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065122
1703065123
【注释】(1)与世沉浮:随波逐流,附和世俗。(2)观望:谓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看事态发展。(3)具臣:备位充数之臣。(4)快:高兴,愉快。(5)偷合苟容:偷合,苟且迎合。苟容,屈从附和以取容于世。(6)谀臣:谄谀之臣。(7)险诐:阴险邪僻,诐,音毕。(8)小谨:谨于小事。(9)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10)号令:发布的号召或命令。(11)奸臣:指不忠于君主、弄权误国之臣。(12)行说:犹游说。(13)谗臣:好谗害人之佞臣。(14)专权擅势:专权,独揽大权。擅势,独揽权势。(15)私门:权势之家,权贵者。(16)矫:假托,诈称。(17)贼臣:乱臣。(18)朋党比周:结党营私,排斥异己。(19)无闻:《说苑》原文作“无间”。无间,不分。
1703065124
1703065125
【译文】什么叫做“六邪”?一是安享官位,贪图俸禄,不致力于公务,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做事左右观望,犹豫不定。像这样的臣子,就是具臣。二是对君主所说的话都称好,对君主所做的事都赞同;暗自探求君主所喜好的并进献给君主,以愉悦君主的耳目,苟且迎合,屈从附和以求安身;一味与君主寻欢作乐,全不考虑后患。像这样的臣子,就是谀臣。三是内心实际阴险邪僻,外表却装得谨小慎微,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取悦他人,而心里又妒忌贤人。对他想要推荐的人就宣扬他的优点,隐瞒其恶行;对他想要排挤的人就宣扬他的缺点,掩盖其优点,使得君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能施行。像这样的臣子,就是奸臣。四是他的聪明足以掩饰自己的错误,他的辩才足以进行游说,在宫内则离间王室骨肉之亲,在宫外则嫉妒贤人,扰乱朝廷。像这样的臣子,就是谗臣。五是独揽权势,以自己的好恶决定是非轻重,与权贵者结党营私,使自己的家族富有,擅自假托君主的命令,以使自己显达尊贵。像这样的臣子,就是贼臣。六是用邪僻之事来谄媚君主,使君主陷于不义之地,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来蒙蔽君主的英明;使黑白混淆,是非不分,使君主的恶名流布全国,传扬于邻国。像这样的臣子,就是亡国之臣。以上这些就称作“六邪”。贤臣以“六正”的原则立身处世,不走“六邪”之路,所以国家安定而百姓得到治理,这样的臣子活着时受人爱戴,死后也会被人怀念,这就是为人臣子的方法。
1703065126
1703065127
【原文】汤(1)问伊尹(2)曰:“三公(3)九卿(4),大夫(5)列士(6),其相去何如?”对曰:“智通于大道,应变(7)而不穷(8),辨于万物之情,其言足以调阴阳(9),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于道也。不失四时,通于地理,能通不通,能利不利。如此者,举以为九卿。九卿之事,常在于德(10)也。通于人事,行猷(11)举绳(12),通于关梁(13),实于府库(14)。如是者,举以为大夫。大夫之事,常在于仁也。忠正强谏(15),而无有奸诈,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举以为列士。列士之事,常在于义也。故道德仁义定而天下正。凡此四者,明王臣而不臣。”汤曰:“何谓臣而不臣?”对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诸父(16),臣而不名;诸兄,臣而不名;先王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谓大顺(17)也。”
1703065128
1703065129
【注释】(1)汤:商朝开国之君。契的后代,子姓,名履,又称成汤、天乙等。夏桀无道,汤伐之,遂有天下,国号商,都于亳。(2)伊尹:商汤大臣。名伊,一名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伊水,故名。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助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3)三公: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4)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历代多设九卿。周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以后各朝的名称、司职略有不同。(5)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6)列士:即元士。