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61236
1703061237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小鱼那样,不要常常去搅动它(鲜,是指鱼。烹饪小鱼,不敢扰动,恐怕翻烂了。治国烦扰百姓就会混乱,修身烦扰则精气就不存了)。用“道”这个原则来统治天下,人无邪僻之心,不求有妄之福,所以鬼魅之类就不能再显现其神验(以道德来治理天下,则鬼魅不敢显现他的精神来冒犯人类)。不是鬼魅不神验,而是这些鬼魅的精神已经不再对人构成伤害(并不是鬼没有精神,而是人有正念,邪气就不能侵犯正气,不能伤害自然生长的人民)。不是鬼神不能伤害于人,是因为圣人清静无为,鬼神协和而致福,所以不复伤害于人(并非是鬼神不能伤害到人,因为圣人在位,不允许伤害人民,所以鬼神不敢侵犯)。
1703061238
1703061239
【原文】道者,万物之奥(1),奥,藏也。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善人之宝也。善人以道为身宝,不敢违。不善人之所保(2),道者,不善人之所保倚也。遭患逢急,犹知自悔卑下。故为天下贵。无不覆济,恬然无为,故可为天下贵。
1703061240
1703061241
【注释】(1)奥:室内西南隅。古时祭祀设神主或尊者居坐之处。后泛指室内深处或隐秘处等。(2)保:保护,不让受到损害。
1703061242
1703061243
【译文】“道”是万物的归宿(奥,是指封藏。道是万物的归宿,无所不能容),既是善人的珍宝(善人把道作为立身之宝,不敢违背),也是不善人的护身符(道,是不善人可以用来保护自身的,遭受祸患和急难时,还知道自己忏悔,认为自己卑微)。所以,“道”为天下人所尊崇(无不周济到,却看上去泰然无所作为,所以可以被天下人所尊崇)。
1703061244
1703061245
【原文】为无为,无所造作。事(1)无事,除烦省事。味(2)无味(3)。深思远虑,味道意也。报怨(4)以德,修道行善,绝祸于未生也。图难于其易,欲图难事,当于易时,未及成也。为大于其细(5)。欲为大事,必作于小,祸乱从小来也。天下难事,必作(6)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处谦虚也。故能成其大。天下共归之也。夫轻诺(7)必寡信,不重言也。多易必多难,不慎患也。是以圣人犹难之,圣人动作举事,犹进退,重难之,欲塞其源也。故终无难。圣人终身无患难之事。由避害深也。
1703061246
1703061247
【注释】(1)事:侍奉,供奉。(2)味:辨别滋味,品尝。(3)无味:谓平淡无奇,不含深致。(4)报怨: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报,回报。(5)细:小。(6)作:产生,兴起。(7)轻诺:轻易许诺。
1703061248
1703061249
【译文】按无为的方针去作为(无所造作),以不扰民的原则去做事(去除烦恼,减省杂事),以恬淡的心态去体味世道(深深思考,长远考虑,体味道的真义)。以德报怨(修养大道,笃行善事,祸患的因素未发生就被消灭了)。欲做成难事,要从易做的时候就开始(想要解决难事,应当从易事开始,不要等到事情已经很难办的时候才去做);欲办成大事,要从相关的小事做起(想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导致事业失败的祸乱总是由小事造成的)。天下的难事,都是由易事演进而成的;天下的大事,都是由小事发展而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自大(以谦虚处世),所以才能成就大事(全天下的人都归顺他啊)。随便允诺别人的要求,势必很少兑现(不重视自己说出的话);经常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常常遭受困难(对于隐患不重视)。因此,圣人一直重视困难(圣人言行做事,无论进退,总是十分重视,都当作难事来办,目的是要堵塞住困难的源头),所以从没有什么办不了的难事(圣人终其一生没有灾难之事,是因为知道从根本上避免灾难)。
1703061250
1703061251
