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60514e+09
1703060514
1703060515 【注释】(1)案赏罚:《管子》原文作“案其当宜”。(2)草茅:杂草。(3)禾谷:谷类作物。(4)良民:旧时指安分守法的百姓。(5)私惠:私人的恩惠。(6)偷幸:苟且侥幸。(7)望:怨恨,责怪。
1703060516
1703060517 【译文】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依据事物恰当适宜的原则,按照正确的道理行事。应当赏赐的,群臣不得推辞;应当惩罚的,群臣不敢逃避。赏功罚罪,是用来为天下兴利除害的。杂草不锄掉,就会危害禾苗;盗贼不惩罚,就会伤害良民。如果舍弃国法而施行私惠,就是利于奸邪而助长暴乱;施行私惠而奖赏无功者,就是使人民苟且侥幸而怨恨君主;施行私惠而赦免有罪的人,就是使人民轻视君主而容易去做坏事。舍弃国法而施用私惠,明君是不会做的。所以说:“不在法度之内另行私人恩惠。”
1703060518
1703060519 【原文】权衡(1)者,所以起轻重之数也。然而人弗事(2)者,非心恶利也,权不能为之多少其数,而衡不能为之轻重其量也。人知事权衡之无益,故弗事也。故明主在上位,则官不得枉法(3),吏不得为私,民知事吏之无益。故货财不行于吏,权衡平正而待物(4),故奸诈之人不得行其私。故曰:“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也。”
1703060520
1703060521 【注释】(1)权衡: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权,秤锤。衡,秤杆。(2)事:侍奉,供奉。(3)枉法:谓歪曲和破坏法律。(4)待物:对待他人。
1703060522
1703060523 【译文】秤锤秤杆,是用来显示轻重的数量的。然而,人们不侍奉它,并不是因为心中不喜欢利益,而是因为秤锤不能为人们增多或减少称量的数值,秤杆不能为人们减轻或加重称量的数量。人们知道侍奉秤锤秤杆是没有利益的,所以不侍奉它。因此,贤明的君主居于上位,官员就不能枉法,官吏就不能行私。百姓知道侍奉官吏没有利益,所以就不用财物去贿赂官吏。能做到像秤锤秤杆一样公平正直地对待他人,那么奸诈的人就不能营私舞弊了。所以说:“有秤锤秤杆的称量,就无法在轻重上欺骗人。”
1703060524
1703060525 【原文】尺寸寻(1)丈者,所以得短长之情也。故以尺寸量短长,则万举而万不失矣。是故尺寸之度,虽富贵众强,不为益(2)长;虽卑辱贫贱,弗为损短(3),公平而无所偏,故奸诈之人弗能误也。故曰:“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1703060526
1703060527 【注释】(1)寻:古代长度单位。一般为八尺。(2)益:增加。(3)损短:减短。
1703060528
1703060529 【译文】尺、寸、寻、丈这些长度单位,是用来量出长短的情况的。所以,用尺寸去量长短,就是量一万次也不会有一次相差。所以,尺寸的计量,即使是面对富裕显贵、人多势盛者,也不会为他而增长;即使是面对卑微屈辱、贫穷下贱者,也不会为他而减短。能做到像尺寸一样公平而无所偏私,那么奸诈之人就不能妄言骗人了。所以说:“有了寻、丈的计量,就不会在长短上出差错。”
1703060530
1703060531 【原文】凡所谓忠臣者,务明法术,日夜佐(1)主明于度数(2)之理以治天下者也;奸邪之臣,知法术明之必治也,治则奸臣困而法术之士显。是故奸邪之所务事者,使法无明,主无寤(3),而己得所欲也。故方正(4)之臣得用,则奸邪之臣困伤矣。是方正之与奸邪,不两进之势也。奸邪之在主之侧者,不能勿恶之,惟恶之则必候主间(5)而日夜危之。人主弗察而用其言,则忠臣无罪而困死,奸臣无功而富贵。故曰:“忠臣死于非罪(6),而邪臣起于非功(7)。”
1703060532
1703060533 【注释】(1)佐:辅助,帮助。(2)度数:标准,规则。(3)寤:醒悟,觉醒。(4)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5)间:嫌隙,隔阂。(6)非罪:强加之罪,无罪。(7)非功:无功。
1703060534
1703060535 【译文】凡是所谓的忠臣,必是通晓法令政策、日夜辅佐国君而使其明白法规制度的道理,以便治理天下的人。奸邪之臣知道法令政策修明则国家必会安定,国家安定则奸臣就会陷入困境,而通晓法令政策的人就会尊显。所以,奸邪之人所努力做的事,是使法度不修明、君主不觉悟,而自己就能为所欲为了。因此,品行正直的臣子得到进用,那么奸邪之臣就会困窘而受损了。这就是正直之臣与奸邪之臣不能同时进用的形势。奸邪之臣在君主身边,就不能不憎恶正直之臣;既然憎恶,就必会窥伺君主与正直之臣有嫌隙时而日夜进言危害。如果君主不能明察而听用其言,忠臣就会无罪而被迫害至死,奸臣就会无功而得到富贵。所以说:“忠正之臣往往死于无罪,奸诈之臣往往兴起于无功。”
1703060536
1703060537 【原文】富贵尊显,久有天下,人主莫弗欲也;令行禁止,海内无敌,人主莫弗欲也;蔽(1)欺侵陵(2),人主莫不恶也;失天下,灭宗庙,人主莫不恶也。忠臣之欲明法术,以致主之所欲,而除主之所恶者也。奸臣之擅(3)主也,有以私危之,则忠臣无从进其公正之数(4)矣。故曰:“所死者非罪,所起者非功,然则为人臣者重私而轻公矣。”
1703060538
1703060539 【注释】(1)蔽:蒙蔽,壅蔽。(2)侵陵:侵犯欺凌。(3)擅:独揽,专。(4)数:策略;权术。