古称天子之上士。别于诸侯之士。一说,古时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统称。(7)应变:顺应变化。(8)不穷:不陷于困境。(9)调阴阳: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10)德:福庆。《礼记·哀公问》:“哀公曰:‘敢问人道孰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郑玄注:“德犹福也。”(11)猷:同“犹”。似,同。(12)举绳:弹墨线。比喻作准绳。(13)关梁:关口和桥梁。泛指水陆交通必经之处。(14)府库:旧指国家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15)强谏:极力诤谏。(16)诸父: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对多数就称为“诸父”。(17)大顺:谓顺乎伦常天道。
1703065130
1703065131
【译文】商汤问伊尹说:“三公、九卿、大夫、列士,这些职位有什么区别呢?”伊尹回答说:“其智慧能通晓大道,能随机应变而不会陷入困境,明辨万事万物的实情,他的言论可以使阴阳调和、四季有序、风雨有节,像这样的人可以推举为三公,所以三公的职责每每在于把握大道。不违背四季节令,通达地理,能使不通的变得通畅,能把不利的变得有利,像这样的人可以推举为九卿,九卿的职责每每在于造福谋利。精通人间百事,行为如同工匠弹墨线一样端正,能疏通水陆交通要道、充实国家府库,像这样的人可以推举为大夫,大夫的职责就在于仁爱。忠诚正直,敢于直言极谏而无有奸诈之心,去除私欲而树立公义,言语合乎法度,像这样的人可以推举为列士,列士的职责就在于忠义。所以道德仁义确定之后,天下便能走向正道。大凡这四种人,圣明的君王虽然以他们为臣,但却不称他们为臣。”商汤问:“什么叫以他们为臣,但却不称他们为臣呢?”伊尹回答说:“君王不称为臣的有四种人:属于父辈而作为臣子的不称其为臣,众兄长作为臣子的不称其为臣,做过先王大臣的臣子不称其为臣,品德高尚之人作为臣子的不称其为臣。这就叫做顺乎伦常大道。”
1703065132
1703065133
贵 德
1703065134
1703065135
【题解】贵德,指重视德行。本篇说明圣君治理天下,当为政以德,其核心在于“仁爱万民”,君主施政当对百姓一视同仁,使人人皆得安乐。
1703065136
1703065137
【原文】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1)向隅(2)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有一人不得其所者,则孝子不敢以其物荐进(3)也。
1703065138
1703065139
【注释】(1)索然:流泪貌。(2)向隅:面对着屋子的一个角落。(3)荐进:荐,呈献、进献。进,呈献、奉上。
1703065140
1703065141
【译文】圣人治理天下就如同处在厅堂之上,假如满堂都是饮酒的人,但有一个人独自对着墙角哭泣,那么满堂的人都会不愉快了。圣人治理天下就好像处在厅堂之上,如果堂上有一个人不能得到适当的位置,那么孝子也不敢将他的物品进献上来。
1703065142
1703065143
复 恩
1703065144
1703065145
【题解】复恩,意谓报恩。本篇记载了春秋时期的轶事三则。第一则记叙了晋文公在归国即位后,不仅知恩报恩,赏臣下之功,且论功行赏,“先德后力”,能与圣王之行相应,故晋文之贤,由此可见一斑。第二则记载了楚庄王对无礼之臣隐忍不言,宽以恕人之事,感动此臣欲报君主之恩,“常愿肝脑涂地”,于五战之中,奋勇杀敌,以死相报。庄王于此,亦所料未及。第三则引阳虎与赵简子的对话,说明“唯贤者为能复恩,不肖者不能”之理,故当“择人而树之,毋已树而择之也”。
1703065146
1703065147
【原文】晋文公(1)亡时,陶叔狐(2)从。文公反国(3),三行赏而不及。见咎犯(4)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黧黑(5),手足胼胝(6),今君反国三行赏而不及我,意者(7)君忘我与?我有大故(8)与?”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噫,我岂忘是子哉!夫耽(9)我以道,说我以仁,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10)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谏我以义,使不得为非者,吾以为次赏;勇壮强御(11),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中者,吾复以为次赏。且子独不闻乎?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劳苦之士,子固为首矣,吾岂敢忘子哉!”周内史(12)叔兴闻之曰:“文公其霸乎?昔者,圣王先德后力,文公其当之矣。”
1703065148
1703065149