【原文】其安(1)易持(2),治身、治国,安静者易守持也。其未兆(3)易谋,情欲祸患,未有形兆时,易谋正。其脃(4)易破(5),祸乱未动于朝,情欲未见于色,如脆弱易破除也。其微易散。其未彰著,微小,易散去也。为之于未有,欲有所为,当以未有萌芽之时,塞其端也。治之于未乱。治身、治国于未乱之时,当豫闭其门也。合抱(6)之木,生于毫末(7);从小成大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卑至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近至远。为者败之,有为于事,废于自然。执者失之。执利遇患,坚持不得,推让反还。圣人无为故无败。圣人不为华文,不为利色,故无败坏也。民之从事(8),常于几(9)成而败之。从,为也。民人为事,常于其功德几成,而贪位好名,奢泰盈满,而败之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终当如始,不当懈怠。是以圣人欲不欲,圣人欲人所不欲。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人欲于色,圣人欲于德。不贵难得之货;圣人不贱石而贵玉也。学不学,圣人学人所不能学。人学智诈,圣人学自然;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复众人之所过,众人学问反,过本为末,过实为华。复之者,使反本。以辅万物之自然,教人反本实者,欲以辅万物自然之性也。而不敢为焉。圣人动作因循,不敢有所造为,恐远本。
1703061252
1703061253
【注释】(1)安:平静,稳定。(2)持:掌握,控制。(3)兆:征兆,显露征兆。(4)脃:易折断。(5)破:它本作“泮”。(6)合抱:两臂环抱,多形容树身之粗大。(7)毫末:指幼苗,比喻细小。(8)从事:参与其事。(9)几:非常接近,相当于“几乎”“差不多”。
1703061254
1703061255
【译文】事物总是在安静的状态下才容易把握(修身、治国,安定、宁静的状态容易守住正道),在尚无征兆的时候容易导正(情欲和祸患,还没有征兆,这时容易矫正),在脆弱的时候容易分解(祸乱没扰动朝廷,情欲未因容色而起,脆弱的时候容易破除),在微小的时候容易消除(问题还没有很明显,微弱细小,容易化解)。解决问题,要在问题还没有产生的时候(要解决问题,应当在问题尚未萌芽的时候,堵塞它的端倪);治理动乱,要在动乱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修身、治国要在没有祸乱的时候,应当提前关闭祸乱之门)。合抱的大树,由幼芽长成(从小长成大);九层的高台,由筐土垒起(从低到高);千里的行程,从脚下开始(从近到远)。修身、治国不能守住清静无为的原则,一旦有了自己的主张,最终必致祸乱(对于事情采取干涉做作的态度,就废了自然之理);想刻意去掌握,反而会失去(执着于利益,就会遭遇祸患。勉强要求得不到,推让反而会回来)。所以圣人不去生事,所以就不会坏事(圣人不做虚荣浮夸的事情,不为利益美色而做事,所以没有失败和毁坏)。人们做事,常常功败垂成(从,是做的意思。人们做事,常常功业德行接近成功,但贪图权位追求名声,奢侈过度骄傲盈满,而败坏了它)。若能慎终如始,就不会将事情弄糟(终结的时候如同开始,不应当懈怠)。因此,圣人需要常人所不要的东西(圣人要别人所不想要的。别人想要文过饰非,圣人想要真实质朴;别人想要美色,圣人想要德行),不看重难得的财宝(圣人不轻视石头而看重美玉);圣人学习他人不愿学的东西(圣人学别人所不能学的东西。别人学智术伪诈,圣人学习自然大道;别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众人所犯的一切过失,在圣人这里复归于正(众人的学问相反,丢掉根本去追求枝末,丢掉朴实去追逐浮华。复归,就是使之返回根本)。圣人以此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教导人们返回根本与朴实,是想帮助人们回归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敢违背规律勉强去做(圣人举止因循大道,不敢有所造作,生怕远离了根本)。
1703061256
1703061257
【原文】古之为善道者,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国者。非以明民(1),非以道教民明知奸巧。将以愚之(2)。将以道德教民,使质朴,不诈伪也。民之难治,以其智(3)多。以其智太多而为巧伪也。以智治国,国之贼(4);使智惠之人治国,必远道德,妄作威福,为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不使智惠之人知国之政事,则民守正直,上下相亲,故为国之福也。
