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3064652e+09
1703064652
1703064653 【注释】(1)上下:指位分的高低,犹言君臣、尊卑、长幼。(2)大:表示程度深。(3)事:引申为职守、职权、责任。
1703064654
1703064655 【译文】所以君臣异道(各司其职),国家就能治理好;君臣同道(职分相混),国家就会混乱。地位高且德行深厚者做事就会顺畅,职事重大而德行浅薄者就会多凶险。
1703064656
1703064657 【原文】故小快(1)害义,小惠(2)害道,小辩(3)害治,苛峭(4)伤德。大政(5)不险,故民易遵;至治(6)宽裕(7),故下不相贼(8);至德(9)朴索(10),故民无慝(11)。原蚕(12)一岁(13)再收,非不利也。然而王法禁之者,为其残(14)桑也。家老(15)异粮(16)而食之,殊器(17)而烹之,子妇(18)跣(19)而上堂,跪而酌羹(20),非不费(21)也。然而不可省者,为其害义也。待媒而结言(22),娉纳(23)而取(24)妇,绂絻(25)而亲迎(26),非不烦也。然而不可易者,可以防淫也。使民居处相司(27),有罪相告(28),于以禁奸,非不辍也。然而不可行者,为伤和睦之心,而构仇雠(29)之怨也。故事有凿一孔而生百隟,树(30)一物而生万叶者,所凿不足以为便,而所开足以为败;所树不足以为利,而所生足以为秽(31)。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其大害,不可以为法也。
1703064658
1703064659 【注释】(1)快:畅快。(2)惠:通“慧”,聪明。(3)辩:巧言,会说话。《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4)苛峭:亦作“苛削”,谓刻薄严峻。(5)大政:犹善政。(6)至治:最好的治理。(7)宽裕:宽大。《国语·晋语四》:“今君之德宇,何不宽裕也?”(8)相贼:相互侵犯、妨害。(9)至德:最高的道德。(10)朴索:朴素,质朴无华。(11)慝:邪恶。(12)原蚕:二蚕,即夏秋第二次孵化的蚕。(13)岁:一年为一岁。(14)残:毁坏。(15)家老:一族或一家中的长者。(16)粮:谷类食物曰粮。(17)器:用具,器具。(18)子妇:指儿媳妇。(19)跣:赤脚,光着脚。(20)酌羹:酙倒羹汤。酌,挹取,舀。(21)费:烦劳。(22)结言:订婚约。(23)娉纳:亦作“娉内”,古代婚礼中的问名、纳币。(24)取:“娶”的古字。(25)绂絻:音“伏问”。亦作“绂冕”。古时系官印的丝带及大夫以上的礼冠,引申为官服、礼服。(26)亲迎: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夫婿亲至女家迎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卺之礼。(27)司:通“伺”,侦察。(28)告:告发。(29)仇雠:仇人,冤家对头。(30)树:种植。(31)秽:污浊。
1703064660
1703064661 【译文】所以贪图小的快活会损害大义,玩弄小聪明会妨碍大道,小的巧辩会妨碍国家治理,刻薄严峻会损害德行。善政没有险恶之法,所以民众容易遵行;最好的治理政策宽裕,所以百姓不互相伤害;最高的德行是质朴无饰,所以民众没有邪恶之念。蚕本一年可以再次孵化而两次收获蚕丝,(这样做)并不是没有利,但是王法禁止这样做,是因为这样做会损害桑树;家中长者(与家人)吃不同的饭,用不同的食具烹调,儿媳光着脚走上堂去,跪着给长辈酙倒羹汤,这种礼法不是不烦劳,然而却不能省减,是因为省减了会损害义理;等有了媒人才订婚约、下聘礼以后迎娶新妇,夫婿穿上盛服亲至女家迎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卺之礼,这样做不是不烦杂,但是不能改变这套礼法,是因为这样做可以防止淫乱;让百姓左邻右舍相互监视,发现有人犯罪便相互告发,这样来查禁奸恶,并非不能终止作恶,但是却不能那样做,(是因为这样)会伤害和睦相处之心,而结成仇怨。所以事情有时像凿开一个小孔就会生成百条缝隙、栽一棵树就会长出万片叶子一样,凿开一个小孔不会带来什么方便,而裂开的缝隙足以坏事;所栽之树不会带来什么收益,而长出的枝叶足以带来污秽(落叶满地)。愚蠢的人迷恋小利,而忘掉(这样做)会产生大祸,因此不可以效法。
1703064662
1703064663 【原文】故仁、智,人材之美者也。所谓仁者,爱人也,所谓智者,知人也。爱人则无虐刑(1)矣,知人则无乱政(2)矣,三代(3)之所以昌也。智伯(4)有五过人之材,智伯,美髯长大,一材也;射御足力,二材也;伎艺(5)毕极,三材也;巧文辩惠,四材也;强毅果敢,五材也。而不免于身死人手者,不爱人也。齐王建(6)有三过人之巧,力能引强(7),走先驰马,超能越高。而身虏于秦者,不知贤也。齐王建任用后胜(8)之计,不用淳于越(9)之言。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惠(10)捷巧,不免于乱矣。
1703064664
1703064665 【注释】(1)虐刑:残酷的刑罚。(2)乱政:腐败的政治,暴政。(3)三代:指夏、商、周。(4)智伯:名瑶,又名智襄子,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智氏家族领主。他于公元前475年成为晋国执政,此后欲灭同列卿位的赵、魏、韩三家,乃联合魏、韩,于公元前455年共同对赵氏发动晋阳之战。赵襄子派人向魏、韩陈说利害,魏、韩因而与赵氏联合反攻智氏,智伯被赵襄子擒杀,智氏就此衰落。(5)伎艺:指手艺或艺术表演等。(6)齐王建:战国时代田氏齐国的亡国之君。(7)引强:强,应作“弓”。挽拉强弓。(8)后胜:战国末齐王建之相。受秦厚贿,屡劝齐王建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御秦。齐王建四十四年(公元前221年),秦军兵临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齐王建听从其计,不战而降,齐亡,秦统一中国。(9)淳于越:战国时齐国博士,秦朝时曾任仆射。(10)察惠:聪明有智慧。
