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63012e+09
1703063012
1703063013 修 身
1703063014
1703063015 【题解】修身,即去习性,复归本性本善而已。《大学》告诉我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而只要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即可身修。
1703063016
1703063017 【原文】见善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必以自省也。故非(1)我而当(2)者,吾师也;是(3)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4)我者,吾贼(5)也。故君子隆(6)师而亲(7)友,以致(8)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致不肖(9)而欲人之贤己;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怨人之贼己;谄谀者亲,谏争者疏,循(循作修)正(10)为笑(11),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1703063018
1703063019 【注释】(1)非:责备;反对。(2)当:合,适合。(3)是:认为正确;肯定。(4)谄谀:谄媚阿谀。(5)贼:谓对道德风尚等造成严重危害的人。(6)隆:尊崇,尊重。(7)亲:亲近;亲密。(8)致:通“至”。尽;极。(9)不肖:不成材;不正派。(10)修正:指遵行正道的人。(11)笑:讥笑;嘲笑。
1703063020
1703063021 【译文】见到美善,一定要省察自身有没有这种美善;见到不善,一定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这些不善。因此,指出我的过失而且恰当的,是我的良师;肯定我的行为而且恰当的,是我的益友;谄媚阿谀我的人,是来残害我的人。所以君子尊重良师而且亲近益友,憎恨残害自己的人。如果一个君子,乐于为善而从不厌倦,接受劝谏并且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怎么可能办到呢?小人却与此相反。极为悖乱却讨厌别人的批评,极不正派却想让别人称赞自己贤能;内心像虎狼一样狠毒,行为如禽兽一般无耻,却怨恨别人把自己说成恶贼。如果一个人亲近阿谀奉承的人,疏远规劝谏诤的人,嘲笑遵行正道的人,损害忠诚无私的人,虽然想不灭亡,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1703063022
1703063023 【原文】夫骥(1)一日而千里,驽马(2)十驾(3),则亦及(4)之矣,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5)。胡(6)为乎其不可相及也?跬步而不休,跛鳖(7)千里;累土而不辍(8),丘山崇成(9)。彼人之才性(10)之相悬也,岂若(11)跛鳖之与六骥(12)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耳。
1703063024
1703063025 【注释】(1)骥:骏马。(2)驽马:劣马。(3)十驾:谓马驾车走十天的路程。(4)及:追上,赶上。(5)耳: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与“而已”“罢了”同义。(6)胡:代词。表示疑问或反诘。怎么;怎样。多用以加强反诘。(7)跛鳖:跛,足瘸。鳖,甲鱼。俗称团鱼。(8)不辍:亦作“不惙”。不止;不绝。(9)丘山崇成:丘山,山丘,山岳。崇,高,高大。(10)才性:才能禀赋。(11)岂若:犹何如。表示不如。(12)六骥:谓驾车的六骏马。
1703063026
1703063027 【译文】骏马奔驰一日可达千里,劣马奔跑十天也就能赶得上,只是慢到或者快到,先到或者后到而已,怎么就能说它不能赶上呢?只要一步一步地前行而不停止,跛脚之鳖也能走完千里;只要不停地填土,山岳也都能形成。人与人之间才能禀赋的差异悬殊,难道有跛鳖与六匹骏马那么大吗?不过跛鳖能够到达目的地,六匹骏马却不能跑到终点,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前者下定决定努力去做而后者没有下定决定去努力而已。
1703063028
1703063029 不 苟
1703063030
1703063031 【题解】不苟,即真诚不虚伪、因循苟且。《中庸》上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只要能够做到真诚,就可以通达天地之道。
1703063032