1703061258
1703061259
【注释】(1)明民:教民以聪明智巧。(2)愚之:指教民以笨拙、质朴之道。(3)智:计谋,策略。(4)贼:祸害。
1703061260
1703061261
【译文】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说古代善于依循大道修身和治国的人),不是用“道”来使人民聪明(并非以大道教化人民学会巧饰多奸),而是用“道”来使人民质朴(而是用道德教化人民,使人们淳朴,不欺诈行伪)。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因为他们心机智巧过多(因为智谋太多而做欺诈之事)。用机巧智谋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祸患(使用智谋之士治国,必会远离道德,妄图凭借心机谋略取胜,作威作福,是国家之贼);不以机巧智谋治国,是国家的福祉(不让智谋之人执掌国家政事,那么百姓就会谨守公平正直,上下亲和,所以是国家的福祉)。
1703061262
1703061263
【原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1)王,以其善下之。江海以卑下故,众流归之,若民归就王者。是以圣人欲上人,欲在民之上也。必以言下之。法江海,处谦虚。欲先民,欲在民之前也。必以身后之。先人而后己也。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2)。圣人在民上为主,不以尊贵虐下,故民戴仰,不以为重也。处前而民不害(3)。圣人在民前,不以光明蔽后,亲之若父母,无有欲害之者。
1703061264
1703061265
【注释】(1)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2)重:认为重,有负担的意思。(3)害:妨碍,妨害。这里是认为有妨碍的意思。
1703061266
1703061267
【译文】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所归的总汇,是因为它善于让自己处于卑下的地位(江海因为地位卑下的缘故,众多河流都归向它,就像百姓归附君主那样)。因此圣人要想统治人民(想要位于众人之上),言辞上必须谦下(效法江海,处世谦虚);要想领导人民(想位于众人之前),必须把自己摆在人民的后面(先考虑别人而后考虑自己)。所以圣人统治人民,人民不感到有负担(圣人在百姓之上作主宰,不以自己的尊贵虐待臣民,所以百姓拥戴敬仰,不会感到沉重);领导人民,人民不认为有妨碍(圣人在百姓之前,不以自己的光环遮蔽臣民,像父母一般亲爱他们,所以没有想加害他的)。
1703061268
1703061269
【原文】我有三宝,持而保之。老子言,我有三宝,抱持而保倚之。一曰慈,爱百姓若赤子。二曰俭(1),赋敛若取之于己。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执谦退,不为唱也。慈,故能勇;以慈仁,故能勇于忠孝。俭,故能广;身能节俭,故民日用宽广也。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2)长。成器长,谓得道人也。我能为道人之长也。今舍慈且勇,今世人舍慈仁,但为勇武。舍俭且广,舍其俭约,但为奢泰。舍后且先,舍其后己,但为人先。死矣!所行如此,动入死道。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夫慈仁者,百姓亲附,故战则胜敌,以守卫则坚固也。用兵有言:“陈用兵之道,老子疾时用兵,故托己设其义也。吾不敢为主,主,先也,不敢先举兵也。而为客;客者,和而不唱,用兵当承天而后动也。不敢进寸而退尺。”侵人境界,利人财宝为进,闭门守城为退也。祸莫大于轻敌,夫祸乱之害,莫大于欺轻敌家。侵取不休,轻战贪财也。轻敌几丧吾宝。几,近也。宝,身也。欺轻敌家,近丧身也。故抗(3)兵相加,哀者胜矣。哀者,慈仁士卒,不远于死也。
1703061270
1703061271
【注释】(1)俭:自我约束,不放纵。(2)器:才能。(3)抗:对等,匹敌。
1703061272
1703061273
