三省曰:“驻,驻车也。”(8)耳语:附耳低语。(9)谤讪:毁谤讥刺。(10)诘责:责问。(11)徙交趾:徙,贬谪,流放。交趾,亦作“交址”。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汉武帝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东汉末改为交州。(12)别敕令杀之:《三国志·楼玄传》:“晧疾玄名声,复徙玄及子据,付交址将张奕,使以战自效,阴别敕奕,令杀之。”别,另,另外。敕,古时自上告下之词。
1703059054
1703059055
【译文】楼玄,字承先,沛郡(蕲县)人。孙晧即位后,拜为大司农。主管宫殿中各项事务。他对答问题恳切直率(多次违逆了孙晧的心意),逐渐受到孙晧的怒责。后来有人诬告说楼玄与贺邵相遇时,在路上停下车来附耳低语又大笑,毁谤政事,于是受到孙晧下诏责问,被流放到广州,后又流放到更远的交趾郡。孙晧暗中又另下一道指令(派人)杀死楼玄。
1703059056
1703059057
【原文】贺邵(1),字兴伯,会稽(2)人也。孙晧时,迁中书令。晧凶暴骄矜(3),政事日弊(4),邵上疏谏曰:“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5)之内而知万里之情,垂拱衽席(6)之上而明照八极(7)之际者,任贤(8)之功也。陛下宜旌贤表善(9),以康(10)庶政。自顷年已来,朝列纷错(11),真伪相贸(12),上下空任,文武旷位,外无山岳之镇(13),内无拾遗(14)之臣。佞谀(15)之徒抚翼天飞(16),干弄(17)朝威,盗窃荣利(18),而忠良排坠(19),信臣(20)被害。是以正士摧方(21),而庸臣苟媚(22),遂使清流(23)变浊,忠臣结舌(24)。陛下处九天(25)之上,隐百重之室(26),言出风靡(27),令行景从(28),媾近(29)(媾近作亲洽)宠媚之臣,日闻顺意之辞,将谓此辈实贤,而天下已平也。臣心所不安,敢不以闻?
1703059058
1703059059
【注释】(1)贺邵:生于公元226年,卒于公元275年,字兴伯,会稽山阴(今绍兴)人。父亲贺景是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孙休即位,贺邵任散骑中常侍,出为吴郡太守。孙晧时,入为左典军,迁中书令,领太子太傅。因直谏遭孙晧忌恨,受诬陷与楼玄同被孙晧斥责。玄见徙,邵原复职。后邵中恶风,晧疑其诈,掠拷千所,竟见杀害。(2)会稽:郡名,秦始置,今江苏省东部及浙江省西部地区。(3)骄矜:骄傲自负。(4)弊:败坏。(5)潜处重闱:潜处,深居。重闱,重重宫门,指深宫。(6)垂拱衽席:垂拱,垂衣拱手,古时多指统治者以无所作为,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衽席,床褥与莞簟,引申为寝处之所。(7)八极:八方极远之地。(8)任贤:委用德才兼备的人。(9)旌贤表善:旌贤,亦作“旍贤”,表彰贤人。表,显扬,表彰。(10)康:治理。(11)朝列纷错:朝列,犹朝班,泛指朝廷官员。纷错,纷繁杂乱。(12)贸:交互,错杂。(13)镇:喻指倚重者,中坚人物。(14)拾遗: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15)佞谀:以美言奉承讨好。(16)抚翼天飞:抚翼,拍击翅膀,比喻奋起。天飞,语出《易·乾》:“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后以“天飞”喻升居高位,贵显得志。(17)干弄:犹舞弄。(18)荣利:功名利禄。(19)排坠:排挤贬黜。(20)信臣:忠诚可靠之臣。(21)正士摧方:正士,正直之士。摧方,谓磨去方正的节操。(22)媚:逢迎取悦。(23)清流:清澈的流水。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24)结舌:不敢讲话。(25)九天:谓天之中央与八方。(26)百重之室:卢弼注:“《通鉴》‘重’作‘里’。胡注:‘《管子》曰:堂上远于百里。’”(27)风靡:随风倒伏。(28)景从:如影随形。比喻追随之紧或趋从之盛。(29)媾近:《三国志》原文作“亲洽”。媾,厚待,宠爱。(亲洽,亲密和洽。)
1703059060
1703059061
【译文】贺邵,字兴伯,会稽郡(山阴县)人,孙晧时升为中书令。孙晧凶恶残暴,骄傲自负,政事日益荒废,贺邵上疏劝谏说:“古代的圣王之所以居住在深宫之内,就知道万里之外的事情;垂衣拱手安坐在衽席之上,而能明察八方最远地区的情况,是因为任用贤才的结果。陛下应当表彰贤人,称扬善行,以此来治理政务。自近年以来,朝廷的官员纷繁杂乱,(贤才)真假混杂,上下官员虚任其职,文武大臣空居其位;外没有得力的将领和官吏,内没有弥补政事缺失的大臣;阿谀谄媚的人飞黄腾达,玩弄朝廷的威权,盗取功名利禄,而忠良之士却遭受排挤,忠诚可靠的大臣反受迫害。所以正直的人失掉了节操,而平庸之臣则随意取悦逢迎,结果使得德行高洁的士大夫变得污浊,忠臣们则闭口不言。陛下高居九天之上,身处深宫之中,话一出口,臣民们闻风而从;令一发出,众人如影随形。身边亲近的是邀宠献媚的侍臣,每天听闻的是顺合心意的言语,陛下大概会认为这些人真的是贤才,天下也已经太平无事了。臣心中有所不安,怎敢不向你如实禀报呢?”
1703059062
1703059063
【原文】“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1);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揖让(2)以进贤,虚己(3)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4),以虎尾(5)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6),眩耀(7)毁誉之实,沉沦近习之言(8)。故常侍王蕃(9)忠恪在公(10),才任辅弼,以酲(11)酒之间,加之大戮(12)。近鸿胪葛奚(13),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14)之言耳,三爵(15)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16),谓之轻慢,饮之醇酒(17),中毒殒命(18)。自是之后,海内悼心(19),朝臣失图(20),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21),熙隆道化(22)也。又何定本趋走(23)小人,仆隶(24)之下,身无锱铢(25)之行,能无鹰犬(26)之用,而陛下爱其佞媚,假其威柄(27),使定恃宠放姿(28),自擅威福(29),口正国议,手弄天机(30),上亏日月之明,下塞君子之路。臣窃观天变,自比年已来,阴阳错谬,四时逆节(31),日蚀地震,中夏殒雹(32),参之典籍,皆阴气陵(33)阳,小人弄势之所致也。臣尝览书传(34),验诸行事(35),灾祥之应,可为寒栗(36)。昔高宗修已,以消鼎雉之异(37);宋景崇德,以退荧惑之变(38)。愿陛下上惧皇天谴告之诮(39),下追二君攘灾之道,远览前代任贤之功,近寤(40)今日谬授之失,清澄朝位(41),旌叙俊乂(42),放退佞邪,抑夺(43)奸势,广延淹滞(44),容受直辞(45),祗承干指(46),敬奉先业,则大化光敷(47),天人望塞(48)矣。
[
上一页 ]
[ :1.7030590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