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64202e+09
1703064202
1703064203 【译文】梁怀王问贾子:“人都称谓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为先生,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说:“这是泛称。上则君主可称,中为卿大夫可称,下至平民百姓中的读书人,都可称。为其正名,不应称先生,应称‘先醒’,普通的君王未学治国大道,每日茫然,不明得失,神志不清,不明白治乱存亡的根本原因,急匆匆得像喝醉酒一般。而贤明的君主勤学好问孜孜不倦,好行于道而不疲厌,清醒得就好像早就明白了治国大道。所以还未达到大治,就知道如何达到。还没有出现政局混乱,就知道致乱的根本原因所在。未安定时,知道如何安定。未危亡时,知道危亡的根本原因。所以能清楚地悟出国家存亡的原因,所以称为‘先醒’。譬如大家都喝酒醉倒后他能独自先醒来一样。普通的君主有先觉醒的,有后觉醒的,有不觉醒的。过去楚庄王与晋人交战,大获全胜,归来时路过申侯的封地,申侯准备了饭食供奉。到了正午,庄王还没有进食。申侯前来请罪。庄王喟然长叹说:‘不是你的罪过,我听说过:君如果是贤君,有贤师辅助可以称王;君是中等才能的君主,有贤师辅助可以称霸;君如果是下等君王,而群臣都不如君主,就会灭亡。如今我是个下等的君王,而群臣都是没有超过我的。我听说,每个朝代都会有贤人。天下有贤人,而我偏偏得不到,像我这样活在世上,还吃什么饭啊。’所以说,庄王战胜了大国,诸侯都因其有义而顺从,他却因为渴盼有贤明来辅佐,到日中竟然忘记吃饭,可以称得上是明君了。这是先觉悟到存亡之道,是先醒者。过去宋后昭公出逃,到边境时,喟然而叹说:‘啊呀!我知道为什么会丧失国土了。自从我受命称王以后,侍奉在我身边的数百人,无不说君上圣明,朝堂内外都听不到有人说我的错误,所以到了今天这一步,我今日之困是应该的。’从此洗心易行,白天学道晚上讲学。两年后,他的贤名远近闻之。于是,宋人迎接昭公回国再把他奉为国君,终于成为一位贤良的君主,谥号‘昭公’。像宋昭公这样,已经亡国了,能觉悟到存亡的原因,这是后醒者。从前虢国的君王,骄横放纵,自吹自擂。亲近并加封谄媚阿谀的人,忠心劝谏的臣子被诛杀驱逐,政局一片混乱,国民不顺服。晋国出师讨伐,虢君出逃,走到泽中说:‘我渴了想要喝水。’为他驾车的人于是奉上清酒。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又奉上碎肉脯和干粮。虢君高兴地问:‘这是哪里来的?’车夫说:‘很早就储备下了。’又问:‘为什么要储备这些呢?’回答说:‘为君上您出逃路上饥渴准备的。’虢君说:‘你知道寡人会逃亡?’回答说:‘知道。’继续问到:‘知道,为什么不劝谏提醒?’回答说:‘君上您喜欢阿谀奉承,讨厌听实话。如果臣喜欢进谏提醒,恐怕早就死了。’虢君脸色大变,勃然而怒。车夫谢罪说:‘臣说的言过其实了。’虢君问他:‘我会逃亡,到底什么原因?’车夫回答说:‘您不知道啊,您之所以逃亡,是因为您太贤明了。’虢君说:‘贤明,是可以保全自己的,现在却要逃亡,为什么?’回答说:‘因为天下的君王都不肖,就君王您一个人贤明,所以才会逃亡。’虢君开心地笑着说:‘唉!因为贤德才这么苦啊。’于是步行逃到山中,又饿又累,枕着车夫的膝盖睡着了。车夫用石头代替自己的膝盖离开了。虢君于是饿死山中,成了禽兽的食物。像虢君这样,已经灭亡,尚且不能觉悟存亡原因的,称之为‘不醒’。”
1703064204
1703064205 退 让
1703064206
1703064207 【题解】本篇节录自《退让》,本篇节录了宋就以德报怨和楚王夸耀章华之台两个故事。“宋就以德报怨”教人要心量广大、以德报怨,自能得福;“楚王夸耀章华之台”则说明治理国家要崇尚节俭。
1703064208
1703064209 【原文】梁大夫有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梁之边亭(1),劬力(2)而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3)而希灌其瓜,瓜恶,楚令(4)怒(5)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6)梁亭之瓜,皆有华(华作死)焦者矣。宋就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其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亭下有之为二字)也。楚王闻之,悦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故梁楚之欢(7),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