【注释】(1)晋文公:姬姓,名重耳,侯爵,称“晋侯重耳”,史称“晋文公”。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晋献公之子,晋惠公之兄。起初因晋献公宠幸骊姬并引发“骊姬之乱”,重耳被迫流亡列国,历时达十九年之久。后在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辅助下,于周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复国即位,在位八年。文公对内拔擢贤能,对外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设立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谥号曰“文”。(2)陶叔狐:《史记·晋世家》作“壶叔”。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生平不详。(3)反国:归国。(4)咎犯:名狐偃,字子犯,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文公舅父,故又称舅犯。与兄狐毛跟随重耳在外共患难十九年,极力辅佐晋文公回国即位。回国后帮助晋文公改革内政,整顿军旅,亲任上军之佐,协助文公建立霸业。晋襄公六年卒。(5)黧黑:黧,音梨,谓脸色黑。(6)胼胝:胼,音便,二声,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7)意者:表示测度。大概,或许,恐怕。(8)大故:指严重的过失或罪恶。(9)耽:爱好,专心于。(10)成人:德才兼备的人。犹完人。(11)强御:强而有力。(12)内史: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
1703065150
1703065151
【译文】晋文公在外流亡时,陶叔狐跟着他。文公回到晋国,进行了三次赏赐,都没有轮到陶叔狐。陶叔狐去见咎犯说:“我跟随君主在外流亡十三年,容颜憔悴,手脚都结了老茧。如今国君归国,进行了三次赏赐都没有轮到我,或许是国君忘了我呢,还是我有什么大的罪过呢?”咎犯将此事报告了文公。文公说:“唉,我怎么会忘了这个人呢!那些能用道义使我精神专注,用仁爱的道理来说服我,显扬我的名声,使我成为德才兼备之君的人,我认为应该受到最高的赏赐。那些用礼来规范我,用德义来劝谏我,使我不至于做错事的人,我认为应该受到第二等的赏赐。那些勇猛强壮的保卫者,危难在前就奋身向前,危难在后就断后保护,使我可以从患难中得以解脱的人,我认为应该受到第三等的赏赐。况且他难道没听说过吗?为人殉死,不如保护那个人的性命;跟人逃亡,不如保存那个人的国家。三次奖赏之后,就该轮到有劳苦功绩的人了,而有劳苦功绩的人当中,陶叔狐当然是头一个了,我怎么敢忘记他呢?”东周的内史叔兴听到这件事后说:“文公大概要称霸了!从前,圣王都是将德行摆在首位,而将勇力放在其后,文公或许堪当这样的评价吧!”
1703065152
1703065153
【原文】楚庄王(1)赐群臣酒,日暮酒酣(2),华(华作灯)烛灭,乃有引(3)美人衣者。美人援绝(4)其冠缨(5),告王曰:“今烛灭,有引妾衣者,援得其缨,待(待作持)之矣。”促上火(6)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今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皆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居二(二作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7)五获首而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之,对曰:“臣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暴而诛,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8)敌久(久旧作人。改之)矣,臣乃夜绝缨者也。”
1703065154
1703065155
【注释】(1)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芈姓,熊氏,名侣,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13年即位,共在位二十三年。(2)酒酣:谓酒喝得尽兴、畅快。(3)引:牵引,拉。(4)援绝:拉断,扯断。(5)冠缨:帽带。结于颔下,使帽固定于头上。(6)上火:燃亮灯火。(7)合:交锋,交战。(8)湔:同“溅”。溅洒。
1703065156
1703065157