【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掌握并珍惜它们(老子说:我有三件法宝,怀抱而作为依仗):一是“仁慈”(爱百姓如爱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二是“俭约”(向百姓征赋税如同向自己征),三是“不敢先天下人而行”(坚持谦让,而不作为倡导者)。秉心“仁慈”,故能勇敢(用心慈仁,所以能勇于为忠孝之事);励行“俭约”,故能宽绰(自身能节俭,所以百姓日常用度宽裕);做到“不敢先天下人而行”,故能修成大道(成器长,是指得大道的人。我能成为修道之人的首领)。现在的人舍去“仁慈”,只讲勇敢(如今世人舍弃慈仁,只讲勇武);舍去“俭约”,只讲豪华(舍弃俭约,只讲奢侈);舍去退让,只讲抢先(舍弃谦让,只为人先),那就必定要灭亡了(如此作为,一迈步就会踏上败亡之路)。“仁慈”这件法宝,用之于战争,就能胜利;用之于守卫,就能稳固(慈仁,百姓就亲近归附,所以战斗就能战胜敌人,守卫疆土国家就能坚固不拔)。兵家常说(陈述用兵之道。老子憎恨当时各国用兵,所以假托自己来陈述用兵的要义):我不敢先行举兵(主,先的意思。不敢先举兵),而宁愿采取守势(客,应和而不首倡。用兵应当顺承天道而后于人而动);我不敢先前进一寸,而宁愿退守一尺(侵犯别国边境、谋取别国的财宝为进,闭门守城则为退)。祸害之大,莫过于轻视敌人(祸乱的害处,莫大于欺辱轻视敌人、侵犯掠夺没有休止、轻易发动战争并且贪财),轻视敌人就离丧身不远了(几,近的意思。宝,指身体。侵犯轻视敌人,离丧命就不远了)。所以在两军对阵、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那心怀仁慈而悲悯的一方,一定获得胜利(悲悯的一方爱护士兵,士兵就能勇于拼死效命)。
1703061274
1703061275
【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老子言:吾所言,省而易知,约而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人恶柔弱,好刚强也。夫(1)唯(2)无知,是以不我知。夫唯,世人也。是我德之暗,不见于外,穷微极妙,故无知也。知我者稀,则我贵矣。稀,少也。唯达道乃能知我,故为贵也。是以圣人被褐怀玉(3)。被褐者,薄外。怀玉者,厚内也。匿宝藏德为贵也。
1703061276
1703061277
【注释】(1)夫:发语词。(2)唯:因为。(3)被褐怀玉:比喻怀藏宝物而不为人知。被,同“披”,穿着。褐,指粗布或粗布衣,古时贫贱人穿。怀,怀藏。
1703061278
1703061279
【译文】我的话很容易懂,很容易实行(老子说:我所说的话,简明易懂,简单易行)。但世俗间却没有人能听懂,没有人能照做(因为人们不喜欢柔弱,而喜欢刚强)。由于人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不了解我(夫唯,指世人。是因为我的品德深藏于暗处,不显现在外面,穷尽精微,极尽玄妙,所以没有知道的)。了解我的人很少很少,所以才愈加显得可贵(稀,指少。唯有通达大道才能理解我,所以说难能可贵)。因此,圣人好比外穿粗布衣服,而怀里却揣着宝玉一般不为人知(披着粗布衣,淡薄于外;怀抱美玉,敦厚于内。像隐藏着珍宝一样怀藏着自己的德行,故而显得珍贵)。
1703061280
1703061281
【原文】天道不争而善胜,天不与人争贵贱,而人畏之也。不言而善应,天不言,万物自动以应时。不召而自来,天不呼召,万物皆负阴而向阳也。繟然(1)而善谋。繟,宽也。天道虽宽博,善谋虑人事。修善行恶,各蒙其报。天网恢恢(2),疏而不失。天所罗网,恢恢甚大,虽疏远,司察人善恶,无有所失。
1703061282
1703061283
【注释】(1)繟然:宽缓、舒缓的样子。(2)恢恢:宽阔广大貌。
1703061284
1703061285
【译文】天之道,不通过争斗就能取得最彻底的胜利(天不与人争贵贱,而人都害怕它),不需要发话就能得到最好的回应(天不说话,万物自然顺应时节),不必召唤就能令万物自然归向(天不召唤,万物都背阴而向阳)。天看上去什么计划都没有,却比任何谋划都周到完备(繟,是宽的意思。天道虽然宽广宏大,但却善于谋划人事。世人修善和行恶,一一都会受到报应)。天网无边,网眼虽疏,可是无所漏失(天所张罗的大网,宽阔广大。虽然疏阔遥远,督查人的善恶,却没有丝毫疏漏的地方)。
[
上一页 ]
[ :1.7030612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