1703063033 【原文】君子易知(1)而难狎(2),易惧而难胁(3),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4),交亲(5)而不比(6),言辨而不辞(7),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君子能亦好(8),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直易以开导(9)人,不能则恭敬撙绌(10)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11)以骄溢(12)人,不能则妒嫉怨诽(13)以倾覆(14)人。故曰:“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1703063034
1703063035 【注释】(1)知:结交;交游。(2)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3)胁:逼迫,威吓。(4)不为所非:不做不合道义的事。(5)交亲:谓相互亲近,友好交往。(6)不比:不偏私。(7)辨而不辞:辨:通“辩”。谓言辞漂亮、巧妙。辞,言辞;文辞。王先谦《荀子集解》注:辩足以明事,不至于骋辞。(8)好:善,优良,良好。(9)开导:启发劝导。(10)撙绌:犹撙诎。撙诎节制;谦逊。(11)倨傲僻违:倨傲,亦作“倨敖”“倨骜”。傲慢不恭。僻违,乖僻不合。(12)骄溢:骄傲自满。(13)怨诽:亦作“怨非”。亦作“怨悱”。怨恨,非议。(14)倾覆:倾轧;陷害。
1703063036
1703063037 【译文】君子容易与他相交而难以和他处得亲热,容易恐吓而难以对他进行胁迫,(因为)君子躲避祸患但不躲避为正义而死,君子希望得到利益但不会为了得到利益而违背正道,君子与人交往亲近但不与人结党营私,君子善于明辨事理但不会尽用华丽的文辞。所以说,君子坦荡荡啊!确实和一般的世俗之人不同啊。君子有能力是贤善的,没有能力也是贤善的;小人有能力是丑恶的,没有能力也是丑恶的。君子有能力,则宽厚、包容、平易、直言以启发开导人;没有能力则谦恭、有礼、柔逊、谨慎求学请教人。小人有能力就会傲慢不恭、乖僻不合,以骄傲自满待人;没有能力就会妒忌、怨恨、诽谤,以倾轧陷害他人。所以说,君子有能力,人们就以向他学习为荣;没有能力,人们就乐于告诉他怎么做。小人有能力,人们就会以跟随他学习为耻;没有能力,人们也羞于告诉他怎么做。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1703063038
1703063039 【原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无他,唯仁之守,唯义之行。诚心守仁则能化,诚心行义则能变。变化代兴(1),谓之天德(2)。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君子至德(3),默然(4)而喻(5),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智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6)。夫诚者,君子之守而政事(7)之本也。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是何耶?则操术(8)然也。君子审后王(9)之道而论于百王(10)之前,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故操弥(11)约而事弥大,五寸之矩(12),尽天下之方。故君子不下室堂(13),而海内之情举。积此者,则操术然也。
1703063040
1703063041 【注释】(1)代兴:谓更迭兴起或盛行。宋秦观《变化论》:“变化代兴,谓之天德。”(2)天德:天的德性。(3)至德:最高的道德;盛德。(4)默然:沉默不语貌。(5)喻:晓谕;告知;开导。《礼记·学记》:“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6)卑:不被人尊重。杨倞注:“卑谓不为在下所尊。”(7)政事:谓有处理政治事务的才能。(8)操术:谓所执持的处世主张或工作方法。(9)后王:继承前辈王位的君主。(10)百王:历代帝王。(11)弥:益;更加。(12)矩:画方形或直角的用具。即曲尺。(13)室堂:居住的房舍。古时堂在前,室在后。
1703063042
1703063043 【译文】君子修养心神,最好的莫过于用诚心。要想诚心达到圆满,唯有奉行仁爱,唯有遵行道义。诚心地奉行仁爱则能感化人心风俗,诚心地遵行道义则能转变世道人心。能够感化人心,转变世道,其美德就可以和天相比,可以说是天德了。天不言语而人们都知道天最高远,地不讲话而人们都知道地最深厚,四季交替不说话而百姓都了解其春夏秋冬的变迁。天、地、四时之所以恒常不变,是因为诚心达到了极点。君子拥有至德,不用称说人们就能明了,不用施予人们就会和他亲近相契,不用发怒他就已经具足威严。天地虽然广大,不诚就不能够化育万物;圣人虽然智慧,不诚就不能够教化万民;父子间的关系最为亲近,不诚就会彼此疏离;君上是最尊贵的,不诚就会不被臣民尊重。诚心,是君子立身处世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处理政事的根本。君子的人格纯洁尊贵但遇人接物却谦恭而不敢怠慢,居身处虑极其谨细而道德依然广大。他能见能听的虽然只是近处的事情,但是其所见所闻却能企及很远的地方。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其所操持的“术”使他这样的。君子仔细考察当今君王所行之道,而能详论于历代百王之前,推行礼义廉耻之道统,分定是非的标准,总揽天下之要务,治理海内之众民,如同命令一个人一样。所以,他所操持的越简约,事业就能越大。五寸小的曲尺,能尽画天下的方角。所以君子不出居室,而能将四海之内的事情皆洞察了解。综上所述,这都是由君子所持的“术”决定的。