【译文】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天黑了,大家酒兴正浓,灯烛突然灭了。此时有人拉扯庄王美人的衣服,美人顺手扯断了那人的帽带,告诉庄王说:“刚才灯烛熄灭后,有人拉臣妾的衣服,我扯断了他的帽带,并拿在手上,赶快点亮灯火,看看谁是断了帽带的人。”楚庄王说:“我赏赐人家喝酒,使他醉后失礼,怎能为了显示妇人的贞节而羞辱士人呢?”于是就命令左右众人说:“今天和我饮酒,不扯断帽带就不算尽兴。”群臣都扯断了自己的帽带,然后才点上灯火,大家尽兴而散。过了两(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一个臣子常冲杀在前,五次交锋,五次斩获敌人首级,并击退敌军,最终取得胜利。楚庄王觉得奇怪,就问他,那人回答说:“我从前酒醉失礼,君王克制忍耐,没有暴露我的丑行,也没有责罚我,所以,我常常希望肝脑涂地,以颈上的鲜血溅洒到敌人身上(来报答大王)已经很久了。我就是那天晚上被美人扯断帽带的人。”
1703065158
1703065159
【原文】阳虎(1)得罪,北见简子(2)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3)矣。”简子曰:“何哉?”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却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法;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简子曰:“唯贤者为能复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4)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种(种作树)者蒺藜也,非桃李也。自今已来,择人而树之,毋已树而择之也。”
1703065160
1703065161
【注释】(1)阳虎:姬姓,阳氏,名虎,一作阳货,春秋鲁人,孟孙氏族人,季孙氏家宰。阳虎一度“陪臣执国命”,掌握鲁国的实权。在鲁国失势后,阳虎先逃往齐国,后又奔晋投赵简子。(2)简子:赵简子(?—公元前475年),嬴姓,赵氏,原名鞅,后名志父,谥号“简”,故史书中多称其为“赵简子”。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赵武之孙,赵成嫡长子。晋定公时任执政达十七年之久,是晋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改革家,也是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3)树人:培养造就人才。(4)蒺藜:音吉离,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开黄色小花,果皮有尖刺。种子可入药,有滋补作用。这种植物的果实,也称蒺藜。
1703065162
1703065163
【译文】阳虎因事获罪,北去晋国拜见赵简子,说:“从今往后,我不再培养人了。”简子问:“为什么?”阳虎回答说:“朝堂上的大臣,我所培养的超过了半数;朝廷中的官吏,我所推荐的也超过了半数;驻守边疆的将士,我所培养的也超过了半数。可现在那些朝堂上的人,亲自在君王面前排斥我;朝廷中的官吏,亲自用法令危害我;驻守边疆的将士,亲自用武力威胁我。”简子说:“唯有贤人能够报恩,不贤之人是做不到的。栽种桃李的人,夏天可以在树荫下休息,秋天可以收获果实。而栽种蒺藜的人,夏天没有树荫可休息,秋天得到的只是棘刺。现在你所栽培的都是蒺藜,而不是桃李。从今以后,要选择人材进行培养,不要已经培养了才去选择。”
1703065164
1703065165
政 理
1703065166
1703065167
【题解】政理,谓为政之道。政治有三个层面:一为王道政治,二为霸道政治,三为强国政治。德教与刑罚是治国的两个关键,尚德简刑为王者之治,德刑并用为霸者之治,先刑后德为强国之治。“德者养善而进阙”,“刑者惩恶而禁后”,更辅之以诛赏,如此教化便可大行于天下。本篇还列举了宓子贱与巫马期、宓子贱与孔子、齐桓公与管子以及齐侯与晏子的对话或轶事共五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为政的道理,提出“任人者逸,任劳者劳”、向贤德之人学习等观点,指出国家之患在于“社鼠”一样的小人和“猛狗”一样的恶人,而为政者之患在于善恶、贤愚难辨,对君主左右之人当审慎地选择任用。以上诸事,皆可为从政者之龟鉴。
1703065168
1703065169
【原文】政有三品:王者(1)之政化之,霸(2)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矣。夫化之不变而后威之,威之不变而后胁之,胁之不变而后刑之。夫至于刑者,则非王者之所贵也。是以圣王先德教而后刑罚,立荣耻而明防禁(3),崇礼义之节以示之,贱货利之弊(4)以变之,则下莫不慕义节之荣,而恶贪乱之耻。其所由致之者,化使然也。
1703065170
1703065171
【注释】(1)王者:谓以王道治天下之君主。(2)霸:霸道。指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策。与“王道”相对而言。(3)防禁:防备禁戒。(4)弊:通“币”。
[
上一页 ]
[ :1.703065122e+09 ]
[
下一页 ]