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61014
1703061015
葛洪在《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时文帝好老子之道,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诵之,不通老子经者不得升朝。帝于经中有疑义,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陕州河上有人诵《老子》。’即遣诏使赍所疑义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贺(驾)幸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谓之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富贵贫贱。’须臾,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空虚之中,去地百余尺而止于虚空。良久,俯而答曰:‘余上不至于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富贵贫贱乎?’帝大惊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能忝承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而志奉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愿道君垂愍,有以教之。’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究之,所疑自解。余著此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示非人!’帝即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遂于西山筑台望之,不复见矣”。 据说汉文帝开辟的文景之治与河上公的教诲有很大关系。
1703061016
1703061017
道 经
1703061018
1703061019
【原文】圣人(1)处无为(2)之事,以道治也。行不言之教,以身帅道之也。万物(3)作(4)焉,各自动作。而不辞,不辞谢而逆止之也。生而不有,元气生万物而不有。为而不恃(5)。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
1703061020
1703061021
【注释】(1)圣人:知行完备、至善之人,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内心光明如日月,却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2)无为:顺应自然,不妄为。(3)万物:宇宙间的一切事物。(4)作:产生,兴起。(5)恃:持,矜持。
1703061022
1703061023
【译文】圣人处事顺应自然(以道治理天下),施行不用言词的教化(以身作则来引导)。任由万物按照其自身的本性去发展(各自兴起),而不以自己的观点去加以影响、妨碍(不拒绝、反对和使之停下来),生成万物而不据为私有(元气生成万物,但不占为己有),以这样的德行生育万物而又不自居其功(所做的一切顺乎自然,不依恃它们希望获得回报)。
1703061024
1703061025
【原文】不尚(1)贤(2),贤,谓世俗之贤者,不贵之也。使民不争;不争功名,反自然也。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3);上化清静,下无贪人。不见可欲(4),放郑声,远美人。使心不乱。不邪淫也。是以圣人之治,谓圣人治国,犹治身也。常使民无知无欲,反朴守淳。使夫知者不敢为也。思虑深,不轻言。为无为,不造作,动因循。则无不治。德化厚,百姓安也。
1703061026
1703061027
【注释】(1)尚:尊崇。(2)贤:这里指有才能的人。(3)盗:偷盗财物的人。(4)可欲:指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
1703061028
1703061029
【译文】不崇尚“能人”(“贤”是指世间所认为的“能人”,不以之为可贵),使人民没有争夺之心(不追求功业和名望,返回到自然的状态)。不以稀见难得之物为珍贵,使人民没有偷盗之心(在上位的人内心清静,下面就没有贪得无厌的人)。不显露足以引起人们欲望的东西(禁绝过分宣泄情感的音乐,远离美色诱惑),使人们的思想不被扰乱(不邪恶放纵)。因此,圣人治理天下(这是说,圣人治理天下,犹如修正自己一身一样,就是要使人常常以清净心的智慧去取代繁杂无际的知识和欲望,返回到本来的样子,保有淳朴的内心),使那些“聪明人”幡然醒悟,不敢再妄生事端(思考问题深远,不轻易说话)。一切都随顺自然的道德法则,没有自己个人的目的和追求(不随意有所作为,一言一行都因循自然之道),那么天下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了(道德教化使人心淳厚,百姓安居乐业)。
1703061030
1703061031
【原文】天地不仁,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以万物为刍狗(1)。天地生万物,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报。圣人不仁,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以百姓为刍狗。
1703061032
1703061033
【注释】(1)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1703061034
1703061035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慈(天地化育万物,并非因为有所仁慈而施恩于物,而是凭借着自己完美无缺的德能,一切顺其自然),对待万物跟对待“刍狗”没有什么两样(天地生养万物,看它们就像刍草扎的狗一般,从不指望它们有什么回报);圣人也无所谓仁慈(圣人爱护、养育万民,也不是因为仁慈才特别施人以恩惠,而是效法天地,所行皆合乎自然之道),对待百姓跟对待“刍狗”也没有什么两样。
1703061036
1703061037
【原文】金玉(1)满堂,莫(2)之能守。嗜欲伤神,财多累身。富贵而骄,还自遗(3)咎(4)。夫富当振贫,贵当怜贱,而反骄恣,必被祸患也。功成,名遂(5),身退,天之道也。言人所为,功成事立,名迹称遂,不退身避位,则遇于害。此乃天之常道。譬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乐极则哀也。
1703061038
1703061039
【注释】(1)金玉:珍宝的通称。(2)莫:没有谁。(3)遗:留下。(4)咎:过失,罪过。(5)遂:顺利地完成,成功。
1703061040
1703061041