1703064210
1703064211 【注释】(1)边亭:边地的亭。亭是秦汉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2)劬力:勤劳尽力。劬,音渠。(3)窳:音雨。懒惰。(4)令:官名。秦汉时大县的行政长官。(5)怒:谴责。(6)搔:以指甲或他物轻刮。(7)欢:交好;融洽。
1703064212
1703064213 【译文】梁国的大夫宋就,是边境上一个县的县令,与楚国交界。梁国和楚国的边亭都种了瓜。梁国边亭的守卫,勤劳尽力经常浇灌所种的瓜,于是瓜长得很好。楚国边亭的守卫懒惰,很少浇灌他们的瓜,于是瓜长得不好。楚国的县令训斥边亭的瓜照看得不好,楚国边亭守卫于是怨恨梁国边亭的瓜长得比自己这边好,就在夜里偷偷地去破坏梁亭所种的瓜,导致很多瓜都开裂枯死了。宋就便派人偷偷地去楚亭,晚上仔细地浇灌他们的瓜,于是楚亭的瓜一天比一天长得好。楚亭的长官觉得奇怪而察寻原因,发现原来竟然是梁国边亭的守卫帮他们浇灌。楚王听说后,对梁国的私下让步感到心悦诚服,于是重金酬谢,并请求与梁王建立邦交。所以梁楚两国的友好邦交,由宋就开始。俗话说: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说:“报怨以德。”就是指这样的事。
1703064214
1703064215 【原文】翟王使者之楚,王欲夸(1)之,故飨(2)客于章华之台,上者三休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国亦有此台乎?”使者对曰:“不,翟窭国(3)也,恶见此台。翟王之自为室也,堂高三尺。萯(4)葺(5)(萯葺作茆茨)弗(6)剪,采椽(7)不刮,然且翟王犹以为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逸(8),翟国恶见此台也。”楚王愧(9)焉。
1703064216
1703064217 【注释】(1)夸:炫耀。(2)飨:以隆重的礼仪宴请宾客。泛指宴请,以酒食犒劳、招待。(3)窭国:穷国。(4)萯:音负。草名。(5)葺:用茅草覆盖房屋。(6)弗:不。(7)采椽:栎木或柞木椽子。言俭朴。(8)逸:放纵;淫荒。(9)愧:惭愧。
1703064218
1703064219 【译文】翟王的使者访楚,楚王想炫耀国力,于是在章华台宴请使者。上台的人要休息三次才能登上。楚王说:“翟国也有这样的高台吗?”使者对答:“没建!翟国是穷国,哪里能见到这样的高台!翟王自己的宫室,堂高三尺。用茅草覆盖屋顶都没剪齐,用不好的木头做椽子都没刮皮。即使如此,翟王还认为建造宫室的工匠、百姓太辛苦了,居住在里面的人太安逸了。所以翟国哪里能见到这样的高台!”楚王听后羞愧不已。
1703064220
1703064221 官 人
1703064222
1703064223 【题解】本篇节录自《官人》,说明为君者应该如何选才委官。分别说明师、友、大臣、左右、侍御和厮役的特征,并指出任用不同的人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1703064224
1703064225 【原文】王者官人有六等:一曰师,二曰友,三曰大臣,四曰左右,五曰侍御(1),六曰厮役(2)。智足以为原泉(3),行足以为表仪(4),问焉则应(5),求焉则得,入人之家(6),足以重(7)人之家,入人之国,足以重人之国者,谓之师。智足以为砻厉(8),行足以为辅助,明于进贤,敢于退不肖,内相匡正(9),外相扬美(10),谓之友。智足以谋国事,行足以为民率,仁足以合上下之欢(11),国有法则退(12)而守之,君有难则能死之,职之所守,君不以阿私(13)托者,大臣也。修身正行,不怍(14)于乡曲,道路谈说(15),不怍于朝廷,执戟(16)居前,能举(17)君之失过(18),不难以死持之者,左右也。不贪于财,不淫于色,事君不敢有二心,君有失过,虽不能正谏(19),以死持之,愁悴(20)有忧色,不劝听从者,侍御也。柔色伛偻(21),唯谀(22)之行,唯言之听,以睚眦(23)之间事君者,厮役也。故与师为国者帝,与友为国者王,与大臣为国者霸,与左右为国者强,与侍御为国者,若存若亡,与厮役为国者,亡可立而待。