1703064666
1703064667 【译文】所以,仁德和智慧,是人的美好资质。所谓仁德,就是亲爱他人;所谓智慧,就是了解他人。亲爱他人就没有残酷的刑罚,了解(谁是贤人)就没有腐败的政治,这就是夏、商、周三代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晋国执政者)智伯有五种超众的资质(胡须长、体貌高大壮伟,为其一;射箭、驾车的力气都很大,为其二;才艺技能无不具备,为其三;擅长文辞、富于辩才,为其四;刚强坚定、果决勇敢,为其五)。却免不了死于别人之手,其原因就是他对人不仁爱。齐王建有三种过人的技艺(力气可以挽拉强弓,奔跑的速度超过疾跑的马,起跳能越过高处)。但自己却被秦国俘虏,就因为他辨识不出贤人(齐王建任用后胜,秦国军临城下,后胜劝齐王投降,齐王建听从其计,而不听淳于越的谏言,导致齐国灭亡)。所以“仁”没有比爱人更重要的,“智”没有比了解人更高明的。如果不具备二者,即使聪慧过人、敏捷灵巧,也不会幸免于动乱之祸。
1703064668
1703064669
1703064670
1703064671
1703064672 群书治要译注 [:1703046153]
1703064673 群书治要译注 卷四十二
1703064674
1703064675 盐铁论
1703064676
1703064677 【题解】汉武帝时,推行以桑弘羊为主制定的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等一系列重大财经政策。这些政策对于西汉政权的巩固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汉昭帝即位后,于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平准(平抑物价)、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会议结果,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三十年后,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推衍整理,增广条目,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写成《盐铁论》一书。
1703064678
1703064679 魏徵等人从《盐铁论》六十篇的十二篇中,辑录十二段,约三千字,编入《群书治要》。所选皆出自文学与贤良之口。这十二段内容上各自独立,但又浑然一体,详细论述了明君与诤臣、德教与刑治、居安思危等重大问题。今标题依“金泽文库本”增补。
1703064680
1703064681 【作者简介】桓宽,字次公,西汉汝南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西汉后期散文家。治《公羊春秋》。汉宣帝时被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知识广博,善为文。著有《盐铁论》一书,对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做了详实的记录。
1703064682
1703064683 贪 富
1703064684
1703064685 【题解】本篇主要对盐铁官营导致大家起了贪欲进行了描述,表达了贤良文学派对盐铁官营政策的不满。指出“君子能休身以假道者,不能枉道而假财也”。
1703064686
1703064687 【原文】行远道者假(1)于车,济江海者因(2)于舟。故贤士(3)之立功(4)成名,因于资而假物者也。公输子(5)能因人主之材木以构宫室台(6)榭(7),而不能自为专屋(8)狭庐(9),材不足也。欧冶(10)能因君之铜铁以为金炉(11)大钟,而不能自为壶鼎(12)槃(13)杅(14),无其用也。君子能因人主之政(政作正)朝(15)以和百姓,润(16)众庶(17),而不能自饶(18)其家,势不便也。故舜耕于历山,恩不及州里(19);太公屠牛于朝歌,利不及妻子。及其见用,恩流八荒(20),德溢四海(21)。故舜假之尧,太公因之周,君子能修身以假道者,不能枉道(22)而假财也。
1703064688
1703064689 【注释】(1)假:凭借;依靠。(2)因:依托;利用;凭借。(3)贤士:志行高洁、才能杰出的人。(4)立功:建树功绩;建立功劳。(5)公输子:即鲁班,姓公输,名般。鲁国公族之后,又称公输盘、班输、鲁般。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门常称他为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6)台:高而上平的方形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7)榭:建在高台上的木屋。多为游观之所。(8)专屋:犹专室,即小室。(9)狭庐:狭小简陋的房屋。(10)欧冶:即欧冶子,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曾铸龙泉宝剑。