1703063044
1703063045 【原文】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道则异。小人疾(1)为诞(2)而欲人之信己,疾为诈(3)而欲人之亲己,禽兽行而欲人之善己;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4)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故君子者,信矣(5),而亦欲人之信己;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修(修旧作循。改之)正(6)治辨(7)矣,而亦欲人之善己;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恶焉,是故穷(8)则不隐,通(9)则大明,身死而名弥白(10)。
1703063046
1703063047 【注释】(1)疾:极力;尽力;努力。(2)诞:欺骗,欺诈。(3)诈:欺骗,用手段诓骗。(4)成:“成,犹终也。”古谓终为成。(5)信矣:信:守信用,实践诺言。矣:语气助词。表已然之事,与“了”相当。(6)修正:遵行正道。(7)治辨:亦作“治辩”或“治办”。谓处理事务合宜。(8)穷:特指不得志。与“达”相对。(9)通:显达;亨通。(10)白:显明;显赫。
1703063048
1703063049 【译文】喜欢荣誉而厌恶耻辱,喜欢利益而厌恶祸害,这一点君子和小人都是一样的。但如果他们观察所求得的方法,君子和小人则是完全不同的。小人极力去做欺诈之事还想要别人相信自己,极力地去骗别人还想要别人亲近自己,行为如禽兽还想要别人赞叹自己。他们思虑难有智慧,行事难以稳妥,所持之道难以持久,最终一定得到不到好的结果,一定会遇到灾祸。因此,君子自己首先是守信的,然后希望别人信任自己;自己首先是忠实的,而后希望别人亲近自己;自己首先遵循正道处事,而后才希望别人与自己交好。君子考虑事情考虑得很圆满,行事也很稳妥,所持之道能够长久保持,最终必然会得到好的结果,必然不会遇到灾祸。所以,君子即使处于穷困,也不能隐蔽其高尚的品行,一旦得志,就会分外光明显大,身死之后,名望会更加显赫。
1703063050
1703063051 非十二子
1703063052
1703063053 【题解】该部分主要教导我们如何服人以及成就君子品德的原则和方法。
1703063054
1703063055 【原文】兼服(1)天下之心:高上尊贵不以骄人(2),聪明圣智(3)不以穷(4)人,齐给(5)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6),不耻见污(7);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8)而行,端然(9)正己(10),不为物倾侧(11),夫是之谓诚君子。
1703063056
1703063057 【注释】(1)兼服:兼,全部;整个。服,信服,佩服。(2)骄人:向他人显示骄矜。(3)圣智:亦作“圣知”。谓聪明睿智,无所不通。亦指具有非凡的道德智慧者。(4)穷:困窘;窘急。(5)齐给:敏捷。齐,通“齌”。(6)不修:不学习;不修身。(7)污:玷污;玷辱。(8)率道:遵循正道。(9)端然:庄重整肃貌。(10)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11)倾侧:指偏离。
1703063058
1703063059 【译文】可以让天下人都心悦诚服之道是:居于高位,身份尊贵,但不以此而傲视别人;聪明睿智,但不以此使人难堪;辞敏捷,反应迅速,但不以此与人争先;刚毅勇敢,但不以此去伤害人。自己不知道的就去请教他们,自己不会的事情就去学习,虽然有能力,也一定时刻保持谦逊恭让。君子能做到值得让人尊敬,但不能使别人一定尊敬自己;君子能做到值得别人信任,但不能使别人一定信任自己;君子能做到值得为人所用,但不能让人一定任用自己。所以君子以自己修身未能圆满为耻辱,而不以被人家侮辱为耻辱;君子以自己不能守信为耻辱,不以人家不信任自己为耻辱;君子以自己没有德能为耻辱,不以不能得到别人的任用为耻辱。因此,君子能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恐吓,遵循正道而行,庄重整肃地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不被外物所动摇。这就是真正的君子。
1703063060
1703063061 仲 尼
[ 上一页 ]  [ :1.7030630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