1703064226
1703064227 【注释】(1)侍御:侍奉君王的人。(2)厮役:旧称干杂事劳役的奴隶。后泛指受人驱使的奴仆。(3)原泉:源泉。(4)表仪:表率,仪范。(5)应:回答。(6)家:古指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7)重:高,高出其上。(8)砻厉:切磋研讨。砻,音龙。(9)相:辅助。匡正:扶正;纠正。(10)扬美:称扬优点。(11)欢:融洽;交好。(12)退:罢黜;贬退。(13)阿私:偏私,不公道。(14)怍:羞惭。(15)谈说:谈说议论;谈论。(16)执戟:秦汉时的宫廷侍卫官。因值勤时手持戟,故名。(17)举:提出;列举。(18)失过:过失,过错。(19)正谏:直言规劝。(20)愁悴:亦作“愁瘁”。忧伤憔悴。(21)伛偻:音鱼吕,恭敬貌。(22)谀:和悦柔顺貌。(23)睚眦:音牙自。睚,眼角。眦,泛指眼睛。
1703064228
1703064229 【译文】君王选取人才封任官职分为六等:一是师,二是友,三是大臣,四是左右,五是侍御,六是厮役。智慧高超如源泉无有竭尽,举止行为可以为天下的表率,人有疑问没有他不能回答的,向其求教没有不让人有所得的。他到一个卿大夫的封地,足以使这个封地名重诸侯;他到一个国家,足以使这个国家名重天下。这样的人,称之为“师”。智慧足以和君主进行切磋研讨,行事可以作为君主的辅佐,懂得引荐贤人,敢于摒退不肖。在内能辅助君主匡正错误,于外能辅助君主发扬优点。这样的人,称之为“友”。智慧足以谋划国事,行为足以为百姓的表率,仁义足以让上下和睦融洽。国家的法令制度即使退位后也一样遵行,君王有难则能以死相报。恪尽职守,君上不能以偏私相托。这样的人,称之为“大臣”。修养身心,端正行为,无愧于乡野之下。来往道路,谈论时事,无愧于朝堂之上。在君王身边做执戟官,能纠正君王的过失,以死进谏没有难色。这样的人,称之为“左右”。不贪财好色,侍奉君王没有二心,君王有过失时,虽然不能直言规劝,以死进谏,但因君主不听从规劝而忧伤憔悴、面带愁容。这样的人,称之为“侍御”。屈颜卑膝,和悦柔顺地唯命是从,唯听从君王的言语,以观察君王的脸色侍奉君王。这样的人,称之为“厮役”。与“师”共同治国的君主可以称帝,与“友”共同治国的君主可以称王,与“大臣”共同治国的君主可以称霸,与“左右”共同治国的君主可以强国,与“侍御”共同治国的君主,存亡没有定数,与“厮役”共同治国的君主,灭亡指日可待。
1703064230
1703064231 大 政
1703064232
1703064233 【题解】本篇节录自《大政》,重点说明人民是一切政事的根本,体现了作者浓厚的民本思想。同时指出顺道则得福,背道则得祸的道理,并说明国家治乱之根本在于君主,君明则吏贤,吏贤而民治。
1703064234
1703064235 【原文】闻之,于政民无不为本也(政下有也字)。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1)侮(2),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民无不为命也。国以为命,君以为命,吏以为命。故国以民为存亡,君以民为盲明,吏以民为贤不肖,此之谓民无不为命也。民无不为功也。故国以为功,君以为功,吏以为功,故国以民为兴坏,君以民为强弱,吏以民为能否,此之谓民无不为功也。故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而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矣。道也者,福之本也;祥也者,福之荣也。无道者,必祸之本(必祸之本作必失福之本);不祥者,必失福之荣矣。故行而不缘道者,其言也必不顾义矣。故纣自谓天王也,而桀自谓天子也,已灭之后,民以骂也。以此观之,则位不足以为尊,而号不足以为荣矣。故君子之贵也,士民贵之,故谓之贵;故君子之富也,士民乐之,故谓之富。故君子之贵也,与民以福,故士民贵之;故君子之富也,与民以财,故士民乐之。
1703064236