【译文】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得住(嗜好、欲望会伤害人的精神,财富太多反而会使自身受累)。富贵而骄慢,必给自己留下祸根(富有的人本应救济贫穷的人,高贵的人本应怜惜低贱的人,如果反过来骄纵恣肆,必定会遭受祸患)。功成、名就、身退,才符合自然之理(这是说,一个人有所作为,事业有成、功绩卓著、声名日盛,此时如果不全身而退、离开高位,就必将遭遇祸害,这是上天不变的法则。就好象太阳到了中午就会下移,月亮圆了以后就会亏缺,万事万物到了全盛以后就会衰落,快乐到了极处就会生出悲哀)。
1703061042
1703061043
【原文】五色(1)令人目盲,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五音(2)令人耳聋,好听五音,则和气去心也。五味(3)令人口爽(4)。爽,妄也。人嗜于五味,则口妄,失于道。驰骋(5)田猎(6),令人心发狂。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难得之货,令人行(7)妨(8)。妨,伤也。难得之货,谓金、银、珠、玉。心贪意欲,则行伤身辱也。
1703061044
1703061045
【注释】(1)五色:五种颜色,即青、白、赤、黑、黄,古人以这五种颜色为正色。(2)五音:亦称“五声”。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3)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4)爽:舒服,使人感到愉悦。(5)驰骋:驰射,田猎。(6)田猎:打猎。(7)行:行为。(8)妨:损害,有害于。
1703061046
1703061047
【译文】五彩缤纷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对事物的真相彻底失去辨别的能力(贪求淫乐,喜好美色,则有伤肾精,会导致失明);繁复的音乐,会使人的听力麻木,再也感受不到天地间宁静、和谐的韵律(喜欢听世俗的音乐,胸中就会失去中正平和之气);经常贪食浓烈的口味,也会使人的味觉错乱,品尝不出大自然真正的美味(“爽”是妄的意思。人喜好各种鲜美的味道,则口中多虚妄,于道有失);跑马打猎之类的竞逐活动,会使人心变得狂躁不安(人的精神喜欢安静。纵马驰骋,呼吸急促,贮存在人体内的精气神就会不断地散乱耗费,所以才会狂躁不安);稀有难得的财物,会诱使人的行为偏离正道(“妨”是伤的意思。“难得之货”,指金、银、珠、玉等。心中贪婪,念念想要得到,就会有伤品行,使自身受辱)。
1703061048
1703061049
【原文】太上(1),下(2)知有之;太上,谓太古无名之君也。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质朴淳也。其次,亲(3)之誉(4)之;其德可见,恩惠可称,故亲爱而誉之。其次畏之;设刑法以治之。其次侮之。禁多令烦,不可归诚,故欺侮之也。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君信不足于下,下则应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
1703061050
1703061051
【注释】(1)太上:最上,最高。(2)下:臣下,百姓,群众。(3)亲:亲近,拥戴。(4)誉:称赞,赞美。
1703061052
1703061053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仅仅知道他的存在而已(“太上”,是指上古时期没有姓名的君王。“下知有之”,是说百姓虽然知道上面有君王的存在,但不以臣道侍奉,内心质朴淳厚);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爱戴他、称誉他(他的德行可以看见,他的恩惠值得称道,所以百姓亲近他、爱戴他、赞誉他);更次一等的统治者,人们害怕他(设立法律和刑罚来治理);最下等的统治者,人们欺骗侮慢他(禁令繁多,不能使人诚心归向,所以才会欺辱他)。所以,在上位者诚信不足,在下位者就会有不信任的心理(君王对下面的人诚信不足,下面的人就会以不信任来回应,并且欺骗君王)。
1703061054
1703061055
【原文】绝(1)巧(2),绝巧诈也。弃(3)利(4),塞贪路也。盗贼无有。上化公正,无邪私也。以为文(5),不足。文不足以教民也。见(6)素(7)抱朴(8),见素守真,抱其质朴。少私寡欲。
1703061056
1703061057
【注释】(1)绝:断,断绝。(2)巧:虚浮不实,伪诈。(3)弃:扔掉,抛弃。(4) 利:利益。(5)文:法令条文。(6)见:现,呈现,推出。(7)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8)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1703061058
1703061059
【译文】君王只崇尚老实忠厚而不崇尚聪明机巧(摒除奸巧和欺诈),只追求道义而不追求利益(堵塞通向贪欲之路),盗贼自然就没有了(在上位者以公正无私化导百姓,百姓自然没有邪恶自私的念头)。光有礼仪规范、文采辞藻等形式的东西,是不够的(仅靠形式的东西不足以教化百姓)。关键在于存心淳朴(现出本来的样子,守住天然的真心,保持单纯朴素的作风),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1703061060
1703061061
【原文】曲(1)则全(2),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也。枉则直(3),洼(4)则盈(5),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弊(6)则新,自受弊薄,后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少则得,自受少,则得多。多则惑,财多者惑于守身,学多者惑于所闻也。是以圣人抱一(7)为天下式(8)。抱,守也;式,法也。圣人守一,乃知万事,故能为天下法式也。不自见。故明。圣人因天下之目以视。故能明达。不自是,故彰;圣人不自为是而非人,故能彰显于世。不自伐(9),故有功;圣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于天下也。不自矜(10),故长。圣人不自贵大,故能长久不危也。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言天下贤与不肖,无能与不争者争。
1703061062
1703061063
【注释】(1)曲:委屈。曲意迁就的意思。(2)全:完备,完整。(3)枉则直:意为曲己从人,则道可得伸。憨山注:“枉则直者,屈己从人曰枉。直,伸也。谓圣人道高德盛,则大有径庭,不近人情。若不屈己从人,俯循万物,混世同波,则人不信。人不信,则道不伸。由人屈而道伸。故曰枉则直。”(4)洼:低洼。(5)盈:满。(6)弊:通“敝”。破旧,破损。(7)抱一:道家谓专精固守不失其道。一,指道。(8)式:榜样;楷模。(9)伐:自吹自擂,夸耀自己。(10)矜:自夸,自恃。
[
上一页 ]
[ :1.7030610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