1703060540
1703060541 【译文】富贵尊显、长久地拥有天下,君主没有不向往的;令行禁止、海内无敌,君主没有不向往的。蒙蔽、欺骗、侵犯、欺凌,君主没有不厌恶的;丧失天下、灭绝宗庙,君主没有不厌恶的。忠臣希望使法令政策修明以实现君主之所求,并消除君主所厌恶的事。奸臣独揽君权,就有办法用私术来危害他们,那么忠臣就没有办法进献其公正的策略了。所以说:“无罪的而被处死,无功的而被起用,那么为人臣者自然就会重私而轻公了。”
1703060542
1703060543 【原文】明主之择贤人也,言勇者试之以军,言智者试之以官。试于军而有功者则举之,试于官而事治者则用之。故以战攻(1)之事定勇怯,以官职之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见也,如白黑之分。乱主则不然,听言而不试,故妄言(2)者得用;任人而不课(3),故不肖者不困。故明主以法案其言而求其实,以官任其身而课其功,专任(4)法不自举焉。故曰:“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弗自举也。”
1703060544
1703060545 【注释】(1)战攻:进攻,征战。(2)妄言:谬说。(3)课:考核,考查。(4)专任:单独依靠。
1703060546
1703060547 【译文】明主选拔贤人,对号称有勇气的人,就用作战来检验他;对号称有智慧的人,就用做官来检验他。在作战上进行检验而有功劳的,就提拔他;用做官进行检验而事情处理得好的,就任用他。所以,用征战之事来评定勇敢和怯懦,用为官的政绩来评定愚钝和聪慧。所以,勇武、怯懦、愚钝、聪慧的显现,就像黑白一样分明。昏乱的君主则不是这样。听其言论而不试验,所以言谈荒谬者也得以任用;委用人而不考核,所以不肖者也不会困窘。因此,明主依照法度根据其言论来考察他的实际,把官职授于他来考核他的政绩,只依法度来选择而不私自推举。所以说:“先王治理国家,使用法度选择人才,不私自推举。”
1703060548
1703060549 【原文】凡所谓功者,安主上,利万民者也。夫破军杀将,战胜攻取,使主无危亡之忧,而百姓无死虏之患,此军士之所以为功者也。奉主法(1),治境内,使强不凌弱,众不暴(2)寡,万民欢尽其力,而奉养其主,此吏之所以为功也。匡(3)主之过,救主之失,明理义以导其主,主无邪僻之行,蔽欺之患,此臣之所以为功也。故明主之治也,明分职而课功劳,有功者赏,乱治者诛,诛赏之所加,各得其宜(4),而主不自与(5)焉。故曰:“使法量功(6),不自度也。”
1703060550
1703060551 【注释】(1)主法:王法。(2)暴:欺凌,凌辱。(3)匡:纠正,扶正。(4)各得其宜: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5)与:参与。(6)量功:考核功绩。
1703060552
1703060553 【译文】凡是所谓功劳,就是使君主安定、使万民得利的事。破敌军,杀敌将,战则胜,攻则取,使君主没有危亡的忧虑,使百姓没有死亡、被俘的担忧,这是军士可用来作为功劳的事。奉行国家法令,治理境内政务,使强者不欺凌弱者、人多势众者不欺辱人少势单者,使百姓都欢喜地竭尽其力来奉养君主,这是官吏可用来作为功劳的事。匡正君主的错误,补救君主的过失,阐明理义来引导君主,使君主没有邪僻的行为,没有被蒙蔽欺骗的忧患,这是大臣可用来作为功劳的事。因此,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明确官吏各自的职责,并考核其功绩,有功者受赏,扰乱安定者受罚。惩罚奖赏的施加,各得其宜,而君主不必亲自参与。所以说:“使用法度考核功绩,不用自己衡量。”
1703060554
1703060555 【原文】明主之治也,审是非,察事情(1),以度量案之,合于法则行,不合于法则止,功充(2)其言则赏,不充则诛。故言智能者,必有见功而后举之;言恶败者,必有见过而后废(3)之。如此,则士上通而莫之能妒,不肖者困废(4)而莫之能举。故曰:“能不可蔽,而败不可饰也。”
1703060556
1703060557 【注释】(1)事情:事物的真相,实情。(2)充:符合。(3)废:黜免。(4)困废:困顿而废滞。
1703060558
1703060559 【译文】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审明是非,考察事实,用法度来衡量,符合法度的就实行,不符合法度的就废止;功绩能符合他所说的就奖赏,否则就予以惩罚。所以,所谓有智谋和才能的人,必定要见到其功绩,而后再举用他;所谓有劣迹败德的人,必定要见到其罪过,而后才废黜他。这样,贤士就能与君主相通而没有人能嫉妒他,不肖者则受困顿遭废弃而没有人能举用他。所以说:“有才能者不会被埋没,败德之辈也不能伪饰。”
1703060560
1703060561 轻 重
1703060562
1703060563 【题解】《轻重》篇包含轻重甲、乙、丙、丁……庚,其中丙、庚已经亡佚。“轻重”,即以轻易重,讲述了管仲在齐国造货币、通有无的方法和理论。此篇是《管子》经济思想中的重要理论。主要讨论财政经济与管理工商业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利用物价的升降规律去管理财政、增加储备、提高国家富强程度。《群书治要》所选的,则是“素赏之计”“以无易有”,皆出自于《轻重乙》篇。轻重论并非权谋和欺骗,其目的仍是强国富民。
[ 上一页 ]  [ :1.7030605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