1703064237 【注释】(1)威:尊严;威严。指表现出的使人敬畏的气势、态度。(2)侮:轻慢,轻贱。
1703064238
1703064239 【译文】我听说,治理国家,无不是以民为根本: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官吏以民为本。因为国家是安还是危取决于人民,君王是威严还是轻贱取决于人民,官吏是尊贵还是卑贱取决于人民。这就是说,人民是一切的根本所在。人民是一切的命脉所在。国家以人民为命脉,君主以人民为命脉,官吏以人民为命脉。因为国家由人民来决定存亡,君主由人民来决定是昏君还是明君,官吏由人民来决定是贤良还是不肖。这就是说,人民是一切的命脉。人民是一切功绩的创造者:国家以人民为功,君主以人民为功,官吏以人民为功。国家由人民来决定兴旺或衰败,君王由人民来决定是强国之君还是弱小之君,官吏由人民来决定是有德能还是无德能。这就是所谓无不以人民为功绩。所以人民,虽最低贱却不可以怠慢,最愚昧却不可以欺骗。因此,从古至今,凡与人民敌对的,或快或慢,人民必定会得到胜利。道是福的根本,祥瑞是福报的荣显。不行道义,一定是受祸殃的根源。不吉祥,一定是丧失福禄的表现。行为不依循正道,言语不讲求仁义。所以商纣自称天子,夏桀自称大王,他们灭亡之后,人民还在咒骂。由此看来,有职位不足以值得让人尊贵,名号不足以让人荣耀。所以君子的尊贵,是士民都尊重他,所以是尊贵。君子的富有,是士民都爱敬他,所以是富有。因为君子的尊贵,在于给予人民以福祉,所以士民尊重他。因为君子的富有,在于给予人民以财富,所以士民爱敬他。
1703064240
1703064241 【原文】君能为善。则吏必能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矣。故民之不善,吏之罪也,吏之不善,君之过也。呜呼(1)!戒之戒之。故夫士民者,率(2)之以道,然后士民道也;率之以义,然后士民义也;率之以忠,然后士民忠也;率之以信,然后士民信也。故为人君者出其令也,其如声;士民学之,其如响;曲折而从君,其如影。
1703064242
1703064243 【注释】(1)呜呼: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2)率:指作为表率。
1703064244
1703064245 【译文】君主能够行善,那么官吏就必定能够行善;官吏能够行善,则百姓一定能够行善。所以百姓不善,是官吏之罪;官吏之不善,是君主的过失。啊!对此要警惕而又警惕啊!君主先行道德做士民的表率,然后士民就会依照道德行事;君主先行仁义做士民的表率,然后士民就会按照仁义行事;君主先行忠诚做士民的表率,然后士民就会忠诚于他;君主先行诚信做士民的表率,然后士民就会讲求诚信。所以做君主的,他发出的号令如同响声,士民的效仿就如同回声。士民的种种行为都跟从君主,就像影子追随身体一样。
1703064246
1703064247 【原文】渚泽(1)有枯水(2),而国无枯士矣。故有不能求士之君,而无不可得之士。故有不能治民之吏,而无不可治之人。故君明而吏贤矣,吏贤而民治矣,故见其民而知其君矣。故君功见于选士(3),吏功见于治民。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吏而无易民。故因是国也而为安,因是民也而为治。是以汤以桀之乱民为治,武王以纣之北(4)卒为强。
1703064248
1703064249 【注释】(1)渚泽:洲中积水的洼地。(2)枯水:河流处于最低水位时之称。(3)选士:泛指选拔人才。(4)北:败;败逃。
1703064250
1703064251 【译文】世上有干涸枯水的沼泽,但没有缺乏贤才的国家。所以只有不能求得贤才的君王,而没有不可求得的贤才。所以只有不能治理好人民的官吏,而不会有治理不好的人民。只要君上圣明,然后官吏就会贤良,官吏贤良进而人民就能治理好了。所以见到这个国家的人民,就知道这个国家的君王是怎样的了。因此,君王的功绩体现在选贤任能上,官吏的功绩体现在治理人民上。治国理政,有政令的变更而不会有国土的更换,有官吏的变更而不会有人民的更换。(所以,只要得到贤才的辅助)国家就能得到安定,人民也就治理好了。所以商汤得到夏桀时的乱民却能治理成良民,武王得到商纣的败兵却能治理成强兵。
[ 上一页 ]  [ :1.7030642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