(11)金炉:金属铸的香炉。(12)鼎:古代炊器,又为盛熟牲之器。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圆鼎两耳三足,方鼎两耳四足。(13)槃:同“盘”,木盘,古代承水器皿。(14)杅:盛汤浆的器皿。(15)政朝:君主受臣朝见的地方。(16)润:惠及;加惠。(17)众庶:众民;百姓。(18)饶:富裕;丰足。(19)州里: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本为行政建制,后泛指乡里或本土。(20)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21)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这里指天下,全国各处。(22)枉道:违背正道。
1703064690
1703064691 【译文】走远路的人要依靠车子,渡江海的人要利用船只。因此,贤士之所以能建树功绩、得名于世,是因为凭借自己的天资,同时也是依靠外在的物质条件。鲁班能够利用君主的木材来建筑宫殿台阁,但不能给自己盖一间简陋的小屋子,就是因为自己的木材不足。欧冶能够利用国君的铜铁来铸造香炉和大钟,但不能给自己造一些壶鼎盘盆,也是因为没有可供使用的材料。君子能够借助君主的朝政来安和百姓,加惠众民,但不能使自己的家里富足,这是因为地位不允许的缘故。所以,舜在历山耕田的时候,他的恩惠还达不到他的乡里;姜太公在朝歌宰牛为生的时候,就连他的妻子儿女也得不到一点利益;到了他们得到重用的时候,恩惠遍及全国,德泽流溢天下。所以,大舜凭借尧帝而利益天下,姜太公依托周王朝而利益天下。君子可以借助道义来修身,不可以借着着财富来违背正道。
1703064692
1703064693 相 刺
1703064694
1703064695 【题解】本篇是大夫和贤良文学对面互相讽刺的记录。大夫指责儒生“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授之以政则不达”,“此亦当世之所患也”。贤良文学则反唇相讥,认为“今之执政亦未能称盛德”。旨在劝谏君主应善于纳谏。
1703064696
1703064697 【原文】扁鹊(1)不能治不受针药(2)之疾,贤圣不能正不食(食疑受)善言之君。故桀有关龙逢(3)而夏亡,纣有三仁(4)而商灭。故不患无夷吾(5)、由余(6)之论,患无桓、穆之听耳。是以孔子东西无所遇,屈原(7)放逐于楚国也。故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8)。枉道(9)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此所以言而不见从,行不得(不得作而不)合者也。
1703064698
1703064699 【注释】(1)扁鹊: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由于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当时人们就借用了上古黄帝时期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相传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后人尊他为医祖。(2)针药:针灸、药物。(3)关龙逢:桀臣。桀作酒池塘丘,为长夜饮。龙逢力谏,桀不听,并把他杀害了。事见《史记·夏本纪》。(4)三仁:指微子、箕子、比干三人。(5)夷吾:即管仲,又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早年经营过商业。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经鲍叔牙推荐,任用管仲为相,被尊称为“仲父”。相齐四十年,使齐国空前强盛,成为春秋时首先称霸中原的大国,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6)由余:一作繇余,罕之第三十七世孙(轩辕黄帝之五世孙夏禹的三子少康氏,又名罕,封于无余;为无余王,余氏即由此始),春秋时天水人。公元前659年投入秦国,被秦穆公任为上卿(即宰相),为秦穆公出谋划策,帮助秦国攻伐西戎,一举攻伐锦诸戎、绲戎、翟戎、义渠等十二个戎国,遂称霸西戎,使秦位列春秋五霸。(7)屈原:即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8)三黜:三次被罢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9)枉道:违背正道。与“直道”相反。
1703064700
1703064701 【译文】扁鹊不能医治不接受针灸和药物的疾病,贤人和圣人也不能纠正不接受规劝过失的国君。因此,夏桀虽有关龙逢,夏朝还是灭亡了;殷纣虽有微子、箕子、比干三个仁人,但商朝还是灭亡了。可见不用担心臣子没有像管仲、由余那样好的见解,就怕国君不能像齐桓公、秦穆公那样听取建言。所以,孔子东奔西走而得不到任用,屈原也是被楚国流放。所以柳下惠才会说:“用正直的心来事奉国君,到哪里不是屡屡被罢官呢?如果是用邪曲的心来事奉国君,那又何必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呢?”这就是君子的建言往往不被采纳,所作所为也往往不能被世人所认同的原因所在啊!
[ 上一页 ]  [ :1.70306465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